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近两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半开卷)汇编.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近两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A)。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的前后是否具冇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被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般命题原则内容的是(D)。
A.题口要能体现测验口的的要求,题口取材要有代表性,应能包括测验的全部内容。
B.题口行文浅显、简短、明确,不使发生误解,各题口独立,有正确确定的答案。
C.题目不应对答案冇暗示性,避免涉及社会禁忌与隐私,题目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的知识能
力所及范围。
D.允许有一些创新和个人创意性内容的题目。
4 •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记录方式的说法屮正确的是(D)。
A.有两种频率记录和等级记录。
B.有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和图形记录三种。
C.有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频率记录和等级记录四种。
D.A+Bo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冇区别。
D.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二、判断题
6.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接触性方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B)
A.正确
B.错误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A)
A.正确
B.错谋
8.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木。
(A)
A.止确
B.错误
9.当遇到顺序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小T 20时,可以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B)
A.正确
B.错误
10.□变量又称独立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 或因素的组合。
(A)
A.正确
B.错误
三、简答题
11•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取样的基木原则是随机性原则。
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
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貝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12.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以粗略分为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以及参考文献目录。
四、实践题
13.试述提出研究问题的基本途径。
提出研究问题的基本途径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答出1种给5分,答出任意6种途径即30分)
(1)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提出齐种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
(2)寻求各种教育现彖Z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探讨经验事实与己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4)揭示已右理论的逻辑矛盾,或者是为了验证别人的理论;
(5)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的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
(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
(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
(8)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口区。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冇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A)。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貝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记录方式的说法屮正确的是(D)
A.有两种频率记录和等级记录
B.有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和图形记录三种
C.有行为核查记录、现象描述记录、频率记录和等级记录四种
D.A+B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教育统计主耍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对研究获得的冇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5.卜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C)。
A.-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交通工具
D.被访问者的合作
二、判断题
6.对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在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均己知的情况下,用Z检验(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所用统计量不同);在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总体方差未知时,用t检验(所用检验统计量方法与两个总体是否独立以及方差是否相等有关)。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7•组间设计指采用控制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或多个实验组的设计方法。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冇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8.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H期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A)
A.完全止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10.在现代教育目标中,第一位的是态度和能力,第二位是实用技术,第三位是知识。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三、筒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按照应用范围划分可分为:一般和特殊方法。
按照科学研究阶段划分可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对研究资料分析整理和推论的方法。
按照研究方法性质划分: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
12.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于哪些情况?
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
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休(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四、实践题
13.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I、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
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 20, 0. 30和0. 50o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I-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 =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 =100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V _°・ 20 XX】+O・ 30 XX2 +0. 50 XXs 9V丄。
丄“ ‘卄从、
Xw 0. 20 + 0. 30 + 0. 50 —2X1 +°・ 3X2 +0. 5&(15 分)
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i = 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 = ioo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 = 100
分;代人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
0.2 X 90 + 0. 3 X 100 + 0. 5 X 100 = 98(分)(15 分)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总数为N — 500,样本容量是n- 50,求出间隔5004-50 -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0。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2.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 米、15分钟游泳横渡长江、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
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B)。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3.下列选项屮不屈于一般命题原则内容的是(D) o
A.题目要能体现测验目的的要求、题目取材要有代表性,应能包插测验的全部内容
b题目行文浅显、简短、明确,不使发生误解,各题目独立,有正确确定的答案
C.题口不应对答案有暗示性,避免涉及社会禁忌与隐私。
题口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的知识能力所及范围
D.允许冇一些创新和个人创意性内容的题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⑷。
A.对相关关系,至少冇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右相关一定右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和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口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口的
C.访谈时,耍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二、判断题
6.对于计数资料的检验主要用X2检验,可以用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冇关联或是否具冇独立性的问题。
x刁检验用于计数资料的分析,对于数据资料本身的分布形态不作任何假设,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又是一种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冇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7•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中,许多无关变量是无法消除的。
例如,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
在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恒定法, 控制研究环境、测量的仪器与工具、指导语、主试、研究时间对不同研究对彖(研究被试)或研究内容保持恒定,来达到消除影响的目的。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8.观察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
方位是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距离是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Z间的远近。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9.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内容分析法具有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并口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冇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10.问题的转移一•般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转换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是变换研究途径与方法,改变研究设计。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三、简答题
11・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分4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
12 •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确定研究H 的,提岀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 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FI 并随时修改,预试;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四、实践题
13•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I 、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
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 20, 0. 30和0. 50o 若一位学 生的平吋作业成绩为Xi =100分,期屮测验成绩为Xz-9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二96分,那么该学 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 = 10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 2=9O 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 3=96分;
代人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
0. 2 X 100 + 0.3 X 90 + 0. 5 X 96 =95(分)(15 分)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公式n, =n 令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2.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 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3. 若项目分数与总分或外在效标分数,都是连续的正态变量,且都依人为标准将其分为
两类。
这时,计算区分度指标应选用的公式是( )。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 差异量越犬,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 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Xi- X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
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 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冇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 的。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5. 下列选项对于访谈要求的叙述屮,正确的是(D )。
A. 在访问吋,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耍
A. D = NS’S,
B. 6 W
D=*T_N (N2 二 15
D・-般情况下,只耍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参考答案:
1.B
2. A
3. D
4. D
5. D
二、判断题
6.XZ检验的内容主要分为配合度检验(实际次数与理论次数Z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检验方法)和独立性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多项分类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或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检验方法)两类。
(A)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7.实验法屮的“配对法”设计是指:实验设计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冇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8.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耍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而的的定量化研究,具冇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
A.正确错误C.无错,但不完备 D.存在部分错误
9.二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10.问题的定位是指对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置的分析,这是研究中很重耍的一步。
问题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加以研究。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没有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存在错误
三、筒答题
11•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12.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访谈调查?
适合使用访谈法的情况:有广泛的调查对象、研究口的属于比较具体细致的情况、探究深层原因等。
四、实践题
13.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吋练习成绩XI、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
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 0. 30和0. 50o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i =100分,期屮测验成绩为X2 =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二90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参考答案:
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V 0. 20 X X1 + 0. 30 X X2 + 0. 50 X X3 .
Xw = o 20 + 0. 30 + 0. 50 2X1 +O・ 3X2 +0. 5X3(15 分)
将平时作业成頓为XI - 10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 -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
-90分;代人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0.2X100+0.3X100 +0.5X90 -95 (分)(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