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小溪生病了》教案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童話,主要寫了小動物們往小河裏倒垃圾,弄髒了小河;後來在小鳥的啟發下,不再往小河裏倒垃圾,結果小河又變清了。

小河的變化和小動物們的行為緊緊相連,由此告訴人們保護自然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人人從自己做起,我們才會有整潔、美好的家園。

文章以一些小動物前後行為的變化,導致小溪水的變化作為線索,前後形成強烈的對比。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文章,學生剛開學就接受了良好的行為規範教育,環保意識教強。

文章通過小溪水與小動物們前後不同的表現,讓學生再次接受了一次環保的教育。

教學目標:
1、學習“病、清、扔、丟、變、黑、自、己”等8個生字。

學習筆劃“橫折折折鉤”,認識“疒”,能描寫“扔、病、自、己”四個漢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頓讀”。

讀准帶有輕聲的詞語“清清的、綠綠的、黑黑的、臭臭的”,並積累這些詞語;認識筆劃——“橫折折折鉤”。

3、知道不隨便扔垃圾是一種好習慣,培養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識記10個生字並認識筆劃“橫折折折鉤”,部首“疒”。

能用規範、連貫的話說說小溪病好了會對小動物們說些什麼。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生字:“生、病”,學習生字:“病”。

交流:小朋友你們生過病嗎?怎麼會生病的?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童話故事:小溪生病了(出示課題後,指名讀、齊讀)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媒體出示配有小溪動畫的課文錄音。

思考:你喜歡這條小溪嗎?為什麼?(清澈見底,清淩淩,清清的,綠綠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綠綠的。

”指名開火車讀,齊讀。

學習生字“清”。

過渡:過了些日子,小溪變成什麼樣了呢?
3、出示句子:“過了些日子,小溪變了。

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學習生字“變、黑”。

過渡:最後,小溪又變成什麼樣了?
4、出示句子:“又過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

小溪水清清的,綠綠的。

它邊跑邊笑,笑出了串串酒窩窩……”指名讀,分組讀。

5、溪水怎麼會發生變化的?讀讀課文第2、4、5節,邊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1)學習生字:“扔、丟”。

(2)認識新筆劃“橫折折折鉤”,邊讀邊書空。

指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小溪水怎麼會發生變化的?
(4)“你們自己就是醫生。

”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後,讀讀這3節。

6、齊讀全文。

分角色讀,描寫小溪生病前後變化的句子。

三、啟發想像,練習說話。

小溪的病好了,它會對小動物說些什麼呢?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評一評:誰說得清楚、連貫。

四、遊戲鞏固,知道寫字。

1、遊戲鞏固認讀生字:聽音取卡片。

2、讀詞語:“看病、清清的、扔下、自在、自己、變黑”。

3、寫字。

在教師的知道下,描寫“扔、病、自、己”。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會說話的燈》教案
這篇課文主要介紹燈除了能照明外的其他作用。

課文選擇了人們比較熟悉的紅綠燈、汽車的方向燈和燈塔來說明,採用比較形象的擬人手法,讓那些燈開口說話,使課文的內容與題目緊緊相連。

通過簡單的描述,使小朋友知道燈的其他作用,還能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觀察生活,發現燈的更多用途。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方法,讀起課文來不吃力了,好的學生甚至可以做到正確流利有語氣的朗讀了。

隨著識字方法的不斷積累,學生的識字經驗更加豐富了,對於學習熱情高的學生,既願意動腦又大膽說,並說得好的學生一定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更加自信的投入到學習中。

教學目標:
1、學習“燈、往、工、作、告、訴、向、動”8個生字。

2、認識部首“雙人旁”,能按正確的筆順描和寫“往、工、作、向”4個字。

3、正確地朗讀課文,學習輕聲字的讀法。

4、瞭解幾種燈的功能和作用。

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

描寫“往、工、作、向”4個字。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出提醒別人的語氣。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說一說這些是什麼燈?
日光燈、臺燈、吊燈、紅綠燈、汽車頭(尾)燈、航標燈隨機學習生字“燈”。

2、你們聽,這些燈會說話呢。

出示課題:42會說話的燈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燈會說什麼呢?覺得奇怪嗎?認真聽一聽,這是怎麼回事。

