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热点精编: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
1.实验室现只有下列几种规格的容量瓶:100mL 、200mL 、250mL 、500mL 。
某个实验中需要0.50 mol ·L -1NaOH 溶液450 mL 和0.46 mol ·L -1
硫酸溶液500 mL ,根据相关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用18.4 mol/L 的浓硫酸配制0.46 mol ·L -1
硫酸溶液500 mL 的实验中,______步用到胶头滴管。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 的质量为____g 。
若NaOH 固体溶解后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0.50 mol ·L -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
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0.50 mol ·L -1。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 ·cm -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mL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
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烧杯、玻璃棒 2 10.0 大于小于 13.6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筒量、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仪器有烧瓶和分液漏斗,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A. C;烧杯和玻璃棒;
(2)用18.4 mol/L的浓硫酸配制0.46 mol·L-1硫酸溶液500 mL的实验中,量取浓硫酸体积时要用到胶头滴管,容量瓶溶液定容时要用到滴定管。
所以整个过程有2步用到胶头滴管;答案:2。
(3)需要0.50 mol·L-1NaOH溶液450 mL,因无450mL的容量瓶,配制NaOH 溶液要用500mL的容量瓶m(NaOH)=cVM=0.50 mol·L-1×0.5L×40g/mol=10.0g,所以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10.0g;因为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应把它冷却至室温后再移入容量瓶中,否则定容后,溶液冷却到室温后,体积减小,浓度偏高;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加体积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50 mol·L-1。
答案:10.0g;大于;小于;
(4) 根据c(浓)⋅V(浓)=c(稀)⋅V(稀),即[(1000×1.84×98%)/98g∙mol-1]×
V(浓)=0.5L×0.5 mol·L-1,得V(浓)≈0.0136,L=13.6mL;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13.6mL;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有下列化学仪器及用品:①托盘天平;②玻璃棒;③药匙;④烧杯;⑤量筒;
⑥容量瓶;⑦胶头滴管;⑧细口试剂瓶;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硫酸,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2)上述仪器及用品中按实验使用的先后顺序,其编号排列是_______________。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以稀释浓硫酸的烧杯未洗涤________________;
②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_;
③量取浓硫酸时仰视________________;
④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7.2⑤⑦④②⑥⑦⑧⑨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把瓶正立过来,将瓶
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偏低偏高偏高偏高
【解析】(1)浓硫酸的浓度c=1000ρϖ
M =1000×1.84×0.98
98
mol/L=18.4mol/L,
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根据稀释定可知x=500mL×1mol/L
18.4mol/L
≈27.2mL;
(2)根据操作过程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步骤来排序,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⑦④②⑥⑦⑧⑨;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把瓶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4)①用以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会导致溶质损失,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②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
③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浓硫酸的体积增加,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
④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
3.某种胃药的止酸剂为碳酸钙,测定每片中碳酸钙含量的方法有以下几步操作(设药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配制0.100 mol·L-1稀盐酸和0.100mol·L-1NaOH溶液
②取一粒药片(0.100g)研碎后加入20.0mL蒸馏水
③用0.100 mol·L-1NaOH溶液中和过量盐酸,用去体积为VmL
④加入25.00 mL 0.100 mol·L-1稀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过程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实验需重复测定四次。
实验室现有50mL、100mL、250mL、500mL四种规格的容量瓶,则配制盐酸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最好为_________。
(4)如果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四次测定的V数据如下:
请根据这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下列操作,会使所测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________。
a、没有润洗就装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b、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开始平视,终点俯视
c、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开始有气泡,终点无气泡
d、进行滴定的锥形瓶未干燥
【答案】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 CaCO3+2H+=Ca2++CO2↑+H2O,H++OH−=H2O 250mL 红色变为橙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0% ac
【解析】(1)依据实验步骤分析判断操作顺序应为:配制溶液,溶解样品,加入配制的过量盐酸溶液溶解碳酸钙,剩余的盐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反应的盐酸,通过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碳酸钙的含量,测定过程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故答案为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
