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刘静张焕芝
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36期
【摘要】《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艺理论,为以后了解实际工作的工艺技能奠定基础。

本文根据《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课程特点,提出了能够切实改变该课程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措施,总结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任课教师起到良好的启发。

【关键词】《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 TQ316-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064-002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36.027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LIU Jing ZHANG Huan-zh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professional course o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its object is to train students with a thorough grounding in technological theory and it can establish foundation to realize practical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valuable solutions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course and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Moreover, this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experienc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we wish this paper can make a good inspiration for the teachers of 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n future.
【Key words】Polym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今天,面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十分重视并大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1]其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为此也做了大量尝试[1-2]。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优化高校课堂的授课效果,这就迫切的要求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出现的诸多新型教学方式,如微课、MOOC(慕课)、翻转课堂等,对高校教育和教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任课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聚合物材料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理论、新工艺每年都有出现,《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这门课程讲述的就是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因此任课教师如果不能做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会导致部分讲授内容过时,不利于学生了解聚合物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

除了对前沿知识进行必要的更新外,由于高校教师每年都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对象处于变化中,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任课教师对教学方式也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不断优化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前沿的科学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捋清主次,明确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提高授课质量,而且前沿知识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创新意识,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 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主要介绍各种聚合物材料及其成型工艺、产品与材料自身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成型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课程内容包括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热力学、高分子物理、模具设计和制造,以及各种塑料、橡胶部件及配方的基础知识,是研究如何将聚合物材料转变成产品的工艺技术,其主要任务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方法及所获得的产品质量与材料制作工艺之间的关系。

鉴于此,该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的工艺流程图。

在开始授课时,可以以教师讲述为主,解释说明聚合物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内容,当课程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同学们对工艺流程图的大致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工艺流程图的解释与说明中来,由他们解释工艺流程图,任课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另外,在授课过程经常会涉及生产设备,例如沸腾床干燥器、反应釜、管式反应器、汽提塔等,如果只是将这些名称说一说,示意图画一画,即使将设备的构造讲得再具体,而不给出具体的生产设备图片的话,同学们依然无法想象设备的样子,对设备的用途无法理解,不懂的内容还是不懂,这就严重影响了授课的效果。

如果利用一些有关企业生产设备的图片或产品成型过程的动画进行展示,势必会使同学们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

所以,可以使用图片或动画对生产工艺的内容进行讲解,就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文字来描述。

在讲解各种操作过程时,可以通过给同学们观看网上的视频教程,比如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过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有些重要的课程内容无法通过搜索直接得到的,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教改课题,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制作教学视频,或者与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的企业合作制作产品生产流程的教学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复杂性和细致性,认识到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这样,授课过程寓教于乐,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相信会使学生们对这门课程学习大有裨益。

如果任课教师一味坚持传统教学,不随时代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只会贻害学生陷于无知。

因此,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才可以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3-4]
2 教学方式的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根据《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授课目标,尤其是在专业工程认证的大背景下,本课程与工程技术需紧紧相扣,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回顾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加工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聚合物加工成型知识点的理解构成一个完整的回环,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任课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教材和教学计划仔细梳理各章的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聚合过程及设备这部分内容时,传统教学方式只是讲解流程图和设备,对于“卧式缩聚釜”、“汽提塔”和“闪蒸塔”这些设备让人很难想象,学生会因为没有直观的感受,觉得乏味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收集产品和设备图片,利用动画软件(如flash)制作反应设备工作原理演示图,用于课堂PPT课件中,结合板书推导理论,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且加深记忆。

如:悬浮聚合生产聚氯乙烯“汽提剥离”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形象而富有感染力,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该聚合工艺特点。

3 评价模式的革新适应新形势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评价采用双评价模式,即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进行考核,通过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考核。

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这门课安排课内实验,因此仅仅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纯理论知识的考试测验和评价方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查,很难真实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对评价体系中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

为了加强学生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自主学习,但又不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课本,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这就要求我们在考核方式上适当的增大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其比例可占总分的30%-40%。

平时成绩的分数包括学生的上课时注意力、到课率、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作业完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

除此以外,还可以借助文献检索和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分析解决聚合物材料合成综合论述题,对所学的合成工艺进行讨论,限时上交,加深学生对高聚物的合成工艺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追寻与学习,并把成绩计入总分等等方面,综合进行打分。

同时,对学期末的考试进行闭卷考试,减少基础知识题目的比例,增加综合型论述题和一些科研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内容,例如适当增加实际工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开放性论述题。

这样,许多学生不再临时抱佛脚,而是主动学习知识,学习效果会更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5]。

4 结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只有将先进的教学资源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效性。

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授课过程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形成优势互补。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选课人数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水平因人而异,这就需要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相互结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实现团结与合作,资源共享,努力共同建设优秀的课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讨论[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2]郭文龙,聂瑶,连欣.复合材料工艺学学科定位与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8,5:72-73.
[3]李海虹.“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时代,2017,31(9):48-50.
[4]方敏,朱维菊,李村.比对教学法解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几组基本概念[J].广东化工,2016,43(4):139-140.
[5]刘艳丽.浅谈《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2014,41(15):272-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