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死亡档案》读后感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知识带有温度。
《名人死亡档案》读后感整理
《名人死亡档案》读后感
由于最近对张爱玲的爱好,在搜寻她的生平常,搜到了一本《名人死亡档案》的书,先是看了张爱玲的死,接着是林徽因的死,雪莱的死,拜伦的死,突然间对死亡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感觉。
死亡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宿,生命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如白天注定要溶入黑夜。
很多时候,人在死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东西最能体现他一生的价值。
意识到死亡并对其进行思索是感受生活的开头,由于死亡牵涉着人往何处去的哲思,暗含着对人生意义的关注。
人们常说弥留之际,它是指人的生命的最终时刻,人在那一刻好像才明白生的意义,但那时对于人来说已经没多少时间了,想重新来活一次已经是不行能的了。
也只有把自己的抱负说给后人听,可听者好像对于此已经麻木。
非等到自己到了那一刻才能真正懂得。
弥留之际所说的话也就这样一代传一代的传了下来,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临终前没有圆满的。
经常是懊悔自己当时为何不怎样怎样,以前做的过头的事情也一下子醒悟了起来,想向自己曾经对不起的人说声愧疚,想临终前再对某个人忏悔,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也因此死对于人来说是真正走向生活的开头,惋惜时间太短暂了。
《名人死亡档案》这本记录了很多人的死亡。
是一本厚重之书,全书实际上是在争论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
同时具体地介绍了23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终时间,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
对于生,人是身不由己的,每个人的诞生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打算。
儿子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假如不是我生了他,会是谁生他?我告知他,假如我不生他,他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
儿子则不以为然,认为我不生他,他或许会诞生在另一个国度,成长在另一个家庭,有着和现在大不一样的生活。
说完还若有所思的想象着另一个自己的模样。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本书的书评中有这样的一段关于生的文字:“我不能选择和方案我的死,一如我不能选择和方案我的生。
我的生是很多可能的一种——茫茫人海,父母相识、结合,很多精子与一个并不必定的卵子偶然相遇——我的生本身是一种宏大,我来得并不简单,我必需善待和珍视自己。
我的死我不能选择和规划。
既然随时可能死,外物的意义和价值便大打折扣,我更该追求生的幸福和欢乐,以善待此时的生。
”
还有一段文字则道出了我的感受:读该书之时,感慨万千,时时觉得自己的人生境界从今变得更高远了。
一本书能够给我这么大的触动,平生还是头一遭。
下面这段来自互联网的文字早就被我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但直到读完这本书才觉得他说的是那么有道理:“经常怀疑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为何如此执著于活着。
他们必定是享受着生之愉悦繁华,并且毫无将会一无全部的预感。
是特别简单满意的一群人,并且不懂得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提出怀疑。
由于一旦怀疑产生,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将变得毫无价值,让人郁郁寡欢,却开头接近生命的本质。
我想,若人类真的到了可以长生不老的那一刻,人类的灭亡也将开头。
没有了死亡,生命又如何让人珍惜。
只不过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让人厌恶直至厌倦,亦不会再为活着觉得高兴。
”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