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
2.让学生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苏明娟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关于现实生活中教育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语言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讨论他们眼中的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展望自己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九年义务教育,把它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为指导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同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类高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
四.教学难点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五.教学准备:
1.搜集与义务教育及“三个面向”有关的资料图片,制成幻灯片。
2.让学生了解关于自身义务教育及生活中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知识事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
出示多媒体:
这是一个山区孩子的苏明娟的故事,她和许许多多的穷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的人。
但后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希望工程的支持下,她学习勤奋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
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这是我们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那么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状况。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下面请同学们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认真阅读教材后思考预习提纲的题目。
(二)自主学习进行教材内容预习
(三)师生互动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出示图片1949年与1964年的扫盲状况,让体会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图片: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义务教育法》【教师引导】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教师出示预习问题一】
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义务教育的状况。
【学生回答】措施: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
(3)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结果: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师出示实施义务教育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
这些也离不开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教师设问】你知道哪些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出示两个实例:已故校长莫振高和拾荒老人刘盛兰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
莫振高:2015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已故校长莫振高入选10名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莫校长生前爱生如子,通过募捐等资助近两万名学生圆了上学梦,被亲切的称为“莫爸爸”。
刘盛兰:92岁的烟台拾荒老人刘盛兰,18年靠拾荒的10多万元资助全国上百名贫困学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教师出示预习问题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学生回答】
措施: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内容:(1)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出示邓小平“三个面向”图片,引领学生体会其指导意义: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教师出示预习问题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3)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教师出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并立志要好好学习。
【教师设问】你还知道有哪些高等名校?
【学生讨论后回答】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
教师出示部分大学图片让学生感知名校风采。
【教师设问】高等学校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学生回答】高等学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
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五)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六)当堂检测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A高等 B小学 C中等 D基础
2.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 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从()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
D.21世纪
4.“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
B.职业教育
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B.高校数量大大增加
C.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5.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孔子讲学图)
根据上图写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并写出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
写出
孔子所创立的学派的思想核心。
材料: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C 2.A 3.B 4.D 5.C
6.(1)名言名句: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播教育,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思想核心:“仁”
(2)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3)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启示:教育是强国之本,要重视教育。
七.板书设计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公布
2.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重要表现
2.科技成绩
八.教学反思
1.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通过观看邓小平的“三个面向”题词的图片,使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伟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
2.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调查资料,将其融合于课堂内容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从中体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