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五单元《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未来上学方式和现在上学方式的不同。
2.品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感受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认识作者
1.出示“机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在你看过的小说或影视剧中,听说过这个定律吗?
2.定律的提出者,即本文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提示:
(1)身份: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
(2)成就: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3)创作概况: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领域。
(4)代表作:《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
3.今天我们要学习阿西莫夫的短篇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4.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他们”是谁,“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提示:
(1)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末尾,是玛琪的感叹。
主人公玛琪是生活在一百多年后的“未来人”。
通过文中对“老式学校”的描写,我们发现“老式学校”正是身为读者的我们所经历的学校生活。
原来玛琪眼中的“他们”也就是“我们”是生活在现代的人。
“那时候”也就是我们当代人生活的时候,就是我们自己的学生时代。
(2)文中主要描写了现在和未来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
5.这篇课文与你以前读过的科幻故事有什么不同?提示:科幻作品大多立足现实,想象未来,本文却反其道而行之。
以两个未来人的对话,反映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与未来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反观现在,别有一番趣味。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作者是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其作品很有代表性,有必要向学生介绍。
他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影响了很多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科幻作品,不少学生也看过相关
作品,因此从认识作者,展现其在科幻界的成就进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
文章的课题更是十分独特,是主人公发出的感叹,以感叹句为题是很少见的。
此时让学生带着对“他们”是谁,“那时候”是什么时候,怎样有趣等一系列疑惑,快速浏览全文,推进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在从整体上了解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大作家写的作品与以往科幻文本有何不同,初步感受作品的独特之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
二、提取信息,发现不同
1.在作者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1)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
(2)根据提取的信息,用喜欢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
(3)在小组内交流,修改并完善信息。
2.结合你完成的思维导图,说说未来和今天上学方式的不同。
(1)汇报提取的关键信息。
(2)结合导图和课文内容,完整说说两种上学方式的不同。
提示: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展现信息提取的结果,在评价中点拨完善信息,相机引导信息归类,如书籍、教师、功课、学习场所、学习伙伴等,注意关注语言表达的简练准确。
示例:
(设计意图:了解未来上学方式与今天上学方式的不同,是本篇自
读课文的主要阅读任务。
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
学生利用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方式,提取信息,归纳梳理,找出两种教育
方式的不同之处。
学生的表达和梳理可以是个性化的,教师做适当点
拨提示即可。
)
三、研读对话,感受人物心理
1.文章大量描写了托米和玛琪的对话,一起来品读。
(1)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
(2)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结合具体词。
圈画批注。
2.朗读展示。
提示:此次朗读的目的在于读通读顺,初步体会人物情感。
3.交流人物情感变化。
●玛琪
(1)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
提示:“鄙夷不屑”“讨厌”等词,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玛琪对于学校的厌恶,结合下文玛琪对学校的回忆,我们发现,玛琪厌恶的是反复考试的、机械的教育方式。
(2)“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老师呢?”“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提示:一连串的追问,说明玛琪的好奇心完全被激起,对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到惊讶,这也表现出对真人老师、专门上学的地方、相同的功课等学习方式感到惊讶、好奇、不敢相信,也表现出玛琪性格中的可爱之处。
(3)“我没说我不喜欢。
”玛琪急忙说。
她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是怎么回事。
提示:从玛琪“急忙”的语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率真可爱的小姑娘,虽然嘴上不停说着质疑的话,但心里却迫切想知道那时候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的。
●托米
提示:从托米在不断回答玛琪对老式学校的追问,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于自己提前知道书中内容的骄傲得意,以及对老式学校教育方式的推崇、喜爱。
4.对比读读第8~10自然段和2自然段,你会更加体会玛琪的心情。
提示:对比阅读,将未来的教育与玛琪想象中的“老式学校”做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未来的教育中学生只有冰冷的机
器人老师和一次次枯燥的测试,与我们现在充满人情化的教育截然不同,进一步体会玛琪对老式教育方式的喜欢、向往。
5.回顾开头:再读读这句话,相信此时你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提示:开篇用倒叙形式,以一个感叹句,充分表达玛琪对这本书以及书中所写教育方式的惊叹、激动。
6.现在谁愿意做玛琪,谁愿意做托米,我们再来展现一次他们的对话。
提示:此次分角色朗读,重在走进人物内心,感受玛琪话语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揣摩人物心理,品读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重要方法。
本文情节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因此可以结合人物对话品读人物的心理,进而读懂主人公玛琪对两种教育方式的态度。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其实本文作者也在通过人物对话与对玛琪学习方式的插叙,说明玛琪对两种教育方式的态度。
读懂人物心理的变化,也就读懂了人物的观点和态度。
)
四、提炼观点,畅想未来
1通过文章,你觉得阿西莫夫对于教育想表达怎样的观点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
(1)结合第23然段,解教育应该适应不同子的发展。
(2)结合第27然段受玛琪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羡慕、向往,理解教育不应该是冰冷机械的,而应该是有人情味、个性化、有趣味的;孩子们在学习中需要真实伙伴的陪伴。
2.如果请你来设计,你希望未来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
提示:
(1)引导以解决玛琪的烦恼为切入点。
(2)引导超越文本,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展开想象。
3.阅读推荐。
(1)本文选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短篇全集》,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阅读。
(2)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呢?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关联?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追问。
课后还可以读读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也许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思考角度。
4.科幻影片推荐:《超能陆战队》机器人总动员》《星际穿越》《火星救援》《流浪地球》。
(设计意图: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什么样的,是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任务。
在充分理解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后,引导学生透过书中人物,走近作者,探究作者想通过文本传达出的对教育的态
度。
进而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未来的学习方式。
这种想象正切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也为即将学习的习作做了充分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