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内蒙古科技大学名词解释以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大一世界古代史的名词解释

大一世界古代史的名词解释

大一世界古代史的名词解释古代史是一幅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画卷。

了解古代史,对于我们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一学习世界古代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和概念代表着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和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一解释一些重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一世界古代史。

1.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指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向农业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

农业革命发生在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人类可以生产更多的食物,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和城市文明。

2. 法老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称号,他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法老在古埃及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领导着政治、宗教和经济事务,被广泛尊崇和崇拜。

3. 希腊城邦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自治政治单位,它们在古希腊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城邦都有独立的政府和法律制度,居民享有一定程度的公民权利和自治权。

4.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庞大和最长寿的帝国之一,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年。

罗马帝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罗马法、罗马道路和拉丁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第5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并逐渐衰落。

5. 西方封建制度西方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政治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归封建领主所有,而农民和佃农以佃租的形式从事生产。

封建制度具有地主与农民间的依附关系,农民需要向地主提供服务和军事保护。

这一制度在欧洲持续存在了数百年,直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6.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11至13世纪间,欧洲基督教国家对伊斯兰教圣地的一次宗教战争。

这次东征得到了教宗和欧洲贵族的支持,他们希望通过夺取圣地来扩大基督教在东方的势力。

然而,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其目标,但对欧洲和东方地区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

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

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5、虚壹而静: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6、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

.简述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特点:1、内部装饰灿烂夺目:墩子和墙上以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各种图案。

柱子以暗绿色为主,亦有部份是深红色;2、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以金箔。

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接线处,以包金的铜箍镶饰;3、穹顶和拱顶全用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作装饰,以金色和少量蓝色作底子。

地面上亦以马赛克镶嵌成图案,因此上下左右显得金碧辉煌,色彩琳琅满目。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缺点:1,优点: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2,缺点:易燃易腐蚀;坚固程度远比砖石结构差。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1、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2、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则同时向两个方向向建筑内部倾斜。

、举架:木构架相邻两檩中的垂直距离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举: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折:因屋架个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屋面横断面坡度成一根曲线。

券柱式:券柱式其实是券柱式的组合,主要是在古罗马建筑上发展起来的。

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外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大全摘要:一、引言1.概述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背景2.介绍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意义二、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学前教育a.胎教b.蒙学c.家庭教育2.近现代学前教育a.新式学堂b.学前教育机构c.学前教育制度三、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外国学前教育a.希腊学前教育b.罗马学前教育c.欧洲封建时期学前教育2.近现代外国学前教育a.福禄贝尔的幼儿园b.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c.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四、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交流与融合1.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2.中国学前教育传统对外国的影响五、当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趋势1.全球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2.信息化时代的学前教育3.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六、结论1.总结中外学前教育史的重要意义2.展望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正文: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谓悠久。

从中西方学前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前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发展趋势。

研究中外学前教育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更能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学前教育古代中国学前教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胎教观念在当时已经形成,认为孕妇的言行举止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蒙学是古代中国专门针对儿童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道德伦理和基本技能。

此外,家庭教育在古代中国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负有重要责任。

2.近现代学前教育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

新式学堂是清朝末期兴办的一种新型教育机构,以传授实用知识和技能为主。

学前教育机构在民国时期逐渐兴起,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

此外,学前教育制度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完善。

三、外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外国学前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学前教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希腊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体育素质,罗马学前教育则强调实用技能的传授。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彳外建筑史》象司责料一、名词解释: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2.叠涩:【中国建筑史547页】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机的出跳。

3.舍宅为寺: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建造寺庙。

4.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5.“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有三种设计模式:第一种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第二种是被视为这种做法的“混合式”;第三种是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6.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奉命改建维琴察巴西利卡,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

它的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杭,小额植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

它的适应性强。

后来从者甚众,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7.拉丁十字式与希腊十字式:东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轴廊垂直相交,状如十字架,得名拉丁十字式。

中央的穹顶和它的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8.帆拱: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形式。

其做法是:在中央方形平面的四角立起四个墩柱,在其上沿方形的四个边砌起相同大小的四个拱券,然后再四个拱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再把这个穹顶做水平剖切,水平切口和4个拱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9.艺术与工艺运动:【外国近现代史32页】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日用品设计上的反映。

10.18世纪下半叶一一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4页】从18世纪60年代到19 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外国古建史与近代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古建史与近代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古建史与近代史名词解释汇总1.方尖碑:崇拜太阳神的纪念碑,一般成对竖立在神庙入口处,断面为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上刻图案。

