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1
朱永杰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民勤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统一化的政策与管理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源。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结合在一起,通过建设生态功能特区的方式对于上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

关键词:民勤,社会经济,农业用水,节水农业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影响中国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为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勤人民荒漠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近年来,民勤地区大量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勤的沙漠化问题一致非常重视,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已先后6次就民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作过批示。

1. 研究的背景
民勤县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等面积占91%,绿洲面积仅占9%,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408公里,荒漠化民勤县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3mm,蒸发量为2646mm,是降雨量的24倍,是典型的荒漠区(安富博,丁峰,2000)。

水资源是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主要的地表水源供给是石羊河径流,由于降水减少和上游加大了用水消耗,入境流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m3下降到近年的0.8亿m3。

地表水的缺乏导致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20世纪70年代的1-9m下降到现在的12-28m,昌宁区达到40m(孙雪涛,2003)。

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大量植被退化和死亡,20世纪50年代分布在低山丘间低地的大量湿中生系列的植物近年来已经几乎全部惨败消失;13.5万亩沙枣林枯梢死亡、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历来被视为农田防护林的柴湾植被萎缩。

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在民勤防沙治沙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梭梭林也因为地下水位埋深的下降而大量出现死亡和退化的迹象。

民勤多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表植被死亡育退化而逐步消失。

到2004年,全县各类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2288.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2%,近年来有10万亩耕地沙化,绿洲北部近10万亩耕地因盐渍化而被迫弃耕,350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县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造林绿化只能依赖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态用水大量减少,显然对于同样依靠水资源来维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民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民勤是河西走廊的通道,一旦民勤绿洲失守,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合围,还会危害到武威、金昌,并对兰州、甘肃和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甚
1本论文得到教育部2002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成本效益循环
至华北将深受影响(。

民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也就是对民勤自身和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在民勤没有生态环境,没有绿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和大量植被的存在,也就没有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

民勤地区的荒漠化直接影响本地区、武威、甘肃的经济发展,延缓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来看,民勤地区的沙漠化问题早就引起国际和国内各界的重视,民勤的沙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窗口,能否解决民勤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将直接检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影响。

2. 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随着植被的退化,风沙危害卷土重来,危害日益严重。

专家学者们对于民勤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

普遍认为,民勤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与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样是因为缺水。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因素,许多相关研究都把如何进行区域水资源的协调,增加外部水资源供给和节约用水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但还缺乏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认识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研究。

2.1 民勤的社会经济条件2
民勤县现管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1750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3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7万人,占总人口的5/6。

民勤地区全县的 GDP从1990年以来持续稳定地增长,2004 年达到13.63亿元,其中,工业为7.15亿元,占52.4%;农业为5.88亿元,占4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在甘肃省属于中等水平,县境内省级及县级公路比较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齐备。

2004 年,全县土地面积16016,全县在册耕地面积95.6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49亩,播种面积93.5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09万亩,总产量167600吨。

其中,小麦耕种面积23.36万亩,小麦产量10955吨,玉米耕种面积8.52万亩,产量5.24万吨,包括棉花、瓜果等经济作物31.47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

2.2水的供给
民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520 m3,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

民勤的水资源供给主要有三个来源:大气降水、石羊河径流、地下水。

全县年平均降水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按照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民勤可用水资源为石羊河径流和本地地下水所能提供的1.64亿m3。

由于石羊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平均入境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0.8亿立方米,考虑到民勤处于石羊河的末端,如果建立有效的全流域水资源协调机制。

上游可继续维持近年来1-0.8亿m3的供水量。

根据甘肃省水文地质二队1979年资料,民勤绿洲地下水储量为695亿立方米,包括深层水和浅层水及部分咸水,其中浅层淡水储量110亿立方米。

民勤绿洲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打井提取地下水,目前全县累计打井11000眼,其中6000眼深水井。

如果按照现在的底下水开采速度,民勤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将在不到10年内消耗完毕(马金珠,魏红,2003)。

2.3 民勤水资源使用状况
全县维持现状可供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1.64亿立方米,2003年的水消耗量为7.4亿m3,2005年为6.9亿m3。

在民勤地区,水资源的消耗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活用水,第二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三是生态用水。

根据《民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维持30
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基本是一个常量,约在0.95亿m3,工业用水大约700万m3。

