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单元第22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2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二)一、选择题1.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解析] “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选C项。
[答案] C2.“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与这一风格对应的文学作品是(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可以得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形式,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情感,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正确;《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答案] A3.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雪菜的诗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诗人海涅的诗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解析]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部分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启蒙运动中政治构想得以实现,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人们感到失望和不满,故选D项。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高专题一新中国经济体系的调整1.新中国成立早期到1956 年后,从成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一致管理的计划经济体系的转变。
(1)原由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少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达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推行和加强计划经济,取销生产资料私有制,成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结果:这类体系在新中国成立早期,关于恢复公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踊跃的作用,获得了必定的收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缺点。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 世纪 90 年月初,从单调的公有制经济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理为辅的经济。
(1)原由: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双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推行经济体系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全部制经济体系,调整家产构造,改变公司管理方式,推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加强了公司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获得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由: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系改革的进度。
(2)核心内容:把公司推向市场。
(3)结果:此次调整将有益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专题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差别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战胜后被迫在中国综合国力日趋强盛、独立自主开放的的前提下主动推行的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经过不平依据同等互利原则同其余国家进行内容等合约逼迫中国开拓通商口岸、降低关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沟通,目税等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影响不过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公民族资本主设的进度,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思潮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加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经济全世界化,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议专题三20 世纪以来重要思想理论成就的比较标记会议核心或精华解决的问题意义联盟会成指导辛亥革命,使中三民主义立大会民权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脚踏实地、民众民主革命道路、社会指导革命和建设,使路线、独立自主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解放思想、实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大求是样建设社会主义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中共十六脚踏实地、与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重要思想大俱进样建设党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专题四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时间历史背景表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域,人们的生活鸦片战争封建社会,“洋货”等大第一次与从前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此后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特别显然都市兴起辛亥革命颠覆了封建帝制,成立了民主共和的观点人心所向,带有民主同等第二次此后中华民国色彩的衣饰、称号、婚丧礼仪渐渐推行物质生活获得改良,社会民风有了根天性中华人民因为政府的强迫行动,一第三次共和国成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饱暖问些社会丑陋现象被取消立此后题未解决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改革开放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小,衣、食、住、第四次此后决议,确实关注民生,调行发生排山倒海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动了各方面的踊跃性设小康社会考向 1骨干知识:民族地区自治制度2012 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量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材培育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行的人材培育计划。
高中历史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当堂达标题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根据国民政府财经部的报告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底,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成功内迁的共452家,物资达79000余吨,工人达13000人。
内迁工业部门及内迁方向见如图。
这一现象A.是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需要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C.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D.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百废俱兴2.下图为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发的一份土地证明。
该历史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1931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决议:“中国为逐渐实行总理实业计划,于在国际平等互惠,不损害中国主权、行政权之条件下,得充分利用外国之资本技术,以发展国内天然之富源,发展国民经济,增进国际福利。
”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意图A.收回国家主权以发展经济B.扶植国内的民族资本企业C.实现民国初期的经济计划D.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工业化4.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实行法币的公告,主要内容为: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A.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阻碍了国内市场经济发展D.提升了国家经济治理能力5.据统计,从1932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共发动大规模“借谷”运动三次,筹集粮食100万担以上,折合谷子约为1亿斤;共大规模发行公债三期,筹集公债400余万元。
据此可知,当时中央苏区()A.财政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B.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移D.人民为根据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6.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
节假日的设立意在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C.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缔造之功”D.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7.1930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特别提到:“朱德、毛泽东和彭德怀、黄公略部队中的支部活动最出色。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单元综合训练(十)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十)一、选择题1. (2017三明二模,33)根据下列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主要是因为()1^1Q37年资本19型年=100)A. 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 危机的破坏性过重C.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D. 世界经济形势使然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危机的破坏性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会加剧危机,但是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显示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相当不好,所以本题强调的重点应该与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相关,故D项正确。
2. (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二,34)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
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A.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 恢复银行经营信誉C. 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 扩展市场消费能力答案C解析“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
3. (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二模,34)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
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A. 遵守公平经营规章B.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C. 实行全面计划经济D. 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答案A解析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A项正确;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D项错误。
