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融入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22T08:28:59.04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5月第10期作者:王丽丽石磊陈蕾高大伟[导读] 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目前高校的首要任务,不光在政治课堂加强正确思想的传播,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也是必不可少
王丽丽石磊陈蕾高大伟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目前高校的首要任务,不光在政治课堂加强正确思想的传播,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也是必不可少。
本文从深入提炼“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课程中各类实验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入手,培养学生国家情怀、社会责任担当、个人思想价值观等;契合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概念,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时代新人”。
关键词:综合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教育大国;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的论述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当今新局势下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当代,教育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路途,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1]。
古人将德育视为教育的根本,这种侧重思想的教育至今仍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高校需要充分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内容珠联璧合地结合起来,以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诸多方面也不可偏废。
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据调查发现,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教育主要还是全部依赖于思想政治课程,相比之下,一些专业课只是侧重于相关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育就显得相形见绌了[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方面,而在思想教育上却无暇顾及,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人生关键时期误入歧途;数据显示,近些年来社会上大学生犯罪案例不在少数,正确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等更是作为一名“时代新人”不可或缺的要素。
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高校需要责无旁贷承担起相应责任,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不降低理论知识传播效率的同时,将各类思想教育的内容与课程相结合。
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均衡,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更是不可或缺。
我们说一个人缺失德育,那么他的人格就不是完美的,一个没有正确的思想的灵魂,智育再怎么提高也可能是社会的潜在威胁。
“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是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实验课,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纺织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步骤,仔细观察实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数据进行记录与处理分析,并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所学化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对实验数据、思考题进行合理分析,得出实验结果[3]。
本文主要从“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出发,着重挖掘该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担当、职业价值观和个人思想价值观等。
1 深入挖掘实验背后的思政元素
如今,各行业信息量都与日俱增、更新迭代地很快。
不管学生是否需要,统一灌输大量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渐显弊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很难消化吸收的,这也无疑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
长此以往,部分同学甚至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等心理问题。
在该实验教学设计中,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特地选择了与染料助剂相关的三个典型实验,实验内容恰如其分,确保每个同学都容易上手;考核也是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
拟开设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及思政元素见表1。
2 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感,强化爱国情怀
以“酸性媒介黄GG合成与应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纺织品染色技术源远流长,尤其是染料的发展,最初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染料到后来人工合成染料,都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此外,许多出土的文物使我们对古代的染色织物有了更加清晰与丰富的认知,各类古籍中也详细地记载了各种染料的来源、染料的制作方法、染料的实用价值以及它们对织物染色的具体工艺流程
[4]。
如此,可以使得学生对中国的民间染料历史有了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而黄色染料在古代来源广泛并且应用较多,进而逐渐引入本实验内容的核心“酸性媒介黄GG”,促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赞叹。
教师在正式讲授实验原理前,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对生活中常见染料的探讨以及推测身边织物是用何种染料上染,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提升社会责任担当和道德意识
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更加全面、完整的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杀害舍友案件引发社会的关注,一流学府医学院的高材生,思想竟然与救死扶伤的医学宗旨背道而驰,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去泄愤杀人,不禁让我们对如今高校的教学机制进行反思[5]。
此事一出,映射出了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种缺失,即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和法治的教育。
我们说,一个完整的人首先看思想和内心,正确积极的思想和没有缺陷的内心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前提。
以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中的“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的合成”为例,合成BS-12需要用到甲醛、甲酸、氯乙酸和十二胺等危化药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化学试剂的危害和防护,还应该向学生介绍该类化学药品在其他产品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思维导向,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类化学品都有哪些积极用途,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化学是造福人类社会的思想,而不是还停留在化学试剂只能产生危害的层面,也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渗透。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可见树立德行是首要任务,要做到俯仰无愧,其次才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就。
4 职业价值观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总要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体的认知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职业价值观。
而如今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对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此外,较少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所学专业有何用途都不清楚,只是为了凑够学分顺利毕业。
因此,在课堂之上,老师所要做的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与学生,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该课程能够清晰地指导学生相关课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另外,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自主查阅相关文献,回答每个实验后面的开放性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工作认真以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6]。
5 结语
轻化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运用化学与纺织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当下乃至以后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更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染料与助剂合成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有机融
合,在今后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更多关注学生思想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加出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唐庆杰,吴文荣,张光辉,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J].安徽化工,2021, 47(6);179-182.
[3]丁美丽,陈慕华,顾晓利,等.课程思政融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工时刊,2021,35(12);41-43.
[4]金少萍, 吴昊.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5(4);79-88.
[5]章天顺. 试论当前医学生人文教育不足的现状及对策——“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致死案”引发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02): 20-21.
[6]裴晓丽.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