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后作业:第2章 第2节 第3课时 习题课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习题课
一、多角度生疏化学反应限度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旧v正=v逆→____________________→新v′正=v′逆。
由此可知,化学平衡的移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有着必定的联系。
具体的状况如表
条件变化后的v正与v逆的关系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旧v正=v逆→________→新v′正=v′逆____反应方向
旧v正=v逆→________→新v′正=v′逆____反应方向
旧v正=v逆→v正=v逆→新v′正=v′逆____移动
说明①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所在是不同程度地转变了v正和v逆。
只有条件转变后v正≠v逆,平衡才发生移动。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向反应速率占优势的方向移动(即加快反应程度大的或减慢反应程度小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
1.可逆反应N2(g)+3H2
(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2.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2D.降低体系温度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肯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①Z为0.3 mol·L-1②X2为0.2 mol·L-1③Y2为0.35 mol·L-1④Z为0.4 mol·L-1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5.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下列状况肯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A.压强不再随时间而转变时
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转变时
C.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转变时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 mol I2,同时有2 mol HI生成时
6.化学反应H2(g)+I2(g)2HI(g)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
中充入2 mol H2和3 mol I2蒸气,充分反应后,该密闭容器内()
A.2 mol H2已耗尽
B.3 mol I2已耗尽
C.HI的物质的量等于4 mol
D.HI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
7.肯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c1∶c2=1∶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相等
△
高温、高压催化剂
D .c 1的取值范围为0<c 1<0.14 mol·L -
1
8.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
2NH 3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1 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 键形成 ②1 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 键断裂 ③1 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 键断裂 ④1 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 键形成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9.已知肯定温度时:2SO 2(g)+O 2(g)2SO 3(g)。
当生成2 mol SO 3时,反应放出热量
197 kJ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 2和1 mol O 2,达到平衡时放 出热量Q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Q =197 kJ B .Q <1972 kJ
C .Q <197 kJ
D .Q >197 kJ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10.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爱好小组用试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他们利用 Cu 、Fe 、Mg 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 -
1、2 mol·L -
1、18.4 mol·L -
1),设计试验方案 来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的试验报告如下表:
试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
-1
硫酸于试管中;
②________
反应快慢: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
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试验步骤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试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出正确的试验结论,还需把握的试验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精确地争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定量试验。
完成该 试验应选用的试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测定的试验数据是______。
11.某试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试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 CuSO 4·5H 2O ,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 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的混合物 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试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填试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 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验证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下图装置进行试验,试验时均以生成25 mL 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试验的因素均已 忽视,相关数据见下表:
试验序号 KClO 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待测数据
④ 1.2 g 无其他物质 ⑤ 1.2 g CuO 0.5 g ⑥
1.2 g
MnO 2 0.5 g
回答下列问题:(3)上述试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