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短歌行(其一)》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短歌行》设计者
周灵灵
单位(学校)
内黄县第一中学
授课班级
高一(10)班
章节名称
2.7短歌行
学时
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语文版社高中语文必修四,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领会诗歌主旨;
2、学习并掌握诗歌中运用比喻、用典等表现手法;
3、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曹操及写作背景;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把握诗歌情感;
过程和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探究品味诗歌通过比喻、用典表达感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掌握曹操的忧愁以及求贤若渴的心态,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生特征
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对内容作出简单的概括。
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别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7-1
2.7-2
2.7-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导入、介绍作者、体裁及写作此诗背景,纠正贬曹操的观点,正确认识曹操。
2.通过诵读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通过诵读法,听朗读正字音,范读纠字音,仿读品情感,齐读悟思想。
2.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分析作者情感(“忧”的三层含义)及诗中表达技巧。
1.总结本文,作者“忧”的含义及志向。
2.拓展延伸,迁移评价曹操,师生探讨本文及作者给人生的思考。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7-1
7-2
7-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1
(图片、文字)
课件4、5
(文字)
课件6、7
(文字、音频)
课件8—17
(文字)
课件18、19
(文字)
课件20—25
(文字)
已学诗歌《龟虽寿》
作者、背景及体裁介绍
配乐诵读
合作探究
小结及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迁移评价,布置作业。
B
A
A
G
D
J,K
B,C
B
E
F,G
D
G,J
导入新课,正确
认识曹操
知人论世,了解短
歌行写作由来
正音,诵读品味,
感悟慷慨悲壮的情调探究“忧”的含义
及表达技巧
规范诗歌答题
理解作者的一统天
下的志向及本文的启示2分
4分
6分
20分
2分
4分
自制
自制
网上
自制
自制
网上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通过朗诵品读,感悟情感;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小组讨论,师生探究,理解作者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探究品味诗歌通过比喻、引用和用典表达感情的艺术特色
教师的过程式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具体方法有:
问题启发、分组讨论、及时归纳,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
书
设
计
人生苦短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忧
渴望贤才
一统天下
志
积极进取,重视人才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模式:讲研结合
2.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品艺术特色
1.听音频正字音,师范读纠字音,生仿读品情感,齐读悟思想,
感受慷慨悲壮的情感。
2.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课前已让学生预习,通过提问,齐读来理解)
PPT课件
PPT课件
合作探究一:
提醒学生找出本诗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并分析“忧”的含义。
1.观看图片,引发探究兴趣;
2.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同桌交流回答。
1.
指出学习重难点;
2.
师生讨论曹操的历史评价,教师引导,呈现出曹操的客观评价;
3.了解短歌行体裁,适于低吟短唱;
4.从写作背景中,初步感知作者的志向。
1.以曹操画像及学过的曹操的诗歌《龟虽寿》导入,纠正贬曹操的观点,利用幻灯片呈现课题曹操《短歌行》,生动形
象。
2.齐读学习目标,清楚学习重难点。
3.正确认识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4.了解写作此诗的背景。
PPT课件
开
始
本节的引题,需先知人论世,
解读背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PPT课件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探究,分析作者情感(“忧”的三层含义)
明白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
1.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分析“忧”的含义;
2.
唤起回忆:注意结合背景;
3.根据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合作探究二:诗人如何表达“忧”?
(或诗人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探究,根据诗文具体分析比喻、
引用和用典的表达技巧
合作探究三:诗人需要什么样的贤士?
教师借助PPT让学生明白曹操忧思的深层原因:
广纳贤才,唯才是举,建功立业。
4.板书归纳,实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