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6.2 金属的化学性
质同步测试
选择题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答案】B
【解析】解: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故A 正确;
B、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
C、铁制品锈蚀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C正确;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金属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
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选择题
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
【解析】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氧气与碳、磷、硫、铁等
物质的反应现象的相关知识,掌握镁与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以及对金属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理解,了解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选择题
从混合物中分离与提纯X(括号内是杂质),不能用如图所示方案的是()
A.Ag(Fe)
B.Cu(CuO)
C.CaCO3(CaCl2)
D.FeSO4(CuSO4)
【答案】D
【解析】解: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银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错误.向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应先将两者加水溶解后,再加入足量的铁粉,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用如图所示方案,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金属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选择题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
【答案】D
【解析】解:由于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金属活动性大
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FeO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A错误;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不能判断滤渣中是否有CuO,故B错误;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滤渣中最多可以有Fe、FeO、CuO、C、Cu五种物质,故C错误;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液中含有稀硫酸,铁、氧化亚铁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 ,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金属材料的选择依据,需要了解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
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解:A、由于铜在空气中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故A正确;B、方法1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了铜和水,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方法2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故C正确.
D、方法1是将已经部分氧化的铜片重新用氢气还原,依据质量守恒中的原子守恒,方法1反应结束后,铜被重新还原,所以mA=mB;方法2中部分氧化的铜片产生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有部分铜元素进入溶液中,剩余的铜单质的质量为mC ,所以小于mA、mB ,所以mA、mB、mC的大小关系为mA=mB>mC ,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选择题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
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D.d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
【答案】D
【解析】解:A、a点所得固体为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的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b点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点时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
硝酸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d点所得固体为反应生成的银、铁和过量的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金属材料的选择依据(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填空题
在做金属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时:
①已知金属A和B能够发生如下反应:Zn+ACl2=ZnCl2+A B+ZnCl2=BCl2+Zn判断Zn、A、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②某同学不小心把实验后的铁钉和铜丝倒入含有稀硫酸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答案】B>锌>A;Fe+H2SO4=FeSO4+H2↑
【解析】解:①根据Zn+ACl2=ZnCl2+A 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A;由B+ZnCl2=BCl2+Zn可知,B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因此Zn、A、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B>锌>A;②由于铁位于氢的前边,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了氢气,所以某同学不小心把实验后的铁钉和铜丝倒入含有稀硫酸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答案为:(1)B>锌>A;(2)Fe+H2SO4=FeSO4+H2↑.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还要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
填空题
某学生用图示装置测定生铁中碳的含量(假定生铁中不含有其他杂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A装置加入药品的方法是
③若氢气密度为ρg/L,称取生铁a g.完全反应后量筒里的水为
b L,则此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④如果此生铁中混有少量锌,则测得结果(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H2SO4?FeSO4+H2↑;先加入一定的生铁,加入稀硫酸后立即塞上塞子;;偏小
【解析】解:①由于铁是一种活泼金属,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H2SO4?FeSO4+H2↑②由于该装置是简易装置,如果操作速度慢,就会导致生成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因此操作必须要快,故答案为:先加入一定的生铁,加入稀硫酸后立即塞上塞子③由于生成的氢气难溶于水,完全反应后排到量筒里的水有多少,就说明生成了多少体积的氢气,
设ag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
H2↑
56
2
x
pg/L×bL
= ,x= =28pb
故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答案为:×100%(4)由于锌也可以和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就会使生成的气体增多,则计算出的金属的质量偏多,则生铁中的碳的质量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由于生铁中的铁是一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计算出生铁中铁的质量.
实验探究题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⑴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铝线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线表面有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用砂纸打磨铝线的目的是。

⑵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铜线浸入溶液中。

铜线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答案】红;除去铝线表面的氧化铝;硝酸银;Cu+2AgNO3=Cu(NO3)2+Ag;铝>铜?银
【解析】(1)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铜前,因此金属铝会与硫酸铜溶液反生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硫酸亚铁,铜单质为红色,故铝线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②由于氧化铝是致密的氧化膜不易发生
反应,因此要将其打磨;
(2)比较铜单质和银的活泼性,将铜单质与含银离子的溶液反应,若能将银单质置换出,则铜比银活泼,因此选择硝酸银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Ag;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可知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铝>铜?银.
所以答案是:红;除去铝线表面的氧化铝;硝酸银;Cu+2AgNO3=Cu(NO3)2+Ag;铝>铜?银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掌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简答题
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泼行顺序,进行如下操作: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
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3)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填序号).a、齿轮表面涂油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答案】
(1)延展
(2)有红色固体析出;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剩余溶液中;2Al+3CuSO4=Al2(SO4)3+3Cu;铝>铁>铜
(3)bc
【解析】解:(1)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固体:延展.(2)要验证铝、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可以依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可以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故填:红色固体析出.②试管A中生成的是硫酸亚铁,故可以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剩余溶液中来验证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故填: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剩余溶液.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填:2Al+3CuSO4=Al2(SO4)3+3Cu.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铝>铁>铜,故填:铝
>铁>铜.(3)a、齿轮表面涂油能保护金属不锈蚀;
b、将钢材深埋保存不是防锈的措施;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会加速铁的锈蚀;
d、车圈镀铬能保护金属不锈蚀.
故填:bc.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需要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