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
探究问题,情景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2〕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实行情景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人文思想起源的背景、内容及重要意义;
2.利用比较法,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
3.进行课堂讨论,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对其客观评价。

[教学内容]
1.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1)地理:三面环海,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

〔2〕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广大奴隶的劳动和工商业的发展,古希腊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4〕思想: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5〕人才: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智者运动的兴起。

①时间:古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始〕。

②原因:a. 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b. 主要: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 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③探讨问题: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

〔2〕智者及其言论特点。

①智者的概念: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雄辩术:争辩的艺术修辞学:说话的艺术〕
②言论特点:
a. 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注重实利。

c. 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①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②主张: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制度和法律是相对的,人都有自己的社会道德判断标准;c.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③影响:
a. 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观点在当时条件下尤其可贵。

c.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④智者运动的作用: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4)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
①时间:〔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
②时代背景:a. 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 雅典公民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③主张:
道德: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b. 美德即知识。

理性:a. 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b. “认识你自己〞。

〞〔哲学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③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④人格魅力:为了真理与自由,他自愿选择死!既服从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⑤教学方法:“助产术〞。

⑥历史地位: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⑦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a. 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

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来源:Z&xx&]
b.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识就是道德〞;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教学重点]
1.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2.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

[热点试题]
1.分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有何异同?
2.简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3.试述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
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

这一学说本质上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

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

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去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3〕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

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

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表达。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3〕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表达的人文主义精神;
〔2〕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实际上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政治领域里的延续。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方法]
1.利用讲述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2.运用比较法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展开讨论,由老师引导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阅读课外资料,对这些运动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加深对课文更深地了解。

[教学内容]
1.文艺复兴的背景:
〔1〕时间: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条件:意大利各城市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①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②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③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④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3〕影响:
①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②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
〔1〕产生的条件:〔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
②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2〕含义和实质:
①含义。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说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②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4〕文学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
①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②意义:
a.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c. 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d. 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3.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②主张:
a. 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b.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c. 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 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2.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热点试题]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
2.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表达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什么?
[课堂小结]
中世纪时,天主教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壮大,必然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力量,于是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被称之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统治,发起基督教人文主义,使人文主义在欧洲得以复兴并得到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
1.利用讲述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们对本课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2.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们了解启蒙动产生的根源和条件,并领会它的出现对社会所起的
重大作用;
3.运用比较法和课堂讨论,同时多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增强
自己分析问题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
①政治: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

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
②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那么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这两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那么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那么,这个法那么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

这样一来,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那么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

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那么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
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的法那么。

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启蒙思想家之相信进步,即来源于此。

正是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的情况下,并且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才出现了启蒙运动。

④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

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

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4〕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5〕概况: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生平简介: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

他的名字至今仍是世界上一切不愿战争、反抗暴力、捍卫民主自由的人们的崇拜对象。

②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③思想主张:a.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

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b.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 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d. 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

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2)孟德斯鸠:〔1689—1755〕
①生平简介:见课本
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③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表达。

1748年发表了用23年写成的重要著作《论法的精神》。

该书一面世,伏尔泰称它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次。

他把国家的政体分为共和、专制和君主三种,并阐明了各种政体的不同原那么。

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和神学,更加重要的是,他在这部著作中完整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

尤其是在这部书中他提出的“三权分立〞的学说,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那么。

④影响: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1712—1778〕
①生平简介:见课本
②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③思想主张:a.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b. 社会契约;c.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3. 启蒙运动的扩展:
(1)扩展:法国→西欧诸国
(2)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康德〔德意志哲学家〕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①强调人的重要性,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③坚持人应该自律,所有的自由和平等都只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

〔3〕影响:
①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③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热点试题]
1.简述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3.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