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初二初中政治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初二初中政治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逢年过节,我县很多出门打工的民工大都长途跋涉赶回家乡。
这是因为()
A.他们出门在外太辛苦,想休息
B.他们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
C.他们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他们想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
2.下列同学的话中,体现了对父母的理解、关心的有()
①“妈妈只需要我好好学习,现在不需要我做什么别的事。
”
②“抚养我是父母的责任,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就应该给我买。
”
③“父母想跟我聊聊,可是我学习实在太忙了,哪的时间闲聊啊?”
④“放学后我就回家,晚了爸爸、妈妈会担心。
”
A.①②③④B.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周虹最近有点烦,跟谁都不愿多说话,父母想了解原因,周虹的正确做法是()
A.关上门不理他们
B.不告诉他们烦心事,以免他们担心
C.离家出走,找朋友解决
D.主动和他们交流,请家长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你认为以下属于男女同学恰当交往的是()
A.小婷是个活泼的女孩,经常与男生称兄道弟、打打闹闹
B.小梅和小强互相欣赏,两人经常避开集体活动单独交往
C.小繁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很少于男生交往
D.小玉和小亮都是班干部,他们经常一起组织和策划班级活动
5.关于“如何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下列四位同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甲:老师的批评也是一种爱
B.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丙:换位思考,能理解老师的批评
D.丁:老师的批评只能接受
6.下课了,可老师上课时讲的一个问题没听懂。
这时你会()
A.由于爱面子,怕被别的同学笑话而羞于开口
B.对老师坦言相告,诚恳地说出自己的疑问
C.不求甚解,以后再说
D.不好意思开口,让同座的同学替我问
7.上课时,老师误以为你违反纪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可以()
①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上课故意与老师做对
②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请老师原谅
③有意识的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
④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说清楚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8.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一种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它是()
A.埃及文化B.巴比伦文化C.印度文化D.中国文化
9.曾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正如今成为电脑网页制作的校园小明星。
这说明()
A.我们要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做有益的事
B.网络上的东西都是不良诱惑
C.网络交往都很精彩
D.网络交往都很危险
10.周末同学的父母邀请你去家里做客,你应该()
①穿着干净得体的衣服
②注意礼貌用语
③尊重同学的父母
④不用特别注意,在家里怎样做在同学家也一样
A.①②③④B.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以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我们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必须做到()
A.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
B.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
C.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所有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D.完全吸收外来文化,全盘改造民族文化
1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由开始。
()
A.理解B.宽容C.谅解D.体谅
13.选出下列中与其它组不同的一组()
A.“请多关照”、“拜托了”、“承蒙关照”、“谢谢,麻烦您了”
B.“对不起”、“真过意不去”、“别叫了,烦死人了”、“请多包涵”
C.“祝您愉快”、“祝您成功”、“祝您健康”
D.“欢迎光临”、“您能来我们太荣幸了”、“希望您在这里开心”
14.下面是几个同学对竞争的态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刚在学习上从不与人讨论,有学习资料也不借给别人
B.陈林跑步非常快,可是在运动会上她觉得下蹲式起跑太不雅观而放弃
C.在学习上王彬经常帮助别人,从不藏私
D.小童非常害怕考试,在期中考试时,他装病躲过了考试
15.八年(1)班上有个口吃的同学,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口吃王子”,对此,你的态度是()
①阻止这类同学的行为,这是很伤人自尊的
②要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能取笑歧视他人
③冒犯了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找老师加以制止
④呼吁从校园中清除侮辱性的外号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6.下列事例中属于不诚实行为的是()
A.不告诉朋友的隐私B.做好事都不留名
C.做了好事曾不承认D.保守同学去网吧上网的秘密
17.关于诚实与谎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诚实与谎言不矛盾
B.诚实的人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可以说谎
C.说谎次数越少,是诚实的人
D.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18.《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此话告诉我们()
A.诚信是做人之本
B.不诚信,必将害人害己
C.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就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假话
D.必须是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讲诚信
19.人生而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
A.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一样
B.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相当
C.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D.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金钱和地位
二、探究题
1.常言道:父母恩难报,难报父母恩。
看了“给父母磕一个头”漫画,思考以下问题:
(1)“给父母磕一个头”这一报恩的做法你赞同吗?(4分)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的事情是什么?(6分)
2.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女儿回家看见妈妈正准备去拿放在高处的东西:
女儿:妈妈,我来拿吧。
妈妈:(a)不用了,谢谢!(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
对话非常简单,语言本身并没有障碍,可在选择答案时,中国人大多数选择c,而外国人大多数选择b。
请问:(1)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选择会不同?(2分)
(2)你是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的?(8分)
3.在一堂思品活动课上有这样的一场小品表演,请你看看,再一块探究几个问题。
小强:(身背书包,漫不经心地上场)小团,“山猪”呢?