(2)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溶解于盐酸,氢氧化钠和过量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H++OH−=H2O,故答案为
CaCO3+2H+=Ca2++CO2↑+H2O,H++OH−=H2O;
(3)每次取用25.00mL盐酸,4次需100mL,因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润洗滴定管、调液面、赶气泡等消耗HCl,故HCl的用量要大于100mL,故应配制250mL的HCl 溶液,选择25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250mL;
(4)因滴定前待测液是与碳酸钙反应后剩余的HCl溶液,溶液显酸性,则用NaOH 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是:红色变为橙色,半分钟内不褪色;(5)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测定结果误差太大舍去,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12.9mL+13.1mL+13.0mL)÷3=13.0mL,则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0.025L ×0.100mol⋅L−1−0.013mL×0.100mol⋅L−1═0.0012mol,碳酸钙的质量分数:(0.0012mol×100g/mol)÷(2×0.100g)×100%=60%,故答案为60%;
(6)a. 没有润洗就装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会造成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小,测得剩余的盐酸偏多,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偏少,所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低,故a正确;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开始平视,终点俯视,会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读数偏小,测得剩余的盐酸偏少,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偏多,所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故b错误;
c.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开始有气泡,终点无气泡,会导致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读数偏大,测得剩余的盐酸偏多,则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偏少,所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低,故c正确;
d. 进行滴定的锥形瓶未干燥,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选ac。
4.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D.溶液中Cu2+的数目
【答案】B
【解析】因温度升高了10℃度,硫酸铜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的溶液,
但是溶液的成分并没有变化,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变化。
维持温度不变,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但无水硫酸铜能与水结合,溶剂减少,析出溶质,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成分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少,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变化。
故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选B 。
5.M 、N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40℃时,将等质量的M 、N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降温到20℃时,现象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a 中加入的固体为N
B .40℃时烧杯a 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40℃时烧杯b 和20℃时烧杯b 中溶质质量不相等
D .40℃时烧杯a 和20℃烧杯b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D
【解析】A .根据图甲可知,20°℃时,M 的溶解度小于N ,因此丙图a 烧杯中的物质为M , A 错误;
B .40℃时烧杯a 中未析出溶质,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 错误;
C .40℃和20℃时,烧杯b 中均无溶质析出,溶质质量相等,C 错误;
D .降温过程中烧杯b 无固体析出,因此40°C 和20°C 时烧杯b 中溶质质量相等,40°C 烧杯a 和40°C 时烧杯b 中加入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相等,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正确;
故选D 。
6.下列的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图1表示3KNO 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表示的溶液通过升温可以得到b 点
B .图2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1E 、2E 、H ∆都会发生改变
C .图3表示向23Na CO 和3NaHCO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2CO 的情况
D .图4表示向100mL 0.1mol /L 的3AlCl 和0.1mol /L 的4NH Cl 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 的NaOH 溶液时()3+n Al 和()-
2
n AlO 的变化情况 【答案】D
【解析】A. 图1表示3KNO 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是80℃时是不饱和溶液,升温不能得到b 点,故A 错误;
B. 图2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1E 、2E 都会发生改变,但H ∆不变,故B 错误;
C. 图3表示向23Na CO 和3NaHCO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未产生2CO 消耗的盐酸应该小于产生2CO 消耗的盐酸,故C 错误;
D. 图4表示向100mL 0.1mol /L 的3AlCl 和0.1mol /L 的4NH Cl 混合溶液即0.01mol 3AlCl 和0.01mol 4NH Cl ,滴加1mol/L 的NaOH 溶液30mL 时()
3+n Al 全部沉淀,再滴加10mL 4NH +反应,后来是Al(OH)3溶解,()-2n AlO 增加,消耗10mLNaOH 溶液,()-
2n AlO 达到最大,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7.下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t 1℃时,30g
B 物质溶解在50g 水中形成80g 溶液
B .t 2℃时,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C .当A 中混有少量C 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A
D .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D