(2)集體交流。

2、自由輕聲讀課文,獨立學習生字。

(1)輕聲讀課文,圈出生字和生字帶出的詞語。

(2)出示生字、詞語。

全班交流。

隨機指導:
①往:認識部首“雙人旁”。

②告:可編一個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

③提醒:“訴”最後一點不要漏。

3、聽錄音,學習課文。

(1)邊聽邊記:什麼燈說了什麼話?
(2)交流,隨機出示句子,指導讀出提醒別人的語氣。

①馬路上的紅燈亮了,好像告訴大家說:“快停下來,現在不能走!”
②汽車的方向燈一閃一閃,那是在對人們說:“小心!我要拐彎啦!”
(3)朗讀第2、3節。

①學著用說話的方式說說綠燈和燈塔分別會說些什麼。

②出示第4節,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三、說話訓練。

1、出示課後四幅圖,認一認圖上畫的各是什麼燈。

2、你聽懂它們說的話了嘛?
(可以用敘述的語氣,對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引導用說話的方式表達)
四、復習鞏固。

1、一字開花。

(1)用“燈”作花心擴詞。

①圈出課文中帶“燈”字的詞語。

②練習用“燈”擴詞。

(2)用“工”作花心擴詞。

2、給小白兔找朋友。

(1)出示兩排小白兔,每只小白兔身上寫有一個字,分別為
道到往住工公
來知房來園人
(2)請幫助小白兔找到夥伴後,再讀一讀夥伴的名字。

五、老師指導寫字。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小海馬》教案教材簡析:
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童話。

它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海馬從幼卵孵化成小海馬的經過。

第一節講了海馬幼卵很小以及進入非常獨特的成長地方(雄海馬的育兒袋)的過程。

第2節介紹了雄海馬育兒袋的環境,以及小海馬的樣子。

從語言來看,課文通篇用了擬人的手法,如一個孩子在娓娓動聽地講述自己的成長過程,其中濃濃的親情十分感人。

第1節中兩個“抱”字和兩次“親一親”形象而生動地描述了雌海馬把卵產進雄海馬的育兒袋的過程;第2節裏“搖籃”的比喻貼切地寫出了雄海馬腹部褶層構成的育兒袋的樣子和幼體的感受,“做夢”的現象,一方面表現了幼卵孵化成小海馬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又和睡在搖籃裏的情景十分吻合。

學情分析:
課文內容充滿童趣,學生對於課文的學習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獲得有關於小海馬的知識,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年
齡特徵中所呈現注意力容易集中,生動逼真的圖像散失了課文相關語句的朗讀實踐中,從而使學習活動中的積累詞句,感受課文蘊含的情感成了“空中樓閣”,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變的形狀,激勵的機制,鼓勵學生參與朗讀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候、親、抱、給、麗、身、體、成”8個生字;學習部首“提手旁”;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抱、身、體、成”四個字。

2、正確朗讀課文,能夠讀出兩句疑問句的語氣。

3、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像,說說小海馬做的美麗的夢。

4、能通過讀文瞭解海馬奇特的外形和育兒方式,感受爸爸媽媽對海馬的愛。

重點難點: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讀准後鼻音“夢、等、成”的發音,以及輕聲“時候”、兒化音“小花子兒”。

2、聯繫課文的語境,展開想像,說一個小海馬在爸爸口袋裏做的夢。

3、通過課文的學習,能夠瞭解海馬各成長期的不同外形特徵,並嘗試運用課文中的語句簡單介紹海馬。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猜謎引入,揭示課題。

