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亚低温治疗的监测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危重患者亚低温治疗的监测和护理
摘要:亚低温治疗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目的,过去主要用于重型颅脑损伤,随着对亚低温治疗的研究深入和监测水平的提高,促进其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1】。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ICU;监测;护理
我科应用亚低温降低危重患者的体温,取得了一定疗效,提高这类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质量,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环节,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 ICU 收住的危重患者 23例,平均年龄 45岁,其中男14例,女 9例。
患者均有 39.5cC以上的高热,其中多发伤及颅脑外伤 8例,严重全身感染 7例,肺部感染 5例,心肺脑复苏 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例。
2 方法
使用 HOKAIHGT一200亚低温治疗仪 (日本产),治疗时将冰毯垫于患者躯干下,将温度传感器置于患者直肠内,依病情设置降温的温度,头部置冰袋辅助降温。
常规遵医嘱给患者肌注异丙嗪和氯丙嗪各 25mg,每 6小时1次。
结束亚低温治疗采用自然复温法,首先停物理降温,然后逐渐停用降温药物,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3 临床监测
3.1 体温监测亚低温治疗仪可监测身体各部位体温,一般以肛温表示。
在整个亚低温治疗期间,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肛温及腋温,随时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间、速度等,注意有无寒颤,根据降温效果随时调节预置温度。
3.2 生命体征监测用监护仪 24小时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氧饱
和度。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
3.3 神经系统监测亚低温治疗对脑组织无损害,但有掩盖颅内出
血病情的可能。
应特别警惕。
另外,复温过快易发生肌颤,引起颅内
压增高,应注意颅内压监测,每/J,o~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
4 护理要点 :
4.1 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
(1)低温毯应铺于床单下层,以整个背部为主,让毯与背部皮
肤充分接触,温度传感器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降温药物应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密切观察药物的反应。
(3)持续观察降温的时间、速度等,每小时记录 1次患者的体温,同时
注意患者有无寒颤等不适,根据降温效果随时调节预置温度。
4.2 观察皮肤血运情况,预防压疮及冻伤低温后皮肤血管收缩,血
液粘滞性增高,血流缓慢,易发生皮肤破损或硬肿。
每 2/J,o-,j-翻身 1次,减轻皮肤受压,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湿床单,定时按摩受压
部位。
本组 23例未出现压疮及冻伤。
4.3 亚低温治疗时呼吸道的
护理由于低温及冬眠药的应用,呼吸和咳嗽反射可受到抑制,大大增
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故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每 2 /J,o,-j-给患者拍背
1次,气管插管患者应每小时吸痰 1次,并加强气道湿化。
4.4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每日口腔护理 2次;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如有皮肤损伤及时清创处理,保持创面干燥;每日
会阴护理 2次,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时更换各种引流袋、引流管,并无菌操作。
本组无 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
4.5 复温的护理自然复温法可避免复温过程中的损伤和其他并发
症。
首先停止冰毯运转,撤去冰袋,然后逐渐停用降温药物。
患者
置于 25~26℃的室温中,复温应缓慢而平衡,每 4小时升高 I~C为宜回,避免因体温恢复过块引起缺氧、心率失常、脑水肿等。
亚低温治疗是 ICU危
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患
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
有抑制作用的镇静,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
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
对外界及各种病理刺
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的耗氧量、改
善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
功能及微循环功能。
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
术后患者、低温麻醉患者、高热惊厥患者或超高热患者二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患
者及颅内感染.
参考文献:
[1]薛欣盛,应明英,易佳兴,等.亚低温治疗在危重症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1998,13(2):191—193.
[2]姚梅琪,髙雅文,刘蒙娜,王佩珍,沈健.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0(09):100-101.
[3]谢勇琼,杨志宏,李红鼻饲液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6/7低温状态的
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4):65-66
[4]李斌,花静.机械通气、亚低温、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9(19):78-79
[5]付雪静.重型脑出血患者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护理[J]长春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8(06):112-113
[6]黄燕萍,钱洪松,彭淑霞,李金棠,韩利,杨锦峰.亚低温冬眠疗法的护理
问题及预防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06) 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