【解析】A .t 1℃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所以t 1℃时30g 物质B 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最多溶解20gB 物质,形成70g 溶液,故A 错误;
B .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C 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 正确;
C .当A 中混有少量C 时,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A ,故C 正确;
D .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C 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A
析出晶体后,
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C,故D错误;
故选AD。
8.今有a X、b Y、c Z三种元素。
已知:①各原子序数a、b、c均小于20,且a+b+c =25;②元素Y的原子价电子构型为ns2np n+2;③X和Y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Y和Z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ZY和ZY2两种化合物;④Z 的硫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Z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8︰77。
回答下列问题:
(1)X2Y2属于________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该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硫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
______________;Z的氯化物的VSEPR模型和分子空间构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原子在硫化物、氯化物中分别以
___________杂化轨道成键,根据原子轨道成键方式分,Z的硫化物分子中含有的键的种类及数目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子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直线形直线形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sp和sp3 2个σ键 2个π键
【解析】X和Y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可能是H2O、H2O2,也可能是Na2O、Na2O2,Y和Z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形成ZY和ZY2,化合物可能是CO、CO2,根据其硫化物和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8:77,推出Z:C,Y:
O,根据a+b+c=25,推出X为Na,(1)X2Y2是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2)Z是C,CS2有2个σ键,孤电
子对为422
2
-⨯
=0,价层电子对数为2,则CS2的VSEPR模型直线型,空间构型是
去掉孤电子对的结构,则CS2的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型,Z的氯化物是CCl4,有
4个σ键,孤电子对441
2
⨯
-
=0,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其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
因为无孤电子对,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杂化轨道数与价层电子对数相等,CS2有2个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价层电子对数为2,杂化类型为sp,CCl4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类型为sp3,CS2的结构式为S=C=S,且两个成键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σ键,即2个σ键、2个π键。
9.在常温常压下,将三个分别盛满氨气、氯化氢与空气体积比为3:1的混合气、二氧化氮的等容积烧瓶,再分别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当水进入烧瓶中,并使气体充分溶解后,假定烧瓶中溶液无损失,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5∶5∶4
C.1∶2∶3 D.1∶1∶2
【答案】A
【解析】盛有等体积氯化氢、氨气的烧瓶分别倒立在水槽中时,水会充满整个烧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知,水会
充入烧瓶的2
3,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其物质的量是二氧化氮的2
3
,相同条件
下,等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amol,假设烧瓶的体积是VL,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NH3)=n(HCl)=amol,n(HNO3)
=amol×2
3,三种溶液的体积分别是V(NH3)=V(HCl)=VL,V(HNO3)=2
3
VL,
根据c=n
V 可知,c(NH3)=c(HCl)=c(NO2)=a
V
mol/L,所以其物质的量浓
度之比为1:1:1,故选A。
10.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另一份加入含b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mol/L
A.(2b-a)/v B.(2a-b)/v C. 2(2a-b)/v D. 2(2b-a)/v 【答案】C
【解析】加入含b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则每份溶液中镁离子是0.5bmol, MgSO4的物质的量是0.5bmol,加入含a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所以每份中SO42-是amol,则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是(a-0.5b)mol,所以每份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a-b)mol,浓度是(2a-b)mol÷0.5VL=2(2a-b)/v mol/L,答案选C 。
11.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质量分数为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w=a/(Vρ-a)×100%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a/17Vmol ·L -1
C .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17c/wg ·cm -3
D .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 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答案】D
【解析】A 、氨水溶液的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 •cm -3,体积为VmL ,
所以溶液质量为ρVg ,溶质氨气的质量为a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g Vg ρ×100%=a V ρ×100%,故A 错误;B 、a g NH 3的物质的量为a 17/g g mol =a 17
mol ,溶液体积为VmL ,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a mol 1710V L
-⨯=100017a V mol/L ,故B 错误;C 、溶液密度ρ=m V (溶液)(溶液)=w ag V mL =a wV g ·cm -3,故C 错误;D 、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故D 正确;故选D 。
12.把500mL 含有BaCl 2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 、1L mol )2(1.0-⋅-a b