1、媒體展示海底世界,激發學習興趣。

“蔚藍的大海中,生活著許多稀奇可愛的海洋動物。


(逐一出示海底生物:海星、海龜、海蝦、海參。


2、猜謎語,引出“海馬”。

(1)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謎面。

“名字叫馬不是馬,從小愛在海中游。

愛吃甲殼小動物,可以幫你來治病。


(2)猜猜謎底。

板書詞語“海馬”,出示海馬圖,並隨機簡介海馬相關知識。

(海馬屬於魚類,以甲殼小動物為食,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


3、設疑揭題。

(1)小海馬生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
(2)齊讀課題。

二、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瞭解海馬各生長時期的不同外形。

1、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根據標點停頓。

2、學習生字。

(1)正確拼讀後鼻音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變成”(方法:領讀、開火車讀。


(2)正確朗讀輕聲詞語“時候”。

(“候”單獨出現念第四聲,連成詞語念輕聲。


(3)學習生字“抱”(提手旁)
3、同桌一起再讀課文。

要求:(1)讀准字音,尤其是後鼻音和輕聲。

(2)邊讀邊思考,小海馬生下來的時候長什麼樣,長大了又變成什麼樣了?
4、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1)設疑:“小海馬生下來的時候長什麼樣,長大了又變成什麼樣了?”
(2)聯繫課文,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小海馬生下來的時候,很小很小,像一顆小花子兒。

長大了,頭像馬,身體像蝦,變成會游水的小海馬。

①兒化音正音:小花子兒
②在語境中理解“顆”。

體會小海馬生下來時是很小很小的語意,儘量讀出句子的意思。

③男女生句子朗讀比賽。

5、改變語境,訓練表達:如果你是小海馬,請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成長變化的過程!
三、朗讀句子、想像說話,瞭解海馬奇特的育兒方式,感受海馬爸爸媽媽對海馬的愛。

1、啟發談話,引發思考。

“小海馬生下來時的樣子和長大了的樣子完全不一樣,真奇怪!讀了課文,你還覺得海馬這種動物有什麼奇特之處呢?”
2、朗讀句子,學習新部首。

(1)出示、朗讀句子。

“媽媽親一親,把我抱給爸爸。

爸爸親一親,把我抱進他的口袋。

”“爸爸的口袋像搖籃,又暖和,又舒服。


(2)學習生字:“親”“給”。

(3)朗讀句子,注意讀准字音,按標點停頓。

3、說話練習,瞭解海馬爸爸的育兒經過。

(1)說話訓練:“讀了句子,你覺得小海馬的生活怎樣?”
(2)利用多媒體,介紹海馬爸爸的育兒經過。

4、創設語境、情境,渲染氛圍,啟發聯想,感受親情。

(1)多媒體展示。

①圖像背景:海馬隨海波一起一伏的圖象和輕柔的樂曲。

②語言引導:“海馬爸爸的口袋是小海馬成長的家。

在爸爸的口袋裏,小海馬不用擔心大海中的風暴,也不必擔心兇猛的魚類的攻擊,可安全了!瞧,海馬爸爸的身子隨著大海的波濤一起一伏,就像搖籃。

不一會兒,小海馬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做起了一個個美麗的夢。

它會夢見什麼?”
(2)根據句式,小組討論。

“在爸爸的口袋裏,小海馬夢見了……”
(3)交流,評價。

5、小結。

四、指導讀好問句,鞏固詞語,描寫生字。

1、正確朗讀問句。

(1)出示問句,指導朗讀。

“你知道海馬小時侯長什麼樣嗎?”
“小海馬是在爸爸的口袋裏長大的嗎?”
(2)根據問句,聯繫課文內容,同桌一問一答。

2、鞏固詞語。

“小海馬的泡泡夢”
3、根據筆順框,描寫“抱、身、體、成”。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小豬問路》教案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有趣的知識性童話。

課文中的小豬因為迷路,向烏龜和象問路,雖然它很有禮貌,但是在稱呼上出了問題,結果鬧出了笑話。

小豬是根據烏龜和象的身體大小來決定稱呼的,烏龜小,它稱弟弟;小象打,它稱爺爺。

這種思維如果用在同一種動物身上,基本上是正確的,但類推到不同的動物就錯了。

簡單的類推,正是孩子思維的特點。

課文短小、生動,主要由小豬先後同烏龜和象的對話構成。

對話中有問有答,行為規範,充滿情趣。

小豬先稱呼後提問,非常注意禮貌,兩次問儘管內容都是關於到蘑菇村去的路,但句式又有不同;烏龜和象對小豬的錯誤表現也不完全相同,前者為之不滿,後者感到可笑。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欲比較強,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好,獨立識字的能力較強,但有幾個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記字朗讀方面,速度慢,遺忘率高。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准“豬、迷、今、爺、認、知、關、急、”9個生字的字音。

