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A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A卷)
对应学生用书P59
[考点分布表]
考点题号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1、2、3、6、7、8、10、12、13(1)(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
4、5、9、11、13(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
④国家政策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⑤
答案 A
解析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此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都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2.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D.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答案 B
解析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B项符合题意。

3.从本质上讲,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是()
A.追求更高的利润
B.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C.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
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答案 A
解析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然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利润。

4.从转移的产业类型来看,目前由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高科技产业
答案 C
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位优势,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做到“腾笼换鸟”。

5.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景观④产业转移可能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⑤缓解产业转出地的就业压力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产业转移将会造成转出地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东盟国家。

尽管近年来东盟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迅猛发展,但
一些纺织企业无法满足欧美客商对产品的高要求,导致仍需从我国大量进口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高档面料产品。

目前,我国已成为东盟地区最大面料供应国。

据此完成6~7题。

6.欧美服装经销商将订单由我国转入东盟国家是因为()
A.东盟原材料更丰富B.东盟产品质量更优良
C.东盟劳动力成本更低D.东盟距欧美市场更近
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我国进口,到21世纪初开始从东盟国家进口,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成本增加,服装价格提高;而东盟国家劳动力价格低,使其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7.影响东盟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A.与我国交通联系便捷B.自身生产工艺较薄弱
C.本国生产规模较小D.当地产业升级的需求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显示主要是由于东盟国家没有高档面料,说明其自身生产工艺比我国差。

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

一是国际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在长江三角洲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

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

据此,完成8~9题。

8.吸引苏南地区的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
①劳动力工资水平②土地价格③政策④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这是吸引苏南地区产业向苏中、苏北迁移的主要原因。

产业转移还受政策的影响。

9.“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腾笼换鸟”为产业转移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有利于该市的经济发展。

但同时可能会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10~11题。

10.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B.市场C.劳动力D.原料
答案 C
解析结合图例,甲乙两地市场平均价格、技术成本基本相同,原料成本2001年甲地比乙地高得多,但在2011年原料成本两地基本相同,而劳动力成本甲地相对较高。

11.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③促进转出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该类企业转移会促进转入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转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转出地,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

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

下图表示上海市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6分)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10分)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的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10分)
答案(1)商业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

(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可以看出,甲地制造业比重低,位于市中心,可以得出结论:该地的功能区类型是商业区。

第(2)题,国产大飞机是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落户上海的原因,可以从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析作答。

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现阶段的主要因素,题目也要求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说明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安徽迁移的结果。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转移的线路。

(12分)
(2)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具有哪些区位优势?(8分)
(3)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

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10分)
答案(1)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或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区产业转移,沿海经济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局面。

)
(2)临海(地处沿海);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地区;临近港澳;为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政策优惠。

(3)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第(1)题,直接结合图例分析即可,注意先后顺序。

第(2)题,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条件等)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第(3)题,产
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经济发展及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