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日本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后1886年相继制定了《帝国大学令》、《师范 学校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学 位令》,以立法的形式规范了日本教育体系。 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使政教合一的教育性 质得到加强,明确了日本现代教育的方向。日本 的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同其国家主义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并伴随国家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而形成与确 确 立起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经过改革,日本形成了 立起国家主义教育体制 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教育体制,这对以高速 的近代化、产业化为目标的日本来说是极其合理 的体制。
二、基本学制
• 日本现行的基本学制为六、三、三、四制,确立 于战后初期的学制改革,并一直延用至今。小学 6 年和初中 3 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率为 100 %。高中虽非义务教育,但就学率已达96.8% (1998年)。根据《学校教育法》有关条文规定: 学校系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短期大学、 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养护学校、 专修学校以及各类学校。 • 其间,日本也多次设想对这一学制进行改革。尤 其在最近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中,实施初高中六年 一贯制教育制度,并加强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的联系
(三)中等教育
• 高中处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承上 启下的阶段,担负着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 学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力的双重任务。它 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但由于科学技术的 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高中教育已达到了 普及水平。学校教育法规定,“高中是在 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以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其目 的。”
(五)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的水平结构分三个层次, • 第一级水平为短期大学、大学专科、高等专门学校4~5年 级、专修学校中的专门课程; • 第二级水平为大学本科; • 第三级水平为研究生院、大学专修科和特设科。 • 短期大学的目的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进行专门职业知 识和实际能力为重点的2年或3年的大学教育,培养优秀的 社会人才”。 • 日本的短期大学具有如下特点:重视专门知识技能的培养; 课程设置、学期安排、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和方 法与当地社区文化及人才需要结合很紧密;招收新生多采 用推荐入学办法;学制年限较短,学生来源广。
(二)初等教育
日本的初等教育是免费义务教育,修业年限为6年, 学龄为6周岁至12周岁。承担初等教育任务的机 构为单一的六年制小学。法律规定小学教育是免 费的,家长必须把年满6岁的儿童送进小学学习 6 年。小学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 实施初等普通教育”。小学课程由学科、道德和 特别活动(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小组活动及学 校集会)等三个领域组成。每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 截止1999年,日本共有小学24188所,在校学生 人数约750万。
(一)第一次教育改革——效率与合理化 第一次教育改革 效率与合理化
就历史时期而言, 就历史时期而言,指的是从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的学校体系的确立期, 的学校体系的确立期,在改革中起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效率 合理化。它使日本教育跨入近代化, 化、合理化。它使日本教育跨入近代化,汇入世界文明之 大潮。 大潮。 • 明治维新之前,由于近 明治维新之前,由于近700年的幕府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 年的幕府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 年的幕府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 日本的文化科技大大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各国。 日本的文化科技大大落后于当时的欧美各国。为了改变这 种局面,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种局面,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为基本国策,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 为基本国策,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 • 1871年成立文部省,1872 年公布新的《学制》,提倡个 年成立文部省, 年公布新的《学制》 年成立文部省 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实用思想。 学制》 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实用思想。《学制》采用法国中央集 权制的学区制,全国设8个大学区 个大学区, 权制的学区制,全国设 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又划分为 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又划分为 个中学区, 个小学区, 个中学区 每个中学区又划分为256个小学区,每个学 个小学区 区等专门学校的目的是:“教授高等专门学艺,培养职业 需要的能力”,“肩负着高中普通教育和完成高等专业教 育的双重使命,其最终目标是进行专门技术教育”。高等 专门学校只设学科不设学部,多数开设理工科课程。学生 5年毕业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转入4年制大学的3年级 插班学习。 • 4年制大学招收有12年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 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根据所设学部的多少,4年制大学 可分为综合大学、多科大学和单科大学。日本4年制大学 的目的是: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广泛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深入教授和研究专门学术、技艺,发展智力、道德及应 用能力。截止1996年,4年制大学共有576所,在校生人 数为390万人。
(五)高等教育
日本于1974年修订并颁布了《研究生院设置基准》,对全 国的研究生院进行了全面改革。该基准第3条规定:“硕 士课程的目的是从广阔的视野出发,教授高深的学识,培 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以及从事具有高度专业性 的职业所需要的高度能力。” 同基准第4条规定:“博士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专 业领域研究者所必备的独立开展研究活动的高度的研究能 力以及作为研究基础的渊博知识。”日本的研究生院制度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本科生毕业后欲考取博士学位,或 学2年硕士课程获取硕士学位后再读3年博士课程取得博士 学位,或直接学习5年一贯制的博士课程取得博士学位。 截止1996年,日本全国576所4年制大学中有331所设有研 究生院。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国 军队驻扎日本国土,国民处于“虚脱”状 态。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提出了 《教育报告书》,要求日本从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到学校制度,都要以 美国教育的模式进行改革。