認識部首“反犬旁”。

正確描寫:“豬、今、認、關”。

2、正確朗讀和積累8個詞語。

3、正確地朗讀課文,初步懂得不能以身體大小來判斷不同動物的年齡。

在此基礎上,讀出動物之間對話的語氣。

重點難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借助拼音正確認讀“豬、迷、今、爺、認、知、關、急、”9個生字,並用分組學習的方法,按字形結構,分類識記。

積累一些詞語。

2、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讀出動物之間對話的語氣。

3、初步瞭解有關動物的基本常識,懂得不能以身體大小來判斷不同動物的年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小豬圖:這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小動物,它是——小豬。

2、(學生字:豬)認識反犬旁的字。

3、交流。

(適當板書)
4、知道書寫:“豬”
5、出示課題:小豬問路(讀課題)
6、質疑。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小豬向誰問路?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交流並板書。

(烏龜、大象)
3、看書再聽課文錄音,識記課文中的生字。

4、自學字詞。

(1)自由輕讀課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准字音。

(3)小組合作,巧記生字、詞語。

(4)全班交流。

5、鞏固識字,遊戲。

(“認認豬寶寶“)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容。

1、帶著問題:小豬怎麼問路?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設計意圖:讓生字回到課文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進一步鞏固復習了所學的生字。

同時讓學生邊讀邊劃邊思,通過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

2、交流並板書,知道讀句。

(1)“烏龜弟弟,到蘑菇村該走那條路?”(突出小豬疑問的語氣)
(2)小豬這樣稱呼烏龜對嗎?(不能光看烏龜個子小,就稱它弟弟。


(3)“你叫我弟弟?”“我今年98歲了,比你爺爺年紀還大呢!”(突出烏龜不高興的語氣)
(4)知道朗讀小豬和象的對話。

(不能光看象的個子大,就稱它爺爺。


(5)引讀第6、7節,解決問題:小豬問到路了嗎?
滬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腳印》教案
教材簡析:
課文寫的是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腳印,好像在畫著竹葉、梅花和楓葉。

不僅蘊含著動物腳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顯示出豐富的想像力。

從表現形式來看,課文的前兩節結構相同、語言相似,後兩節又稍有變化,便於學習,又不顯得呆板。

學情分析:
本課是本學期最後一篇課文,應該說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初步具備了一定分識字能力,對大部分學生而言,能夠自主識字,但對個別學生而言,則放低要求,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進行識字。

教學目標:
1、認識“腳、印、留、對、狗、齊、全”7個生字。

認識“月字旁”。

描寫“腳、狗、齊、全”4個字。

2、背誦兩句句子。

3、正確地朗讀課文。

4、知道小雞、小狗、小鴨腳印的形狀是不同的,對動物的腳印感到好奇。

重點難點:
讀准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體會文章的內在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仔細聽,認真看,說說你聽到、看到了一些什麼?用一二句話說說。

2、出示課題:45腳印(生字上標注拼音)
(1)借助拼音讀准字音。

(2)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3)瞭解“印”的筆順。

(4)讀課題。

3、猜一猜,雪地上的腳印是誰留下的?
二、整天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准生字的字音,記記字形。

2、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與生字相關的詞語,要求讀准字音
腳留下、對、齊聲。

(生字上注拼音)
(2)交流識字的方法。

(3)讀課文。

(個別讀)
4、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雪地上的腳印是誰留下的?除了這些你還瞭解什麼?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受。

1、再讀課文,說說故事的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2)提供開頭,用一小節說說課文的內容。

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讀一讀。

2、讀課文,你覺得小動物們在雪地上留下腳印之後,認為自己怎麼樣?它們當時的心情怎樣?
3、試著用朗讀的方式來表達小動物的情感。

4、媒體出示小豬、小馬、小猴的腳印,說說它們的腳印像什麼?在雪地上留下腳印後,它們又會說什麼?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故事。

四、復習鞏固,拓展閱讀。

1、叫號遊戲。

(復習生字)
2、讀一讀,連起來說一說。

(1)雞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腳印像梅花,小鴨腳印像楓葉。

(2)雪地上小動物,個個像小畫家,他們的畫兒真有趣。

五、學習“月字旁”
1、還有哪些字帶有月字旁,你覺得這些字一般與什麼有關?(身體的某一部分)
2、示範“月”的寫法。

3、描一描,寫一寫“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