2.太阳神庙: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没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渐缩小,除此以外,还在门前增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标志的方尖碑。

3.玛斯塔巴:公元前40世纪,古埃及的一种形制,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石凳。

最初用于古埃及的住宅形式,其特点是在地下建筑建造宽大的墓室,在地上建造砖制的祭祀厅堂,呈现收分式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设入口。

4.山岳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星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由土坯或夯土之城,一般有7层,自上到下逐层缩小,有坡道和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不大的神堂,坡道或台阶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也有螺旋上去的。

实例:乌尔山岳台。

5.萨艮二世王宫: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最重要的建筑遗址,建于高台之上。

其中的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睿智和健壮。

6.狮子门:迈锡尼时期卫城城门形制,其特征为高宽均为3.5m,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厘米,两端渐薄,结构上很合理,它上面有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内填一块石板,浮雕上有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中央一根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7.奖杯亭: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集中式纪念建筑物,主要特征是上面有圆形实心的亭子,亭子有壁柱,项上有奖杯,代表是古希腊雅典8.卫城:古希腊的一种政治,军事,宗教中心,被认为是守护神和自然神的圣地,常有神庙作为中心,供奉神灵9.柱式:是个建筑物的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10.叠柱式:在古希腊的市场长廊中,许多是两层高的敞廊,所以采用叠柱式,即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秀美华丽的爱奥尼柱式,上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两层柱式都是完整的,不因重叠而省略。

外建史名词解释(,古代+外近现)

外建史名词解释(,古代+外近现)

63----------------------名词解释------------------------------------古埃及建筑1——牌楼门(sjtu-07)古埃及庙宇中,轴线上高大、做戒备用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眉梁。

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墙面刻有象形文字及图画。

牌楼门高大雄伟,表达了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2——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帝王陵墓。

长方形台状,形式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3——太阳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形式来源于古埃及人对山体外观的理解——方锥形态,永恒的太阳神,太阳照射角锥形的光线4——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

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最高50余米,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西亚建筑5——山岳台又称观象台,是古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常建于一大平台,外形呈阶梯形,顶上有庙或祭坛。

实例:乌尔观象台6——空中花园新巴比伦城中,建筑在“梯形高台”之上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爱琴文明7——爱琴文明建筑(sjtu-08)即希腊上古时代,处于克里特岛和迈西尼城周围的爱琴海一带的建筑文化,创造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古爱琴建筑最早创造了“正室”的布局形式,成为后来希腊古典建筑平面布局的原型。

代表实例: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迈西尼城狮子门,阿托雷斯宝库古希腊建筑8——古典建筑(tj-97)古希腊盛期的建筑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的建筑同称为古典建筑9——古典柱式(tj-94,98,sjtu-01)包含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古罗马五柱式(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柱式)。

古希腊古典时期发展成熟的特定做法的石质梁柱组合的艺术形式,到了古罗马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扩充至五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试

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史考试

考试内容:一、分析题(必答)1.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我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邹容《革命军》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回答:(600字以上)(1)根据材料1分析,作者提出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作者提出了我国成为独立强大的国家,必须进行革命,推翻封建专政政体,建立民主国家的思想。

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在争取中华民族生存的斗争时,不再维护清王朝,而主张坚决地推翻清王朝。

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去取代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制度,用民主选举的总统去更换一家一姓的君主,这使中国社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进步。

邹容在革命的根本问题上,提出了具有完整的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不但摆脱了千百年来农民的"皇权主义",而且还摒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具体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

(2)根据材料2、材料3,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答:)“民族革命”的主要内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因为清统治者已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政治革命”的主要内容: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清政府,还要铲除君主专制“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实现土地国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革命后社会发展问题。

中外简史名词解释

中外简史名词解释

7马卡连柯:社学:京师大学堂:“宫廷学校”:著录弟子:在名儒学者门下著其名,不必亲来授学,所以著录弟子能多至万人,这便是后世“拜门”的开始。

及门弟子:是直接从师受教,往往有数百千人,经常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

《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教育赖语:1890年日本帝国以天皇照赖的名义颁布了以儒家忠孝、仁爱为教学内容,掺杂了近代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教育赖语》。

监生“历事”:将监生派至政府各部门,历练事物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

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

学部: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并将原国子监并入。

学部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尚书,设五司十二科,此外还设编译图书、京师学务、学制调查三局。

导生制:也称为相互教学制,有英国国教会教师A·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师J·兰开斯特创立。

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一排排长桌,每排约10多个学生,其中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

