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原创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检测
2、对于本文题目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 一项是( D ) A.点明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 B.标题简明、醒目,能引起读者关注。 B.国行公祭的目的,是为了保佑世界和平。 D.富有诗情画意,吸引读者眼球。
第2段列举的例子属于什么论据?运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事实论据。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 拿大、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媒体和组 织的做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历史, 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
合作探究
第2段综述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段综述选择了世界上多个地区、 不同阶层、多种形式的与南京大屠杀相 关的纪念活动,多国度、多阶层、多角 度的材料,更有说服力,强有力地证明 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令人 信服。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无处遁形(dùn)
词语释义
①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
惨到了极点。
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③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④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本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⑤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第三部分(5-6):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 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开头。
作用:点明了本文评论的对 象,显出一种庄重的气氛,吸引 读者的关注;照应文题,开启下 文。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对比论证: 把全世界的正义之士 与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作对比,深刻地 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颠倒黑白、丧失天 良的狂妄嘴脸,突出了世界人民对和平 的热爱。把“恐怖之城”南京与“和平 之城”南京作对比,通过南京的变化突 出和平的珍贵,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和平 的热爱和追求。
合作探究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合作探究
文中列举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行为 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 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 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在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 面揭示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合作探究
第4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⑥遁形:隐藏形体。
⑦矢志:发誓立志。
⑧初衷:最初的心愿。 ⑨呓语:梦话。
整体把握
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告 诉我们哪些信息?有什么特点?
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 写作目的。
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 关注。
整体把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原文回答这篇 新闻评论因何而写。
“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
整体把握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 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 同维护和平。”
整体把握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观点——中国 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并与全世 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第二部分(2-4):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 , 讲道理,严正指出日本右翼分子的倒行逆 施是在国际社会上站不住脚的。
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交代背景,提出观点
论证 结语
正义之士——纪念死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正义力量——反击右翼分子 南京现状——和平之城 维护和平——中国有能力
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
拓展延伸
读完了这篇评论,结合中国现今在全 世界的地位,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欺凌与 宰割的旧中国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中国科技已高 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祖 国已经腾飞,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 之林。我们青少年应珍惜当下幸福美好 的环境,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 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 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笔名,是人民 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 又一新的署名评论。
背景链接
2014年2月27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 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 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 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 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 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 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合作探究
主旨
本篇通过对南京大屠杀设立国家公祭 日的新闻评论,来缅怀历史,悼念死难同 胞,并向全世界传递我们热爱和平、珍惜 和平的决心与责任。也是在告诫全世界爱 好和平的人们不忘历史,创建美好未来。
写作特色
(1)列举大量事实。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如全世界的正
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事例、日本右翼分子 否认历史的事例。这些事例的罗列凸显了 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强化了主旨,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运用对比。
合作探究?
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 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 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 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 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 证更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5-6)
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合作探究
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 么作用?
抒情、议论。 结构上照应开头和文题,总结全 文;内容上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重 申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深化主题。
合作探究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 用分别是什么?
(1)举例论证:如第2自然段中举加拿 大安大略省会议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 “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 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 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等例子来表明全世 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 难者,进而论证了“历史,不可能被忘 却”。
导入新课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入侵南 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 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 之际,人民日报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 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这篇评论,谨记这段屈辱的岁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常识,积累重要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 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4、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为了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
本文是作者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 家公祭日,参加悼念南京死难者同胞活动时写 的一篇新闻报道。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同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
证三要素组成;一般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新闻事件
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
法而引导社会认识。
新闻评论的特点: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字音字形
国殇(shāng) 杀戮(lù) 呓语(yì) 辱没(mò)
彰显(zhāng)
初衷(zhōng) 遁形(dùn) 篡改(cuàn) 矢志(shǐ)
课堂检测
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
中国人民将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 人们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A.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珍爱和平 B.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C.珍爱和平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开创未来 D.珍爱和平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这篇新闻评论开头简述“第四个南 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 况,同时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面列 举了诸多国家和群体为南京大屠杀正名 的事实,又从反面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 的丑恶行径,接着援引联合国发出的声 音,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 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的愿望。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合作探究
第5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 作用?
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 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侵华 日军的罪行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 辩驳。
合作探究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 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 么?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 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 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 历史。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 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 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 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
课堂小结
本篇通过对南京大屠杀设立国家公祭 日的新闻评论,来缅怀历史,悼念死难同 胞,并向全世界传递我们热爱和平、珍惜 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同学们,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华儿 女,应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阔步向前,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 盛而努力奋斗。
合作探究
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 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 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
合作探究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 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 第3段 开头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过渡),由全世界的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引出下文日本 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合作探究
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 般抵赖,扭曲历史的顽固表现有哪些?
①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 书籍。 ②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 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③ 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 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 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 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 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 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 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作为必要的背景材料,交代 了“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这是下 文论述的基本前提,是新闻评论的根本 出发点,所以这句话是必要的事实补充。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