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好题型,试题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这种题型,笔者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精选几题,并作解答与评注,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例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

(如图1所示)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
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
(m)4078509136011208015341001954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摩擦。

刹车后,由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3)分析上表数据,
体的运动状态。

简评:这类题与科技新成果和当前社会热点相结,具有信息新、立意高,而考查的知识点相对较低。

试题体现时代特征,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向,关注社会热点,热爱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联系其它学科的情景题例3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是作者乘船在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感受。

在“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里,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请写出由这句诗可以直接联想到的相关物理知识,并作简单的解释(请至少写出4个)。

解答示例:光的反射:月球反射太阳光,使人看见月亮。

(1)。

(2)。

(3)。

(4)。

(5)。

解答: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下落。

声音的产生:乌鸦声带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使人听到乌鸦的叫声。

霜(或雾)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夜间遇冷凝华成霜。

简评:本题是一道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题目,以诗词为背景,考查了光的传播、机械运动、声的产生与传播以及液化和凝华等相关知识。

例4阅读下面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有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

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内细胞→气孔
→大气。

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意义:1.降低植物的温
度;2.促进根吸收水分;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2)根据短文,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3)设一根树的树叶平均高度为5m,它一生中共蒸腾了200t水,请计算这棵树对这些水所做的功(g=
10N/Kg)。

解答:(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2)温度高低、光线强弱等;(3)。

简评:本题是一道与生物学科相关的题目,它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阅读情景,考查了热学相关问题,体现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愈来愈走向综合化的趋势。

四、联系新闻报道的情景题例6读下面方框中的新闻报道,找出其中出现的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的字句下面画上横线。

解答: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基本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文中的“失去惯性”是错误的。

简评:此题以新闻报道为背景,提醒大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而科学性的前提是学好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