3根据甘肃省治沙所研究人员提供的资料,民勤生态用水约为1.3亿m3。

在保持现有工业用水水平的情况下,如果人口不再继续增长,维持民勤现有经济收入50%的水平,需要仅仅1亿m3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而维护生态环境所需要的生态用水约为1.3亿m3,两者合计约为2.3亿m3。

在面临巨大的水资源供给缺口的民勤,而为了获得基本口粮供给和全县约50%的农业经济收入,2003年为6.4亿m3,2004年为5.83亿。

也就是说,民勤必须每年消耗约6亿m3的水资源作为农作物用水,这些农业用水全部需要地下水供应。

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农业地区没有似乎是合乎道理的,因为地下水资源的消耗能够通过天然降水获得必要的补充。

但是在民勤这样的典型荒漠区,天然降水量很小,维持与内地降水丰富农业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使用量,就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枯竭,与内地相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民勤。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民勤地区农业用水是造成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地表水资源供给极为有限,民勤地区就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如果不解决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民勤地区任何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2.4 限制农业用水面临的难题
建国50年以来的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防沙治沙,自给自足,努力与风沙抗争的历史。

在保护生存和生活与发展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的两条战线上,民勤地区的党和政府领导与当地人民一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是必须得到充分肯定的。

民勤政府也认识到了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整体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

主要问题是在处理民勤等特殊条件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并没有针对性。

在地方政府采取限制开发农业用地和限制地下水开采措施的时候会受到农业保护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限制,相应的管理措施就难以实行。

再加上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分散广阔的地域,政府和社会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监督和限制。

3. 民勤生态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
民勤地区在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水资源的问题,而民勤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意义不协调,农业的发展规模和方式不合理,在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加剧了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民勤的生态问题。

民勤地区的政府、各级领导、群众林业工作者在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意义不协调的矛盾,任何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民勤地区自己的问题,民勤的生态环境改善将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上惠及成千上万人的利益,能够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巨大的外部效益,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意义,理应和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和具有实际意义关注和包括水资源、政策、资金、物资、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民勤的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和一个地区的事情。

需要中央政府和多部们,特别是林业、水利、农业、计划、财政等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地方特别是与民勤密切相关的石羊河相关上游区域的积极协作,在水资源、政策、粮食供给、资金投入、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在水资源,特别是生活和生态水供给得到必要保障的条件下,只要民勤地区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约用水的工作。

4. 可选择方案与分析主要政策与决策建议
4.1 基本思路
民勤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位置决定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防沙治沙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为基点。

高举防沙治沙的大旗,以防沙治沙轴心,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任务,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改善解决结构和发展模式,建设国际知名的防沙治沙型生态功能特区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2 防止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可选择的方案
根据民勤县林业局提供的《民勤风沙源治理规划》,从2006-2010年治理民勤风沙的工程项目总投资应为10亿元,平均每年2亿元。

如果亿5年作为一个工程周期,各个方案的初步概算与分析比较如下:
4.1.1方案一:移民调水方案
目标:快速遏制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基数庞大、水资源消耗大,生态严重恶化的局面。

主要内容:从民勤向外移民15万,严格限制民勤地下水的开采,从上游每年调水5亿m3,用于补充地下水和积极实施民勤县的《民勤风沙源治理规划》。

方案预算:移民费用人均1万,小计15亿;每m3平均水费0.5元,小计年平均2.5亿,5年小计12.5亿;生态环境工程,5年10亿元;总预算为37.5亿。

4.1.1方案二:积极稳妥的内外结合方案
目标:积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内外结合,解决生态恶化问题,切实建设一个以生态立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内容:限制民勤地下水的开采,由目前近6亿m3开采量逐年递减,降低到2020年的1亿m3;适量从外部调水,每年调水2亿m3;利用法律法规、行政和经济等综合手段积极调整合农业产业结构,5年内压缩农田面积50%以上;实施节水型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管理转型,科学技术要效益;通过积极的培训和经济手段逐步调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深入研究和采取措施建设一个新型生态环境功能县。

方案预算:引进技术与培训年均1亿,小计5亿;每m3平均水费0.5元,小计年平均1亿,5年小计5亿;生态环境工程,5年10亿;总预算为20亿。

4.1.1方案三:保守方案
目标:积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以部为主、外部为辅,解决生态恶化问题,建设一个以生态立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内容m3:限制民勤地下水的开采,由目前近6亿m3开采量逐年递减,降低到2010年的3亿m3;维持目前外部调水每年约1亿m3;利用法律法规、行政和经济等综合手段积极调整合农业产业结构,5年内压缩基本农田30%以上,实施节水型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管理转型,科学技术要效益;通过积极的培训和经济手段逐步调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深入研究和采取措施建设一个新型生态环境功能县。