小团:你叫谁呀?
小强:大胖小友呗!
小团:你这人怎能这样,昨天叫人家“肥仔”,今儿个叫人家“山猪” 。
小强:闹着玩呗,你别小题大做嘛。
哎,听说你跟玲玲有点意思,是吧?
小团:你真无聊。
(下场)
小刚:(正在看书,抬起头来)你又胡说啦,把同学都气走了。
小强:活该。
谁叫他们不让我抄作业,还告诉老师,为此事老师还训了我一通呢,我要跟他们没完。
(小刚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下场)
小强:哎,别走啊,陪我聊聊吧……(孤零零地一个人,无奈地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他们为什么都走了呢?(1)【请析原因】是什么原因使小强“孤零零地一个人”?(2分)
(2)【请出点子】帮一帮小强,让他不再“孤零零地一个人”。
(3分)
4.材料一、在我国,电脑像电视、手机一样迅速普及到平民百姓家,健康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
材料二、据报载,某中学生经常逃课上网,借钱挥霍,聚众打架,他母亲泣求高人相救:“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我愿为他当保姆!”。
(1)你认为健康上网有何积极作用呢?(举出3例)(3分)
(2)沉迷于网络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危害?(答出3点即可)(3分)
(3)请你回答网络交往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2分)
三、简答题
1.一个赶路学生向一拄着拐杖老大爷问路。
学生:“喂!老头儿,到镇政府还有多远?”
老大爷:“还有200拐杖!”
学生:“路只有论里的,哪有论拐杖的?”
老大爷:“论礼(里),你该叫我一声老大爷。
”
请你思考: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4分)
(2)根据《友好交往礼为先》所学的知识,请你重新改写这则故事吧。
(6分)
2.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大,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而竞争又无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请回答:
(1)你认为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什么?(4分)
(2)怎样才能实现以上的结果,你有什么好的点子。
(6分)
广西初二初中政治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逢年过节,我县很多出门打工的民工大都长途跋涉赶回家乡。
这是因为()
A.他们出门在外太辛苦,想休息
B.他们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
C.他们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他们想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家的特点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农民工之所以在节假日回家,是因为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家的最主要的特点
2.下列同学的话中,体现了对父母的理解、关心的有()
①“妈妈只需要我好好学习,现在不需要我做什么别的事。
”
②“抚养我是父母的责任,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就应该给我买。
”
③“父母想跟我聊聊,可是我学习实在太忙了,哪的时间闲聊啊?”
④“放学后我就回家,晚了爸爸、妈妈会担心。
”
A.①②③④B.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要理解关心父母,其中①没能帮助父母分
担家务;②是不体谅父母的表现;③没有及时和父母沟通;④是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父母子女关系
3.周虹最近有点烦,跟谁都不愿多说话,父母想了解原因,周虹的正确做法是()
A.关上门不理他们
B.不告诉他们烦心事,以免他们担心
C.离家出走,找朋友解决
D.主动和他们交流,请家长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心理产生矛盾时,要及时和父母沟通,请求父母的帮助,A的做法偏激,B是不积极沟通的做法,C离家出走的做法不合理,所以ABC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考点】父母子女关系
4.你认为以下属于男女同学恰当交往的是()
A.小婷是个活泼的女孩,经常与男生称兄道弟、打打闹闹
B.小梅和小强互相欣赏,两人经常避开集体活动单独交往
C.小繁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很少于男生交往
D.小玉和小亮都是班干部,他们经常一起组织和策划班级活动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男女同学交往原则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男女同学在交往时,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场合、分寸、时间和频率。
经常与男生称兄道弟不符合男女交往的规则,避开集体活动不利于班集体建设,会导致自我封闭,很少于男生交往的做法不合理。
所以ABC属于不正确交往,正确的选项是D
【考点】男女同学交往的原则
5.关于“如何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下列四位同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甲:老师的批评也是一种爱
B.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丙:换位思考,能理解老师的批评
D.丁:老师的批评只能接受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
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ABC观点正确,观点不正确的是D,所以选D
【考点】师生关系
6.下课了,可老师上课时讲的一个问题没听懂。
这时你会()
A.由于爱面子,怕被别的同学笑话而羞于开口
B.对老师坦言相告,诚恳地说出自己的疑问
C.不求甚解,以后再说
D.不好意思开口,让同座的同学替我问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当我们有不能解决的难题时,要积极主动的和老师进行沟通,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师生关系
7.上课时,老师误以为你违反纪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可以()
①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上课故意与老师做对
②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请老师原谅
③有意识的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
④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说清楚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是期待,我们要正确对待,当我们被老师误解时,要原谅老师的错误,选择适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也是对老师的尊重,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师生关系
8.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一种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它是()
A.埃及文化B.巴比伦文化C.印度文化D.中国文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华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华文化
9.曾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正如今成为电脑网页制作的校园小明星。
