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阳》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太阳》评析
《番茄太阳》评析
听了侯文明老师的这节课,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也使我对传统的和现代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一个
完整、充分、且实效性很强的教学设计,从对它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它背后的理论支持,她的理论支持是
与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锲和的。
从侯老师自述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发现:一个成功
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中期分析和最后的评价环节,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前期、中期、后期分析做以探讨。
(一)案例的前期分析
作为设计的前期分析,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过程
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它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采
取任何形式进行教学都必须首先要考虑的现实基础性问
题是对整个教学设计能否针对学生、能否取得真正实效
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这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
计之初,就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两个方面对教学设
计做出前期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
从本篇课文的形式、内容及目标等几方面对其进行总体
把握。
但我们应该看到,教学内容的分析并不能仅仅局
限于教科书的范围,正如我们前文所述的那样,还应该
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等。
所以,教师对于教学内
容的分析应该全面、彻底。
另外,这篇教学设计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的
前期教育对象的分析。
其中,既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找到
了学生的某些规律。
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多角度对学
生进行分析的方法是比较科学和全面的,应该运用到教
师的教学设计实践中。
(二)该案例的中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是为中、后期的分析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这名教师对教
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当然,这
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属于上位的思考。
从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到学
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学生主动精神和内心的培养与关注,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这都上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种思考不应仅局
限于理论的掌握,而应该把它作为自身教学实践的指导,这篇教学设计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当然,只有上位的思考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
中期分析时,必须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
定具体的目标。
因此,这位教师制定了由字、词、句、段、篇等不同程度与层次的要求所组成的三项具体教学
目标。
具体教学目标中既要体现学生的知识累积,也要
体现学生的能力发展,还要给学生的自主发展留有一定
的空间。
这是对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一环节的解读。
除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环节就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一环
节得以实现。
这是一个真正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
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无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做得多么充分与完备,如果随
后的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失败的,那么这种教学设计也就
毫无意义而言。
我们可以在前文教学设计案例的第五部分——“教学流程”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
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
我们前文
提到的教学设计的前期与中期以及后文中将要提到的后
期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而教
学策略却不具备这个特点。
教学活动和程序、方法、形
式及媒体等几个方面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把它们
分开考虑。
鉴于此,该名教师把教学策略的设计蕴藏于
教学流程中,又把教学流程分为教学的导入、教学的实施、拓展以及作业设计四个环节。
如何开始一堂课的教学,是体现教师专业功底的一
个方面。
一种巧妙的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随后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当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或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喜欢玩纸飞机,但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
然而,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一日常简单的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谓别出心裁,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引起学生在教学中寻找答案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索的愿望,因此学生在教学中必然是主动与积极的。
所以,从课程导入这一环节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而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良苦用心。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种新颖、富有创意的导入方式,在面对一群好奇心强烈的孩子们的时候一定会受到很爱好的教学结果。
教学流程的第二环节是找到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这一环节的组织与设计,就需要教师有着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的功底。
在上文中的教学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与朗读训练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学生其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例如::“阅读
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团结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以及“质疑精神的培养”等等。
只有这样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才能把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活动与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学中学,在无意识中发展与进步。
该名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
如果说在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导入阶段,教师扮演了一个活跃的角色,但是在第二与第三环节中,教师却渐渐地从教学的台前退到了幕后。
而学生的表现却是最活跃、最积极与主动的,显然他们已经成为教学中最活跃的因子、课堂舞台上真正的演员。
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真正发挥了作用,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才真正受到了实效
在第三、;四环节中,教师更是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与探索精神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地球爷爷的手——地心引力”各抒已见。
并通过一定的启发,如“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让我们睁开眼睛,开动脑筋吧”,以此来引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把有限内容的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地无限广大的知识领域进行皖的推动力量。
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实现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
师所布置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对小学低年级而言,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
(三)该案例的后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后期评价部分。
评价有许多种,在这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形成性评价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时常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存地的问题。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及时地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流程。
评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自身或同事之间对教学设计成果的一种反思与评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评价应该受到教师们的充分重视。
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师的一种行动研究,它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是最能体现教师的能力、知识和风格的教育研究流动。
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自主性,素质教育才能有望成功;只有不断为教师教学设计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国的基教育课程改革才能最终走上理性途程。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