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学习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栽培技术》学习指南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与任务
《大豆栽培技术》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大豆生产过程及其生产季节性要求,以及大豆生产上推广的核心技术体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豆播前准备、大豆种子处理与播种、大豆田间管理、大豆测产与收获四个学习情境。
其中大豆播前准备分为:大豆丰产方案拟定、作物布局与大豆轮作、大豆配方施肥等四个子情境;大豆种子处理与播种分为:大豆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大豆播种、大豆封闭除草等三个子情境;大豆田间管理分为:大豆前期田间管理、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等二个子情境;大豆测产与收获分为:大豆产量预测与收获、大豆丰产总结、大豆秋整地等三个子情境。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大豆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包括:生产方案的拟定、大豆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处理的方法与质量、大豆播种时期、播种方法、播种质量检查、土壤封闭除草、肥水管理、深松与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产量预测、机械收获、丰产总结、秋整地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科学地拟定大豆生产计划;能够针对当地生产实际科学地进行大豆轮作;能够运用测土配方技术,结合大豆的需肥规律,确定合理的大豆施肥量与施肥方法;能够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正确选择大豆优良品种,进行大豆种子处理和播种;能够针对大豆长相与长势进行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能够开展丰产调查与总结工作。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三农事业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胜任大豆生产、技术推广、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大豆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学习方法:
1.以大豆生产任务为载体,通过学习、实践、领悟的过程,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学生在学习期间,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要主动承担实训基地大豆生产任务,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大豆生产方案的制定、技术实施、检查评价、总结等生产全过程,学习、领悟、提升自已的技术应用能力。
2. 改变传统被动的“听、记、背”学习方法,通过“做、学、练”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听、记、背”是被动的学习,学到的知识只是暂时的、肤浅的、表面的、不牢固的。
只有通过“做、学、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全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3.注重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本课程时,在“做、学、练”的学习过程中,要拓展学习的思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发现和解决大豆生产上的技术问题,才能够变被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三、教材处理及多媒体课件说明
1.教材处理
本课程采用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大豆栽培技术》,该教材内容全面、结构严谨、实践性强。
但在有限的计划学时时间内,不可能对教材所有内容一一详细讲解。
因此,应该抓住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确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注意寻找同类问题间的内在规律,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将问题由“繁”变“易”,将课本由“厚”读“薄”。
例如,课堂上学习的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课后学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实训基地开展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实践。
通过课后实践,掌握各项拓展技术的学习。
2. 多媒体课件
大豆栽培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它综合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手段,经科学、合理的重组、整合、加工,构筑了一种虚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氛围。
对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增强课程实践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应该提醒的是,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时,同学们不能将注意力只集中在丰富多彩的课件画面上,而忽视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理解。
课堂学习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课堂进度较快,应注意对重要内容作记录,并在课下及时复习和总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