B 、1L b)mol -0(2a 1-⋅
C、1
2
)
10-
-a
b
mol
⋅
(
)
b D、1L
L
(
mol
10-
⋅
-a
【答案】D
【解析】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即每等份为100mL;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即BaCl2的物质的量为a mol;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即氯离子物质的量为b mol,因a molBaCl2有2a mol的氯离子,所以KCL的物质的量为mol
(-;所以可得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 2
a
b)
⋅
-a
b
10-
2
L
mol
)
(
13.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w1,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到Vml水中,稀释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w2,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稀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c1= 2c2,则w1<2w2,V<100mL
B.若c1= 2c2,则w1>2w2,V>100mL
C.若w1= 2w2,则c1>2c2,V=100mL
D.若w1= 2w2,则c1>2c2,V<100mL
【答案】AC
【解析】浓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设浓度为c1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1,浓度为c2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ρ2,则ρ1>ρ2。
根据c=可知,若c1= 2c2,则:=<2,即ω1<2ω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液的质
量小于200g ,故水的质量小于100g ,水的密度为1g/mL ,所以水的体积V <100mL ,A 正确,B 错误;若ω1=2ω2,则:=>2,即c 1>2c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200g ,所以水的质量为100g ,水的密度为1g/mL ,所以水的体积V=100mL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14.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氯化氢气体溶于635 mL 的水(密度为1.00 g/cm 3
)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 g/cm 3。
求:
(1)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取这种盐酸10.0 mL ,稀释到1.00 L ,所得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多少?
【答案】36.5% 0.118 mol/L
【解析】(1) 224 L 氯化氢气体物质的量为2241022.4/L mol L mol = ,故HCl 的质量1036.5/365mL g mol g ⨯= ,水的质量为6351/635mL g mL g ⨯= ,该溶液质量分数为365100%36.5%365635
g g ⨯=+ (2)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 1.1836.5%/11.8/36.5
mol L mol L ⨯⨯= 令稀释后,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0.01L ×11.8mol/L=1L ×xmol/L ,,计算得出x=0.118mol/L 。
15.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 固体配制480 mL 含 NaClO 25%,密度为1.19 g/cm 3
的消毒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则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2.8 g
【答案】C
【解析】A.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此时溶液的浓度已经均一、稳定,因此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A错误;B.容量瓶中有水,对溶液的体积无影响,因此不必烘干后再使用,B错误;C.所配的NaClO溶液在空气中光照,会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而变质,导致溶液中的溶质NaClO减少,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正确;D.容量瓶规格中没有480mL,应选取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D 错误。
16.用CuSO4·5H2O配制0.1 mol/LCuSO4水溶液,下面所列的方法正确的是()A.取25 g CuSO4·5H2O溶于1 L水中
B.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 g溶于水制成1 L溶液
C.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 L溶液
D.取12.5 g CuSO4·5H2O溶于500 mL水中
【答案】C
【解析】A.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A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确定溶液的浓度,A不正确;
B.胆矾不一定完全失去结晶水,则16g固体的质量不一定是0.1mol,B不正确;
C.胆矾的物质的量是25g÷250g/mol=0.1mol,溶液体积是1L,则浓度是
0.1mol/L,C正确;
D.胆矾的物质的量是0.25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0.5L,不能确定溶液的浓度,D不正确。
答案选C。
17.(1)某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Fe3+ 、K+、Ba2+、Al3+、NH4+、Cl
-、NO
3-、SO
4
2-。
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只看到有红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
由此可以推断: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2)制备Fe(OH)2时,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滴管尖端的位置是_ ;原因是:。
【答案】(1)Fe3+、SO42-;Ba2+、Al3+;NH4+、Cl-、NO3-、K+。
(2)插入液面下;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
【解析】(1)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沉淀只能是BaSO4,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则一定不存在Ba2+;②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只看到有红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说明一定含有Fe3+,一定没有Al3+,所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Fe3+、SO4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2+、Al3+,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NH4+、Cl-、NO3-、K+。
(2)因为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所以制备Fe(OH)
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滴管尖端应该插入液面下。
2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