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葫芦岛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由于地震损毁而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在我国多地检测出极微量的53131I,关于53131I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3131I是放射性核素,应该多吃加碘食盐来预防其对人体的损害
B.53131I与53127I属于碘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称同素异形体
C.53131I与53127I属于同种元素,所以性质完全相同
D.53131I核内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5个
参考答案:
D
考点:核素;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53131I是放射性核素,但不能多吃含碘食盐来预防其对人体的损害,故A错误.
B、53131I与53127I属于碘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故B错误.
C、53131I与53127I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故C错误.
D、53131I中中子数=131﹣53=78,53131I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3,所以53131I中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78﹣53=2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 N的质量数为14,在粒子NH3T+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A.10∶7∶11 B.10∶11∶8
C.10∶11∶9 D.11∶9∶10
参考答案:
C

3. 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NH3和NH4+之和为1 mol
C.含NH3·H2O 1 mol
D.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 mol
参考答案:
D

4. 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 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 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 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B、照明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B正确;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更为合理、有效,C正确;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光能等,D错误。

答案选D。

5. 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 B.石灰水 C.氯化钡溶
液 D.氯化钙溶液
参考答案:
A
6. 欲除去KNO3 溶液中的 Fe3+、Mg2+、Ca2+、SO42-,加入的试剂先后顺序是
()
A. KOH、Ba(NO3)2、K2CO3、HNO3
B. Ba(NO3)2、K2CO3、HNO3、KOH
C. KOH、K2CO3、Ba(NO3)2、HNO3
D. K2CO3、KOH、Ba(NO3)2、HNO3
参考答案:

7. 2Zn(s)+O2(g)===2ZnO(s)ΔH=-701.0 kJ·mol-1
2Hg(l)+O2(g)===2HgO(s)ΔH=-181.6 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为
A. +519.4 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 kJ·mol-1
参考答案:
C
【详解】①2Zn(s)+O2(g)=2ZnO(s)ΔH=-701.0 kJ·mol-1
②2Hg(l)+O2(g)=2HgO(s)ΔH=-181.6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
ΔH=(-701.0 kJ·mol-1)-(-181.6 kJ·mol-1)=-519.4 kJ·mol-1,即Zn(s)+HgO(s)=ZnO(s)+Hg(l),ΔH=-259.7 kJ·mol-1,故C正确。

故选C。

8. 在120℃时,甲烷和丁烷的混合物1体积与4体积的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为原来的1.1倍,则混合气体中丁烷的体积分数是()
A.20℅ B.33.3℅ C.40℅ D.66.7℅
参考答案:
B

9. 以下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玻璃
B.玻璃钢
C.水泥
D.陶瓷
参考答案:
B
10. 某元素R的核内含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在其与氢化合时,R呈-n价,则WgR的气态氢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C
11.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参考答案:
C
原电池为放电时,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可知为Cd。

故本题选C。

12. 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参考答案:
B
13. 用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的产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A.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B.品红溶液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
C.该实验体现环境保护和节约化学试剂的理念
D.装置②中盛放的试剂可能NaOH是溶液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实验操作或步骤正确的是()
A.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在大试管中加入药品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
反应时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入到饱和NaOH溶液中
B.做CH4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时,将装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大试管直接放在
强光下照射
C.为验证钠可以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将少量钠单质放入到含40%乙醇的饮用白酒中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为测定其是否发生水解和是否完全水解,需使用到的试剂有NaOH溶液、碘水和新制Cu(OH)2悬浊液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某实验需要用1.0mol·L-1 NaOH 溶液450mL。

配制实验操作步骤有:a.在天平上称量 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冷却
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 ml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器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加水至刻度线。

d.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转移入容量瓶中。

e.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①操作步骤和正确顺序为。

②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③在进行b步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下列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继续进行实验 B.添加部分NaOH溶液
C.倒掉溶液,重新配制 D.倒掉溶液,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下列框图中,已知A、E、F、H是单质,其中只有A是固体,其它都是气体,且H是呈黄绿色;B是最常见液体,G的焰色反应呈黄色,L是白色沉淀,M是红褐色沉淀。

部分反应的某些产物未标出。

(1)写出H的化学式:、C的电子
式:。

(2)写出D与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L→M的化学方程式:。

(4)检验J中的阳离子时,不宜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选项字母)。

A.Fe粉 B.NaOH溶液 C.KSCN溶液
参考答案:
(1)Cl2(2)Fe3O4 + 8H+ = Fe2+ + 2Fe3+ + 4H2O
(3)4Fe(OH)2 + O2 + 2H2O = 4Fe(OH)3(4)A
18. (6分)根据所学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写出核电荷数分别为19的K、24的Cr、26的Fe以及29的Cu原子的电子排布,并指出在第五周期中与上述元素有相同价电子排布的相应原子核电荷数。

参考答案:
19 K: 1s2 2s2 2p6 3s2 3p6 4s1;第五周期中相应元素核电荷数37 24 Cr: 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1; 42
26 Fe: 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
29 Cu: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 47
19. (5分)根据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和元素周期律,思考并回答有关114号元素的几个问题。

(1)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多少?
(2)它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3)它属于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参考答案:
(1)7个;4个
(2)第七周期;第ⅣA组
(3)金属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