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考试智阅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考试智阅卷
——浅谈中小学考试“数智化”
一、教育信息化——“忽如一夜春风来”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及教学环境建设成充满信息、方便学习者获得信息的环境。

[1]我国教育信息化从 1992 年开始便拉开了帷幕,历时 27 年。

2020 年伊始,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最后阶段,一场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爆发,举国瞩目之际,教育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在线教学”、“远程教学”、“空中课堂”等词汇“忽如一夜春风来”,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及家长的高度关注,就这样,在全国师生还未及与线下课堂暂时告别的情况下,在线教学已经全面开启。

二、考试信息化——“病树前头万木春”
众多线上教学平台进入师生视野,如:钉钉。

在钉钉里可通过建群的方式,发起直播,直接分享电脑屏幕,实现 PPT 辅助教学,可这样的“空中课堂”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跳出教师视线,师生互动艰难。

尤其对小学低段学生
来说,这无疑是大大降低了通过外部环境压力对注意力的管控力度,也就意味着,原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由 15 分钟减少到 10 分钟,甚至是 5 分钟。

给每位授课
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带来了一个共同的担忧: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
教学评价的一大类型:形成性评价,也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教师可根据形成
性评价,得到及时反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补充指导或进行教学矫正,[2] 以更符合学生学情。

通过钉钉布置作业,完成后在线提交,由老师在线批改检查,可得到一部分的问题反馈,但是小学低段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信息,我们很难掌握,唯有针对作业,跳过大部分学生,通过与家长的线上交流沟通,提供反馈的家长也是寥寥无几。

这样的问题获取途径给老师和家长都增加了负担,是一种较为单一、低效的行为。

此时,伴随在线教学问题的突出,在线考试突破中小学教育传统考试的层层屏障,成为教学评价中的主力。

将教学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以在线单元考试的手段呈现出来,改变媒介,打破空间,甚至时间的限制,正是目前教育信息化一大特征。

(一)线下考试——“回首向来萧瑟处”
在当今线下中小学考试中,大都以纸质试卷作为媒介,在考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出题人的题目在试卷上,学生答题在试卷上,教师阅卷在试卷上,在平时的单元考试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教育加入信息化的脚步,我们的考试也有了一部分改变,这一点改变主要反映在教师阅卷上,以高考为例,采用机读+人工的方式进行阅卷,利用读卡机算出客观题分数,而将主观题答题卡通过扫描以图片的形式放进电脑,阅卷人通过电脑显示器在上面批阅。

这样既避免了个别阅卷人的小动作,也避免试卷因意外而损毁,影响考生成绩。

此时,被扫描过的答题卡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当然,收上来的纸质试卷地位也在这样的大型考试中大大降低。

即便如此,这样的技术变革也只是应用于几场大型重要考试中,并没有被中小学各级各类考试广泛应用。

中小学教师依然在通过传统考试的方式出题、阅卷。

退一万步讲,即使全部采用这样的方式阅卷,教师的阅卷量依然是成百上千的。

去年底,一份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出台,要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我想,若能够从信息技术层面出发为教师减轻负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教师提高核心实力上,我国的教育将“更上一层楼”。

(二)线上考试——“柳暗花明又一村”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在线考试平台——“云课堂”,不仅保留了线上考试的一些普遍特征,还着重突出了信息化在阅卷问题上的改变。

“云课堂”中的“考试管理”功能,分为四大板块:独立考试、题库管理、试卷管理、阅卷管理。

阅卷管理是最令人惊喜的功能,在一套只有客观题存在的试卷中,客观题并不需要人工阅卷或者读卡机,只要考生提交试卷,系统自动阅卷,给出分数。

减少了一种媒介的参与,也相应节省了时间,学生几乎在提交后两秒钟就可查看分数和错题,给了学生及时的反馈,用以更好地查漏补缺。

对于教师而言,考试并未结束,还需进行考试情况分析,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错题分布、出错最多题等等这些繁多的数据都是教师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虽然可以辅以公式,依然要靠手动输入电脑,同时调动眼、口配合,极易出错。

“云课堂”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考试情况分析数据俱全且精确,
能充分掌握每次的考试情况,还可导出,生成表格文件,这一点令考试管理更系统化了。

在导出的表格文件里,从个体而言,不仅能看到学生姓名、学校、通过情况等信息,还能看到每位学生的最新考试成绩、平均分、平均考试时
长、考试次数等等信息(如图 1)。

从群体来看,可以统计出所有参考学生的相关数据(如图 2),
包括:未参加、未通过、已通过等人数,以及本次考试的最高分、最低分、平
均分等。

这里的每一项数据都是我们平时人工需要操作好几倍时间换来的。


在只需点击几下鼠标,一分钟之内就可呈现想要的数据,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教师可根据单元考试或部分知识点的测试,得到更全面的反馈,对教师的教学
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了双方面的调整目的。

智能化的考试系统是人工不
可比拟的。

这既是时效性的重要进步,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度。

2.“世间安得双全法”
在线考试“出鞘”之时,虽“剑指云端”,却“利有双刃”,对客观题阅卷操作可谓“高处不胜寒”,而对于问答题的阅卷就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些年,即使利用电脑显示阅卷,依靠的还是人工,这种只改变传递媒介,而不改变交互对象的方式,只能被看作是“任尔东西南北风”般的挣扎,没有从根本上减轻教师主观题阅卷的工作量。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但在未来,它只需要一套程序,就可解决。

考试前,由专人在提前写好的一套阅卷程序模板中,将考题和答案(包括主观题答案)全部录入,同样利用现阶段的纸质答题卡(要求书写规范),将其扫描进电脑,通过电脑里的程序智能识别。

可是,主观题答案大多是文字表述,以文科最甚。

“一百个哈姆雷特”的出现,又让电脑怎么判分呢?这就要追寻到录入答案的过程中去了,在写进程序时,抓出每道题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评分。

这套程序的作用是辅助人工批阅,不能完全依赖,在系统智能识别后,帮助阅卷人筛选出一部分某道题没有得到满分的试卷,系统自动分派给阅卷人,而得到满分的试卷系统又分派给审核人,通过审核,避免出错。

阅卷人和审核人收到
的试卷,答案中的关键词都已经被高亮显示,这样也不至于因眼花缭乱而出错,降低了出错率,一目了然的效果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