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

日本《教育基本法》:1947年3月31日由日本国会通过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包括一个简短的前言及十一条条文。

《教育基本法》是战后日本的一项根本教育大法。

《师说》:是我国唐代思想家、教育家韩愈的教育著作,他关于教师的见解是教育思想史中宝贵遗产,他的《师说》成为教育史上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不朽的教育著作。

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协约国老李紧张,许多中国贫寒学子走上了出国打工留学的道路,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这是中国留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开出国半工半读留学的先河。

苏格拉底法:为了有效的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

西方教育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西方教育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西方教育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本文档旨在解释西方教育史中的关键术语以及现代教育领域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术语及其解释:1.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14世纪至17世纪期间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文化革命,标志着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关注和学术、艺术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追求全面发展。

2. 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理性、科学和人类进步。

启蒙时期的教育注重自由思考和批判精神,主张普及教育。

3.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一场大规模工业变革,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普及教育的需求和教育体系的改革。

4. 蒙台梭利教育 (Montessori Education):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儿童自主研究和发展潜能,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5. 进步教育 (Progressive Education):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实际经验的重要性,提倡个性发展和批判性思维。

6. 社会构建主义 (Social Constructivism):一种研究理论,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强调学生与他人互动、合作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7. 科技教育 (STEM Education):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8. 个别化教育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根据学生的个别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育注重了解和满足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

9. 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通过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远距离提供教育服务。

远程教育提供了便利的研究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研究。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1.飞扶壁: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

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2. 帆拱:是对古罗马"穹拱"一种地域性的变异及重新诠释。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3.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5.昂:贯通斗拱斜着放置的组件,位于斗拱中线处,前尖端斜向下,后头上伸进屋内。

6.罩:为中国古建筑小木作构件之一,是对柱、梁两侧的两个空间的界划7.银匠式: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

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8.阿布辛波:是古埃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畔。

它是古埃及闻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波凿岩所建的神庙。

四尊高19.8米的法老雕像占满了石窟的外立面,而在其内部则设有各种完间,用于祭奠和存放庆典用品。

9.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檩的斜撑10.表现主义派: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

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绘画(其代表人物为诺尔德、基希纳、恩斯特)的影响下形成。

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创作题材。

近现代史的名词解释题答案

近现代史的名词解释题答案

近现代史的名词解释题答案近现代史是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代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件发生了,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释近现代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含义。

1.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强调民族的利益和权利。

它兴起于近现代,尤其是19世纪的欧洲。

民族主义旨在鼓励和维护一个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团结,追求民族独立和自决权。

民族主义在欧洲带来了多个国家的独立,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

2. 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指一种国家控制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象。

它兴起于15世纪的欧洲,并在近现代达到顶峰。

殖民主义国家通过征服、殖民化和剥削殖民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剥削,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和经济变革。

这一革命的核心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即从手工业向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城市化和劳工问题等新的社会问题。

4.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主张实现社会的公平、平等和正义。

社会主义兴起于19世纪,被视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替代。

社会主义的核心概念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分配的公平。

社会主义在不同地区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并产生了多种形式,如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

5. 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众参与。

民主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普选制度、权力分立、宪政和言论自由。

近现代民主主义的早期典范是美国和法国的革命,但民主主义的实践和发展因地区和国家而异。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现代史上一场规模巨大和影响深远的战争,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之间。

这场战争涉及了许多国家,导致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整理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整理

一、名词解释1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

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

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

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

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

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

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

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古希腊古罗马1、奥林匹斯神系奥林匹斯神系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和人的起源、四季的成因、动植物的出现,以及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成员的活动。

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并认为天上也和人间一样有一个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上而称为奥林匹斯神系。

其中又分为前奥林匹斯神系和奥林匹斯神系。

其主神分别是:神王宙斯,神后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还有宙斯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9位文艺女神缪斯,3个命运女神摩伊勒。

2、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

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

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耳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

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

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着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等。

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3、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

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作,在建筑学术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它奠定了欧
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坚固适用美观。

帆拱:拜占庭建筑中的代表结构体系;它是指在穹顶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代表建筑为圣索菲亚教堂。

希腊十字集中式: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桶形拱常等臂的十字。

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形制:纵横两个中厅高出,形成十字形的平面,从上面俯视,像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的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少就是多”:1928年,由密斯提出;以结构的少换来功能的多和空间变化的多;以形式被净化后的少换来百看不厌的多;代表作品有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粗野主义:20C50年代中到60中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设计倾向;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组合;代表柯布西耶;代表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