• 1947年3月31日,日本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 《学校教育法》,阐明了教育的基本理念、日本 各级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提出了教育的原则 及学校教育各阶段具体的教育目的,确立了教育 平等原则,建立了六、三、三、四制单轨学校教 育制度。 • 这次教育改革确立的教育方向为培养尊重个人尊 严、追求真理、爱好和平的人才。确立的教育任 务为实施既有普遍性又富于个性的文化教育。经 过改革,日本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并 建立了六、三、三、四制单轨学校教育制度,使 各学校在制度上享受平等的待遇。
(四)职业技术教育
• 日本的职业训练体系是由企业内职业训练和社会 的公共职业训练两大部分构成的。企业内职业训 练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职业训练,其首要目的是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体可分为工人的 教育培训、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的教 育培训等。日本国家和各都道府县都设置了公共 职业训练设施,其机构种类也相当繁多,所实施 的职业训练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 发训练、对残疾人的职业训练、对职业训练指导 员的训练等。
第七节 日本教育
一、日本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基本学制 三、各级各类教育 四、日本教育的基本特点 五、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动态
一、日本教育的历史演变
• 日本的现代教育发端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 是以1872年颁布的《学制》为标志的。自 明治维新开始第一次大的教育改革以来, 日本已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其中, 每一次教育上的重大变革,都向世人展示 了一定历史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也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
(三)第三次教育改革——自由与个性化 第三次教育改革 自由与个性化 • 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深化 于80年代,是迎接21世纪的重大教育改革。 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 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 咨询报告,提出了改善整个教育制度的构 想,开始了日本现代教育历史上的第三次 教育改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 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似乎都卷入了一股教 育改革的大潮之中。
(三)中等教育
• 中等教育修业年限为6年,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中 3年和高中3年。 • 初中也和小学一样是义务教育机构,所有小学 毕业生不经过考试都升入初中。学校教育法规定, “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少年儿童的 身心发展,以实施中等普通教育为目的”。初中 现行的课程是由各学科课程、道德和特别活动构 成。学科分必修和选修两种。1999年,日本共有 初中11229所,在校学生数为424万名。
(四)职业技术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由学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体系和职业训练体系两方面构成。 • 学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个庞杂的系 统,主要包括初中的技术和家政课教育、 高中的综合学科教育、高中的职业技术教 育、“各种学校”教育、专修学校教育、 高等专门学校教育、短期大学教育等。
(三)中等教育
• 日本的高级中学担负双重任务,即普通教育和专 门教育,其按学科划分为普通、职业和综合高中 其按学科划分为普通 其按学科划分为普通、 三类,按授课方式分为设全日制、定时制、 三类,按授课方式分为设全日制、定时制、函授 制三种。全日制修业年限为3年,定时制及函授制 制三种。 为3年以上。全日制课程从1993年开始实行学分 制。到1999年,日本共有高级中学5481所,在校 学生数为421万。 • 此外与高中并行的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 如“各种学校”和专修学校等,主要是对初中毕 业以上程度的人,进行短期的职业或专门教育, 学制不一、课程多样,颇具特色。
• 1984年8月,日本为了使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总理府设立了隶属总理大臣的“临时教 育审议会”,该审议会先后发表了四次有 关日本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咨询报告, 提出了以重视个性、 提出了以重视个性、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 和适应国际化等时代变化这样三个原则为 中心的新教育理念。 中心的新教育理念。在临时教育审议会结 束后,日本的教育改革就以中央教育审议 会为中心继续进行。
三、各级各类教育
(一)学前教育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职业技术教育 (五)高等教育 (六)师范教育
(一)学前教育
•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以文部省主管的幼儿园和隶属厚 生省的保育所,但保育所是一种“儿童福利设施”,而不 是学校,在学校体系中没有它的地位。因此,严格意义上 的学前教育机构只有幼儿园。 • 1947年公布的学校教育法,确立了新的幼儿园教育制度, 把幼儿园定为正规学校的一种,纳入学校体系。学校教育 法规定:“幼儿园以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给予幼儿适当 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为目的。”日本的学前教育在其 整个教育系统中,历来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迄今仍然大约 有三分之一的市镇村没有设立幼儿园。截止1999年12月, 日本共有幼儿园14527所,其中国立49所,公立5981所, 私立8497所,入园儿童约177万名。
(二)第二次教育改革—— 平等与民主化 第二次教育改革 • 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美国的占领体制下短 期内实现的, 期内实现的,它以美国第一次教育使节团 报告书为蓝本, 教育基本法》 报告书为蓝本,以《教育基本法》代替 教育敕语》 《教育敕语》,以和平民主主义教育代替 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教育, 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教育,建立起资产阶 级民主教育体制, 级民主教育体制,在改革中起作用的主要 动力是平等化、民主化。 动力是平等化、民主化。它使日本教育走 向民主化和现代化。 向民主化和现代化。
• 1996年7月,日本第15届教育审议会发表了 第一次咨询报告,该报告在80年代教育改 革的基础上,确立了 世纪日本教育的总 确立了21世纪日本教育的总 确立了 体目标——培养学生 “生存能力”。可以 体目标 培养学生 生存能力” 说,培养“生存能力”的目标是未来日本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思想。 • 第三次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打破以往教育 中根深蒂固的弊病——划一和僵化,确立 个人尊严、尊重个性、自由和自律、自我 负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