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答案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
题(答案不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卷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图1中东亚两个地区略图,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1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B.乙图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3题。
图2
2.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⑤地和M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650m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5题。
地点 A B C
海拔(米)500 250 60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421 3 412
4.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5. 对该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图3为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山地所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为()。
A.森林带 B.森林—草原带 C.草原带 D.草原—荒漠带
7.降水垂直变化最大处()。
A.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B.位于山坡最陡处
C.位于山地背风坡 D.高度范围是400~600米图4中n和n+4为两个不同纬度,读图完成8~9题。
图3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的温度①<②
B .河口处南岸堆积作用明显
C .甲地受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D .受乙系统影响甲地吹偏北风 9.有关该河流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 处河流的含沙量比
B 处大 B .B 处因流速慢常形成冲积扇
C .B 处以下河段适宜发展航运和灌溉
D .A 处在开发中易产生水污染问题
下列①②③④四图分别代表四种自然灾害的天气过程。
读图5,回答10题。
10. ①②③④代表的天气过程依次是( )。
A. 伏旱、台风、暴雨、逆温
B. 暴雨、台风、伏旱、逆温
C. 暴雨、伏旱、台风、逆温
D. 台风、暴雨、伏旱、逆温
2014年3月20日,一记者在走基层活动采访中,驾车行驶在某段高速公路上,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地平线上,此时车载收音机播报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时整。
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段公路的走向为( )。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此时,该记者所在的经度是( )。
A.150°E
B.120°E
C.105°E
D.90°E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共52分。
)
13.读下列关于新几内亚岛的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又称伊里安岛。
为马来群岛东部岛屿,位于太平洋西部,澳大利亚北部。
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
全岛不少山峰为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1)该岛屿呈
走向,两端的直线距离大约为 千米(4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描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
(8分)
图5 莫尔兹比港
查亚峰 图6
(3)新几内亚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mm 以上,但南部和北部的雨季不同,请说明形成新几内亚岛南北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分)
(4)乙河为该岛最大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乙河上游植被破坏对河口地区带来的影响。
(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4分)
材料一:图7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图8为图7中A 湖以下河段流量变化图。
材料二:埃塞尔比亚高原在埃塞尔比亚境内,又叫阿比西尼亚高原,是一个平均海拔2500-3000
米,在古老底层上有数百至2000米厚的玄武岩覆盖的波状高原。
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中部为东北—西南向,东非大裂谷带东支的北段,宽40-60公里,深580-1000米,底部湖泊众多,熔岩广布。
(1)M 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_________。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阿拉伯半岛位于 板块。
(4分)
(2)请说明H 处东侧地区气候类型,及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6分)
(3)若PQ 为昏线,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选择填空)(4分)
A .H 地即将迎来黎明
B .长江流域出现汛期
C .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D .北京盛行西北风
(4)读图8,并结合图7,分别说明A 湖以下河段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流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6分)
(5)根据材料二简要推测埃塞尔比亚高原的形成过程。
(4分)
图8 A 湖以下河段流量变化 A 水坝 阿拉伯半岛 图7 埃塞尔比亚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