雅典卫城:古希腊希波战争胜利在雅典一座孤立的小山岗上修建;卫城山门、胜利女神庙、帕和伊等;各建筑居不同的位置,游行庆典时的视线;卫城整体构图和布局自由,形成呼应对比,突出帕的主体地位;帕是古希腊多立克最高成就的代表,伊则其代表着爱奥尼柱式。

哥特建筑:中世纪西欧代表建筑形制;它的结构特点为:用骨架券作为拱顶承重构件;用飞券抵挡侧推力;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拱和尖券;代表建筑为巴黎圣母院。

工艺美术运动:19c50在英国;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制品,追求自然及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代表作有韦布设计的“红屋”;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典雅主义:20C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美国的一种设计倾向;其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代表人物有斯通、雅玛萨
奇等;代表建筑有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等。

风格派:1928,荷兰造型艺术团体;里特弗尔德乌德勒支住宅;简单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穿插;最好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对现代建筑、实用工业启发意义。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组织。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使后起的德商品在国外市场上和英国抗衡。

贝伦斯、格。

伦敦水晶宫:
·包豪斯:格罗皮乌斯组建魏玛公立建筑学院;教学注重实际工艺训练,灵活构图能力,同工业生产相联系;产生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代表,包豪斯新校舍。

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会场的大厅建筑。

平面为长方形,被两排或者四排柱子分为若干空间。

巴洛克:伯尼尼,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

是17c广为流传的艺术风格,在当时贬义,当时华
丽、炫耀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山岳台: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形式;用土坯或夯土砌筑的高台,一般四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阶梯火坡道通台顶,顶上有不大的神堂。

多立克:古希腊一种柱式;檐口、檐壁、额枋、柱头、柱身及基座组成;比例粗壮,开间较
小;檐部厚重,柱头简单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子收分卷杀明显,男性体态性格。

帕拉迪奥母:图,帕拉迪奥作品维晋寨巴西利卡中创造的一种券柱式。

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每个开间里面有三个小开间,这种券柱式
实部和虚部均衡,彼此穿插,各自形象完整。

罗马风建筑:规模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
巴黎歌剧院:法国折中主义代表;加尼埃;建筑立面构图是卢浮宫东立面的式样,但是加了巴洛克装饰。

室内也为巴洛克风格。

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客厅;文艺复兴;大小两个广场,围合建筑有,新旧市政厅,总督宫,图书馆;教堂,钟塔;不同建筑共同构图母题,既统一又富于变化。

后现代建筑:指20c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建筑思潮。

特点: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全面空间:密斯的空间理论,又称通用空间,由“流通空间”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自由划分、分隔的实用且经济的空间,标志着现代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功能主义理论的终结,是60年代后影响最大的空间理论。

流通空间:密斯的空间理论,它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流通,以及内部空间之间的流通。

以不到顶的矮墙或带缺口的外墙实现内外空间流通,室内以各种隔墙、隔断实现空间流通。

CIAM:现代建筑国际会议,勒·柯布西耶、密斯和格罗庀乌斯。

1928瑞士。

它的第一个宣言提出抛弃学院派陈腐公式,给予新建筑予经济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等重要主张。

他们对城市也同样理解,因为城市是建筑的自然延伸。

透视门:古罗马万神庙:雅典卫城:坦比爱多:圣索菲亚大教堂:
巴塞博览会德国馆设计手法:水平伸展的构图;清晰的结构体系;精湛的结点处理;高贵而光滑的材料的使用;流动空间(密斯,少就是多)
流水别墅设计手法:与环境关系(造型、室内外空间关系、材料)对比手法(构图、材质)华国美东馆手法:梯形用地;与老馆处理轴线、色彩及造型;内部功能协调;空间设计理念。

马赛公寓特点:(1)“居住单元”,作为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 (2)“粗野主义”,外墙粗糙不加装饰,造型粗犷豪放; (3) 模度的应用,整个建筑由十五种基本尺寸组成。

包豪斯教学方针: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强调艺术间融合,向抽象派绘画雕塑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又有理论培养;教育与社会生产挂钩。

包豪斯校舍设计特点:实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灵活不规则的构图方法;按照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新建筑特点:萨别墅:底层独立的支柱;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自由的立面;横向长窗。

文艺复兴:从希腊罗马古典建筑中汲取营养,新构图,艺术手法多样;世俗建筑占主要,公公居住类型增多;平面布局。

空间组合深入细致;理论诸多,研究城市及建筑;个人风格鲜明。

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坦比爱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