方案预算:引进技术与培训年均1亿,小计5亿;每m3平均水费0.5元,小计年平均0.5亿,5年小计2.5亿;生态环境工程,5年10亿;总预算为17.5亿。

4.3 可选择的方案的分析比较
由于方案一主要依靠外部因素解决问题,虽然国家能够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石羊河流
域能否每年提供5亿m3的调水量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同时大量移民的工程能否顺利实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管理问题也是不得不考虑的,本方案的投资也比较大。

方案二与方案三在总投资上差距不大,但是方案三治理民勤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效果不如方案二明显。

同时考虑到地方对于新的解决和社会发展方式是否能够迅速理解和能够制定与采取科学、切实可行的措施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比较好。

5、主要政策与决策建议
无论采取什么方案,保护和逐步恢复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是防治“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核心。

积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解决生态恶化问题,实施节水型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管理转型,科学技术要效益;通过积极的培训和经济手段逐步调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建设国际知名的防沙治沙型生态功能区切实建设一个以生态立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工作内容。

为了落实温总理“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建设一个国际知名的防沙治沙型生态功能示范区切实建设一个以生态立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民勤地区应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 制定建设防沙治沙型生态功能示范县的整体规划
在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生态环境为主,生态环境优先;科技兴县,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制定一个目标鲜明、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防沙治沙型生态功能示范县的整体规划。

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

通过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产业结构,改变区内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达到保护生态功能的目的。

5.2 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修订《民勤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在民勤,生态环境建设和防沙治沙是主要矛盾。

妥善解决风沙危害也是民勤政府和人民肩负的历史责任。

应充分考虑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防沙治沙的新要求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提供的新机遇,在2005年制定的《民勤风沙源治理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建设和防沙治沙的目标、主要工程项目和技术与管理措施。

5.3 根据民勤县特点深入研究解决民勤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在民勤生态环境恶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阿消极影响。

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是从身层次和根本上解决民勤社会经济发展部和谐问题的重要方面,民勤县应在生态立县的基点上分别根据荒漠区、荒漠——绿洲交错区、绿洲区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在科技兴县、产业兴县、管理兴县方面改变解决发展模式、解决组织模式、产业组织模式、管理模式,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解决水资源消耗问题、经济的低附加值问题和管理效率低的问题,从科技、节水、管理要经济效益。

5.4 积极争取外部的理解和支持
民勤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为周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和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民勤需要进行民勤生态环境改善的社会经济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和研究,将民勤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和为相关利益者提供的利益进行宣传,以便获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5.5 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民勤给予必要和大力的支持
民勤党和政府与民众在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努力理应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水资源调配、防沙治沙工程、社会经济转型、提高人口素质方面提供水资源、政策、资金投入、粮食供给、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水资源方面,通过石羊河流域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够每年为民勤提供2亿m3的稳定水资源供给。

第二、在政策方面,需要国家根据民勤的特殊条件和为社会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巨大贡献,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给予必要的生态补偿资金,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和产生的经济损失。

第三、在资金投入方面,继续支持民勤生态环境建设的努力,通过设立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方式,为民勤提供充足的专项工程资金支持;同时在节水型农业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设立专门项目,为民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必要财政支持;通过退耕还林政策,采用外部调粮措施,缓解民勤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争夺;从为民勤的生态用水提供财政支持;在教育和培训方面设立专门项目,争取国际组织和社会的资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安富博,丁峰.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趋势及其防治.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6)
[2]孙雪涛.民勤水资源利用分析.中国水利,2003(12A)
[3] 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民勤荒漠区生态变化初探.甘肃林业科技,2001(12)
[4]马金珠,魏红.民勤地下水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干旱区研究.2003(12)
[5]民勤县统计局.民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2003),(2004)
Analysis on Social and Economy Aspects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 Minqin County
Zhu Yongji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00083)
Abstract
It was foun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going down in Minqin county in a picture for many dry area in northwest of China and the problem roots from the backward of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unique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olution will be shift current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o a water safe and higher technology ways with the management and special policies for setup a environment special region in Minqin. Keywords:Minqin, social economy, agriculture irrigation, water safe agricul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