4. (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35)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尽管“完美”的竞争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的优势不取决于它的’完美’”,甚至是相对不完美的市场所产生的结果也要比任何所知的替代物要好。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九单元第1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衡水中学模拟)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这类经济扶助( )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是人民政府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这就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故A项正确。
答案:A2、(2017·石家庄模拟)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
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解析:材料“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工业化促进对外贸易,同时“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化,故B项正确。
答案:B3、(2018·临沂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 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急于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10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提升【纵向贯通: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项目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至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知识纵横]新政1Q29-1Q33年贾木主义Ut界经济危机政策物列日涅責故革戈尔巴乔犬故革1991 年加世纪五六十年松,发达国家进人了“黄金时代”建我和完善社会保睡体亲国家大力干帝籃悔资义的战本輕调197 拜, 发达国寂出现经济"iWfc”第三产业的兴塩利“新好篩”的出现[考题例证1] (2018淮南模拟)霍布斯鲍姆把1914—佃91年这 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 1914—佃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A. 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B. 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 .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 D .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解析:“改革与重组之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即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故B 项正确。
答案:B二、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考题例证2] (2017洛阳二模)苏联农村从佃22年到佃47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非正常死亡人口无以计数。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C .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D .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解析:苏联农村周期性饥荒必然降低群众对苏联政权的信心,故A项正确。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单元第21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1讲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青岛模拟)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解析: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的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尚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运城模拟)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
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圣地。
这反映出()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解析:根据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位总统都关注以工代赈、民生问题,故D 项正确;该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故A项错误;该项表述与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新政,故C项错误。
答案:D3.(2017·衡阳调研)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0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0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2.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3.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A.重农抑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重商主义C.自由放任主义___________ D.凯恩斯主义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政府更注重“效率”的情况。
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 ______________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C.削减开支、平衡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 D.货币紧缩、增加保障5. 阅读苏联与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及增幅比较表。
从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p6. 苏联中国项目 1928年 1940年增幅(%) 1952年 1957年增幅(%) 钢(万吨) 430 1 830 326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3 555 16 600 368 6 600 13 100 98 棉纺物(亿米) 26.78 39.54 48 38.3 50.5 48 谷物(万吨) 7 300 9 550 31 16 392 19 505 19 A.中苏两国重工业发展迅速B.中苏两国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C.中苏两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D.中苏两国经济结构相对合理7.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堂练习: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含解析)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1、下图反映了当今的世界格局。
假若天平的一边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B.法、德、英、日C.欧盟、日、俄、中D.亚、非、拉美2、当今中国很多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例如:北汽集团与现代、奔驰、切诺基等,上汽集团与大众、通用等。
这些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中国汽车业开始起步B.经济全球化的推进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美国美泰公司的芭比娃娃是畅销世界的玩偶。
其原材料石油产自沙特,经美国德克萨斯州等地精炼成乙烯,由台湾加工成乙烯基塑料颗粒,在中国制成娃娃的身体,日本提供尼龙制的头发,美国生产硬纸包装盒。
以上现象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①商品生产全球化②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③国际分工明确④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B.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C.知识经济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D.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5、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
这说明()A.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困境的能力B.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C.欧盟各成员经济水平存在差异D.欧洲中央银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具有缺陷6、欧盟成立后,就开始着手对欧洲教科书重新编订,以一种欧洲视角取代传统的民族主义立场。
这反映出 ( )A.欧洲已联合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欧盟努力构建统一的文化认同C.欧洲联合的重心转向了文化领域D.欧盟存在着严重的冷战思维7、它涵盖全球大部分人口和经济实力,美国主导它的企图遭到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抵制,其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逐渐迈向太平洋时代。
这里的“它”应是指()A. 世界贸易组织B. 亚太经合组织C. 上海合作组织D. 北美自由贸易区8、下面是一幅关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漫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2(含解析)

课时作业221.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表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B2.下图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哪一行业的改造()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由图片信息可以判断,首先排除D项.图片信息反映的内容与农业相关,故A项正确。
答案:A3.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漫画。
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B.讽刺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解析: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种铁质工具用来炼钢,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C项的说法错误。
答案:C4.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从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工业收入一直低于农业收入②1958年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③1958年后农业国民收入减少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有重大关系④从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工农业收入基本处于增长态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5.下图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一幅照片。
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是不成功的。
"究其原因是( )A.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度B.强调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使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犯“左”倾错误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6.下面的趋势图中,能够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是()解析:1973年和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上升。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民版一轮课时作业:22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2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临沂高三统考)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上述现象对美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B.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C.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D.提高了人们的福利水平解析:“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表明分期付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表明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故B正确;A、C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社会福利无关,D错误。