这说明()
A.我们要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做有益的事
B.网络上的东西都是不良诱惑
C.网络交往都很精彩
D.网络交往都很危险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A,其中BCD观点都是错误的。
【考点】对网络的认识
10.周末同学的父母邀请你去家里做客,你应该()
①穿着干净得体的衣服
②注意礼貌用语
③尊重同学的父母
④不用特别注意,在家里怎样做在同学家也一样
A.①②③④B.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态度亲和,所以①②③是文明的表现,④的做法不可取,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文明礼貌
11.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以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我们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必须做到()
A.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
B.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
C.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所有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D.完全吸收外来文化,全盘改造民族文化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以B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A
【考点】怎样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1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由开始。
()
A.理解B.宽容C.谅解D.体谅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宽容的认识。
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由宽容开始,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对宽容的认识
13.选出下列中与其它组不同的一组()
A.“请多关照”、“拜托了”、“承蒙关照”、“谢谢,麻烦您了”
B.“对不起”、“真过意不去”、“别叫了,烦死人了”、“请多包涵”
C.“祝您愉快”、“祝您成功”、“祝您健康”
D.“欢迎光临”、“您能来我们太荣幸了”、“希望您在这里开心”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文明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谈吐文雅,态度谦逊,尊重对方等,其中 ACD都是文明用语,B中的“别叫了,烦死人了”是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语言文明
14.下面是几个同学对竞争的态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刚在学习上从不与人讨论,有学习资料也不借给别人
B.陈林跑步非常快,可是在运动会上她觉得下蹲式起跑太不雅观而放弃
C.在学习上王彬经常帮助别人,从不藏私
D.小童非常害怕考试,在期中考试时,他装病躲过了考试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竞争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还要学会合作,所以A是不合作的表现;BD是不敢竞争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对竞争的认识
15.八年(1)班上有个口吃的同学,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口吃王子”,对此,你的态度是()
①阻止这类同学的行为,这是很伤人自尊的
②要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能取笑歧视他人
③冒犯了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找老师加以制止
④呼吁从校园中清除侮辱性的外号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的,我们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题文中给他人起侮辱性的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尊重他人
16.下列事例中属于不诚实行为的是()
A.不告诉朋友的隐私B.做好事都不留名
C.做了好事曾不承认D.保守同学去网吧上网的秘密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诚信就是内诚于己,外信于人,尊重他人隐私,也是诚信的表现,所以ABC都是诚信的表现,D是不诚信的表现,正确的选项是D
【考点】对诚信的认识
17.关于诚实与谎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诚实与谎言不矛盾
B.诚实的人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可以说谎
C.说谎次数越少,是诚实的人
D.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智慧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诚实与说谎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说谎,但是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诚信的核心是善。
所以B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A
【考点】诚信的智慧
18.《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此话告诉我们()
A.诚信是做人之本
B.不诚信,必将害人害己
C.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就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假话
D.必须是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讲诚信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认识,其中B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A
【考点】对诚信的认识
19.人生而平等。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
A.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一样
B.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相当
C.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D.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金钱和地位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平等的认识。
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了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对平等的认识
二、探究题
1.常言道:父母恩难报,难报父母恩。
看了“给父母磕一个头”漫画,思考以下问题:
(1)“给父母磕一个头”这一报恩的做法你赞同吗?(4分)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的事情是什么?(6分)
