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要点:
(1)辨虚实:本病初起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入侵人体,阻闭经络气血,以邪实为主。
如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经络长期为邪气壅阻,营卫不利,湿聚为痰,络脉瘀阻,痰瘀互结,多为正虚邪实。
病久入深,气血亏耗,肝脾肾虚损,肌肉筋骨脉络失养,遂为正虚邪恋之证,以正虚为主。
上述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
但临床上以肝脾肾气血先亏而感于外邪者,开始即出现以虚为主,或本虚标实亦复不少;而病程日久,或寒湿久羁,或湿热留住,或痰瘀交结,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者,也较常见。
(2)辨患者体质:阳虚体质者,多呈虚胖体型,面白畏寒肢冷,多汗恶风,神疲乏力,倦怠嗜睡,尿清便溏,舌淡胖,脉虚。
病之者多呈风寒湿痹。
类风关见于更年期的妇女,有面红烘热、汗出、口干口苦等阴虚阳亢于上的现象,又见腿足恶风怕冷,寒甚于下的症状。
(3)辨病邪特点
风:A.以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症;B.遇风加重,或恶风;C.苔薄白,脉浮。
寒:A.以肢体关节固定冷痛为主症;B.遇寒加剧,得温痛减,畏寒喜暖;C.关节屈伸不利;D.苔白,脉紧。
湿:A. 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为主症,或肢体麻木沉重;B.阴雨天加重;C.苔白腻,脉濡。
热: A. 以肢体关节灼热、红肿,轻者仅见微红;B.疼痛剧烈,手不能触;C.多伴有发热、口渴;D.舌红苔黄,脉数。
(风寒湿热诸邪往往先后杂至,合而致发本病,只是以谁为主的问题。
掌握了上述病邪的特点,辨证上才能分清主次,治疗上才能突出重点。
)
痰浊:多见关节肿大,僵硬不利,甚则关节上下肌肤漫肿,肢体顽麻疼痛,或有皮下结节,多伴头昏目眩、胸脘满闷、纳呆、泛吐痰涎等,舌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刺痛固定,病长夜重,肿块表青里硬;出血紫暗,唇甲紫绀,舌暗瘀斑常见,脉结代或细涩沉弦(以上为主症)。
面黎肌错,痴癫狂痫,肢麻偏瘫异感,问病史,有外伤、出血、胎产,久治未痊(以上为次症)。
(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久病多瘀,亦多痰。
凡本病日久不愈,用常法止痛效果不明显者,都应考虑内有痰瘀。
其中关节肿痛多为痰瘀交阻,按之柔软,疼痛一般并不剧烈;痰瘀互结则按之稍硬,肢体麻木或疼痛。
)临床中医对疼痛的治疗,一般分四步:一是辨证用药;二是加麻、桂、乌、附之类,这对寒痹适合;三是加虫类药;四是加用雷公藤等对免疫有调节作用的药物。
1.实证
(1)风寒湿痹
本证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关节闭阻而致,其性总属寒。
临床以肢体关节冷痛沉重,痛时游走,局部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关节畸形,气候剧变则痛剧,遇寒痛增,得温则减,恶风畏寒,舌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紧或弦缓为主要表现。
由于人体素质不同及感邪有所偏重,因而本证型又分为风邪偏胜、寒邪偏胜、湿邪偏胜三型。
以下是自己根据蠲痹汤和中医治痹症理论重新组方,疗效需要临床实践检验。
羌活20克后下,独活20克,秦艽20克,川芎15克后下,姜黄15克,当归20克,炙甘草6克。
(2)风湿热痹
一般多称热痹,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邪气易内舍,以致病情多变。
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仅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方药:白虎桂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知母15g,石膏30g,粳米15g,桂枝10g后下,金银花30g,生地黄15g,当归15g,玄参15g,甘草6g。
清热解毒,可加连翘、黄柏、栀子、白花蛇舌草;祛风利湿通络,可加桑枝、防己、蚕砂、赤小豆、秦艽、海桐皮。
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剧痛,治以清热解毒,加清营凉血之品,加用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
(3)寒热错杂
证候:关节肿大烦痛,扪之局部发热,或微红,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僵硬强直,苔薄黄,脉弦数或紧。
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通络。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0g,赤芍15g,知母15g,防风15g,白术15g,制附子10g,麻黄10g,生姜5g,炙甘草6g。
热重者加生石膏、络石藤;寒重者加重附子;阴虚者加生地黄;气虚加黄芪;胃纳差加陈皮、神曲。
(4)痰瘀痹阻
证候:关节肿大或上下肌肤漫肿,皮下结节,肢体麻木,甚至强直畸形,晨僵硬,肢体活动不利,夜痛剧,寝不安,苔腻,舌偏紫或舌下紫筋明显,脉弦滑或偏涩。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桃红饮加味。
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后下,当归15g,威灵仙15g,全蝎5g,地鳖虫15g,白芥子15g,制南星15g,制半夏15g。
疼痛较剧,多用虫类药,古代即有虫蚁搜风剔络止痛的应用,如穿山甲、白花蛇舌草、乌蛇、蜈蚣、蜂房、地龙等。
选一两味加入。
使用常用量,超量易伤体,蚂蚁对少部分病例有效。
2.虚证
痹证日久,除邪阻关节的症状外,还出现脾胃气伤、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症情。
多为正虚邪实,治疗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在祛邪法中,加补中和胃,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之品,如邪盛、补益之品不可过多,防呆胃恋邪:如邪去正虚时,可以补益扶正为主。
临床常分别选用独活寄生汤、香砂六君丸、归脾丸、益肾蠲痹丸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