答案:B2.(2018·泰安高三调研)威廉·艾伦·怀特在1933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
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 A.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B.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C.签署紧急教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D.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高关税税率解析:胡佛政府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表明胡佛政策已与彻底的经济自由放任政策有所不同,所以“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C项正确;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表明胡佛没有摆脱单纯自由放任的旧模式,A、B两项错误;通过“关税法令”大幅提高关税税率,表明胡佛沿袭了美国历史上的高关税政策,D项错误。
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2018·黄山高三段考)胡佛政府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赣州模拟)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
观察图1和图2,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图1伟大的创举图2列宁参加义务劳动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C.“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D.“废除了余粮收集制”解析:图片突出斯大林和列宁在劳动,国家领导人带头参与义务劳动,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绞杀,需要集中一切来战胜敌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2.(2018·张家口模拟)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
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1920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3.(2017·河南六市联考)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
”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 A.美国罗斯福新政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C.苏俄新经济政策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7·荆州调研)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促进城乡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富裕农民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是城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
答案:D5.(2017·芜湖模拟)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说,领导这场革命的领袖将不得不遭遇尴尬是“他所能做的事,是和他一向的整个主张、他的原则、他的党的直接利益不相容的;他所应做的事,则是无法实行的”。
材料中“不得不遭遇的尴尬”是指()A.《土地法令》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余粮收集制解析:新经济政策同样也是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利益紧密相关的,它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够得以稳固的重要基础和转折点,而其所应该做的,即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在当时的俄国却是并不存在应有的经济基础,故C项正确。
答案:C6.(2017·广西二市模拟)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
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
这一理论()A.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B.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D.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解析:“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是指导“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基础理论,它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中,集中了国内可以集中的一切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得到高速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7.(2018·淄博模拟)下表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数据中,1918—1937年时间中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的粮食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中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就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答案:C8.(2017·珠海模拟)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
据此可知()A.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B.“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C.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D.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解析:依据材料可得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农业从负增长到有所发展,说明在“二五”计划时针对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上,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故A项正确。
答案:A9.(2017·湖北联考)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
这说明()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解析:由“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可知原来的计划被更改,重工业被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来,可见人们对发展重工业的愿望,故B项正确。
答案:B10.(2017·濮阳模拟)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
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解析: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1928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
答案:C11.(2017·泉州模拟)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这一规定() A.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C.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解析:题目中是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并提高收购价格,这一规定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斯大林时期完成的,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该模式的束缚,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的这项改革与农业生产布局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12.(2017·威海模拟)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解析:根据材料“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可知,农民由此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这必然有利于庄员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B项正确。
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四川四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照列宁的想法,新经济政策摸索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只要坚持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亦即通过新经济政策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让俄国补课,达到过渡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过渡,这就是间接过渡。
但是,当时党内就存在反对意见,尤其是城市的所谓耐普曼问题和农村富农问题上引发极大争论。
耐普曼是“新经济政策之人”的缩写,指的是通过新经济政策享受利益的人,具体指私营企业家和小商人。
列宁并不认为这些人已经构成了一个阶级。
事实上统计数据表明,所谓耐普曼分子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到1924年只有1.5%,在国民收入中只占5%。
但其他领导层看来,情况却十分严重,他们甚至用耐普曼资产阶级来批评新经济政策的恶劣影响。
一些基层布尔什维克也不能接受这种变化。
农村的情况更为复杂。
由于实行粮食税,苏维埃政权有意识地放开了雇佣劳动力的做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但按照当时的意识形态划分,一旦不是自力更生,采取了雇佣劳动力的方式,就是从贫农或中农向富农的转变。
而富农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斗争的对象。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不过是“在进攻过程中向前跑得太快了,没有替自己保证后方的根据地”,而新经济政策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向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是反危机纲领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纲领?在当今中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即兴之作,缺乏明确的深思熟虑”,或只是为了寻找“那个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用部分恢复商品经济来适应农民的小生产状况,进而获得农民支持的权宜之计。
更多学者则倾向于将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出现的两种不同观点及其实质,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当今中国更多学者将新经济政策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的时代背景。
(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归纳观点;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回答;第三小问“评价”,结合所学进行评价。
第(2)问,根据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是反危机纲领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纲领?在当今中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得出中国共产党和学术界对苏联兴亡史的总结与反思;根据所学可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认可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