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8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保守药物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喋呤(MTX)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3/40)与对照组10%(4/40)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在治疗异位妊娠时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给予MTX,临床保守治疗时可选用此治疗方案。
标签: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临床以输卵管妊娠妊娠最为常见,常由于输卵管炎症等引起管腔不畅,阻碍孕卵的正常运行,停留、着床及发育与输卵管内,致使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近年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但随着临床血HCG测定及B超检查的广泛使用,使得80%左右的异位妊娠患者在破裂前即被检出[1]。
临床治疗时手术疗法效果显著,但对于需要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保守治疗则可满足这一需求,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目前在妇产科应用较为广泛,为研究米非司酮在保守治疗未破性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8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经血HCG测定及B 超检查已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年龄范围21-39岁,平均年龄(27.5±6.8)岁,其中经产妇21例,未产妇59例,停经时间37-73天,平均停经时间(48.6±5.8)天,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及下腹部疼痛,患者行妇科检查结果示:血HCG值均高于正常值范围,B超检查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宫外可探及包块,盆腔有不同程度积液,附件区均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包块。
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可比。
1.2病例入院标准本研究中患者给予保守治疗,需满足以下条件[2]:①患者腹痛轻,无明显内出血,生命体征平稳;②血HCG值0.05),且均可耐受,调整用药后缓解。
3讨论
临床治疗异位妊娠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但对于只有一侧输卵管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造成终身遗憾,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守治疗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案。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目前在妇产科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甾体结构,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能够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抗孕酮作用,可使蜕膜组织及绒毛组织变性、坏死,引起黄体溶解,从而可是胚囊萎缩坏死导致流产。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抗叶酸类药物,该药主要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由于四氢叶酸是体内合成嘌呤和嘧啶的重要辅酶,从而可造成胚胎生长发育停止甚或死亡,而从达到终止异位妊娠的作用,但由于该药亦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终止异位妊娠相同,均是阻断体内嘌呤与嘧啶合成,因此其不良反应较大,对胃肠道、空腔、皮肤等均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临床应用时严格把握剂量。
王娟[4]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起效快,两者起到协同作用,可有效使妊娠绒毛变性枯萎,临床效果佳,且不增加其不良反应。
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MTX)在治疗异位妊娠时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给予MTX,且不增加其不良反应,临床保守治疗时可选用此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石慧芬.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91-1792
[2]乐杰.妇产科学[J].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10
[3]石少平.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不同方案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147-148+150
[4]王娟,许少群,吴素芳,陈图珊.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8例[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39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