【答案】(1)反对的理由如:给父母磕了头不等于就孝顺,不磕头也不等于不孝顺,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磕头也毫无价值;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表达感恩和实施感恩的具体方式,“布置”学生给父母磕头,是不恰当地运用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感恩表达方式:
赞同的理由如:给长辈磕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礼节,这个传统礼节正被慢慢遗忘;感恩之情的表达,仍然可以借助传统的文化形式——磕头得以表现;“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在中国,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衡量人性美德的重要标准,不能说磕头属于封建迷信,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磕头这样一个古老而郑重的形式,有助于召回学生对父母感恩的传统。
(只要言之有理,赞同和反对均可)
(2)在学校遵守纪律,积极和同学相处,努力学习,在家尊重父母,积极为父母分担忧愁,积极做家务。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成,理由从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等方面回答;也可以选择不赞成,理由从磕头与孝敬父母没有必然的关系,感恩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感恩父母的认识。
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2.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女儿回家看见妈妈正准备去拿放在高处的东西:
女儿:妈妈,我来拿吧。
妈妈:(a)不用了,谢谢!(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
对话非常简单,语言本身并没有障碍,可在选择答案时,中国人大多数选择c,而外国人大多数选择b。
请问:(1)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选择会不同?(2分)
(2)你是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的?(8分)
【答案】(1)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
(2)a、我们要有开放的胸怀,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要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3分)b、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分)c、既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相互间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3分)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中外父母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态度,是因为他
们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对待文化差异的认识。
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从尊
重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怎样对待文化差异
3.在一堂思品活动课上有这样的一场小品表演,请你看看,再一块探究几个问题。
小强:(身背书包,漫不经心地上场)小团,“山猪”呢?
小团:你叫谁呀?
小强:大胖小友呗!
小团:你这人怎能这样,昨天叫人家“肥仔”,今儿个叫人家“山猪” 。
小强:闹着玩呗,你别小题大做嘛。
哎,听说你跟玲玲有点意思,是吧?
小团:你真无聊。
(下场)
小刚:(正在看书,抬起头来)你又胡说啦,把同学都气走了。
小强:活该。
谁叫他们不让我抄作业,还告诉老师,为此事老师还训了我一通呢,我要跟他们没完。
(小刚无可
奈何地摇摇头,下场)
小强:哎,别走啊,陪我聊聊吧……(孤零零地一个人,无奈地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他们为什么都走了呢?
(1)【请析原因】是什么原因使小强“孤零零地一个人”?(2分)
(2)【请出点子】帮一帮小强,让他不再“孤零零地一个人”。
(3分)
【答案】(1)因为小强不懂得尊重他人。
(2)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善待朋友,体谅朋友,尊重朋友,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多为朋友着想,这
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使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小强给他人起侮辱性的绰号,侵犯了他人的
名誉权,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最终使自己孤零零的。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尊重他人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从善待他人,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等
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尊重他人;怎样尊重他人
4.材料一、在我国,电脑像电视、手机一样迅速普及到平民百姓家,健康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
材料二、据报载,某中学生经常逃课上网,借钱挥霍,聚众打架,他母亲泣求高人相救:“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我
愿为他当保姆!”。
(1)你认为健康上网有何积极作用呢?(举出3例)(3分)
(2)沉迷于网络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危害?(答出3点即可)(3分)
(3)请你回答网络交往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2分)
【答案】(1)了解时事、学习新知、休闲娱乐、网上求诊、网上寻亲。
(举出3例即可)(3分)
(2)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3分)(3)遵守法律,遵守道德。
(2分)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健康上网的作用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对于此题可以做个题型转化,即网络的积极作用,从开阔视野,学习新知,休闲娱乐,结交朋友等方面回答即可得分,注意答题角度要多元化。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弊端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危害,可以从学习成绩,身心
健康,人际关系,以及违法犯罪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规则的认识。
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在网络交
往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考点】网络的利与弊;网络交往的规则
三、简答题
1.一个赶路学生向一拄着拐杖老大爷问路。
学生:“喂!老头儿,到镇政府还有多远?”
老大爷:“还有200拐杖!”
学生:“路只有论里的,哪有论拐杖的?”
老大爷:“论礼(里),你该叫我一声老大爷。
”
请你思考: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4分)
(2)根据《友好交往礼为先》所学的知识,请你重新改写这则故事吧。
(6分)
【答案】(1)不尊重他人,自己也受不到尊重,要使用礼貌用语等。
(2)改写故事要按照原故事的很新思想,故事里要有不尊重他人的思想。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