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起步作文兴趣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5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起步作文兴趣的策略
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
邵秋
艳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深受师生们的关注。
但往往师生投入很大的精力,收效却微乎其微。
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就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学生最大的兴趣来源就是各项活动,通过尝试把实践活动与三年级起步作文结合起来,一段时间后,三年级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日益高涨。
【关键词】实践活动
兴趣引领
多元观察
读写结合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决不能让三年级的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的心理,做好学生起步作文的兴趣引领。
笔者尝试用实践活动教会学生写作文,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潜移默化,游戏激趣导写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
记得刚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没有过于着急进行语文教学工作,而是和学生畅谈了一番,了解班
级的情况,发现学生的词汇、语言很丰富,每个学生都能说上一二句,活泼、爱发言成了笔者对班级学生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用南京话背一首古诗或者唱一首歌,结果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兴趣。
在活动中,还出现了很多的小插曲,例如,广东话、福建话、苏州话全都冒出来了,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在活动结束后用总结的话语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时,学生都谈到了开心、快乐、愉快、高兴、新奇……
学生王某(节选):今天我真的很开心,邵老师让我们用南京话背古诗。
我没有立即背诵而是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猜猜我给邵老师提什么要求了?猜不到吧!让我来告诉你,我用南京话背完了古诗,让邵老师重复,结果邵老师半南京话半普通话地背下来了,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我偷偷观察邵老师的窘态,面红耳赤、嘴巴结巴、想说说不出来的样子很让我开心。
看到一向不很优秀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都写出了二百多字的作文,笔者给了他这样的评语:虽然你平时爱开玩笑,拿老师开涮,但你写出了
课程研究
点,提出了多元评价、过程评价,要求将学生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不只是看结果,更要看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平时学习
认真的学生,期末时可申请免试,学校根据记录评定,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免试生比100分更具荣誉感。
♪
XIAOXUE
JIAOXUE
YANJIU
70
2019/05
真情实感。
二、指导多元观察,活动激趣导写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
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开学一个多月后,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珍珠泉秋游,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无非是出去玩,他们一个个蹦跳着,但从一、二年级学生的春游、秋游情况看,学生无非吃吃喝喝,如何让学生在秋游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呢?首先要教会学生注意观察,观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不少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观察,从而导致他们在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写、无从下笔。
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在园内各处“游玩”,指导学生用手摸、耳听、眼看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第二天笔者读到了别具一格的作文。
学生张某某(节选):这时不知哪位同学唱起歌来,那池中的水珠竟也随着声音的大小而变化着。
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顿时雀跃起来。
他们有的高歌、有的鼓掌,都希望折腾出更大的声响让这水珠来附和我们的节奏。
谢谢你,美丽神奇的珍珠泉,今天你带给我们的惊奇,我们一定会收藏在心底!
这个学生观察角度很特别,用自己同学的欢快表现凸显珍珠泉水的“活”。
三、丰富阅读积累,阅读激趣导写
阅读是知识吸收、消化的积淀过程,而课外阅读又是课内阅读的合理延伸和补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阅读量越大,吸收、借鉴得就越多,语感就越强,久而久之就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反之,阅读面窄,知识信息量少,语汇贫乏,在写作时往往就会捉襟见肘,感到无话可说或无法表达,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寻找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作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班级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讲故事、知识竞赛、课外阅读指导课等方式,让学生大量地读书。
有指定阅读的书也有学生喜欢读的书,广读、泛读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一扇门。
学生汪某某(节选):聪明不被聪明误———读《列那狐的故事》后感:列那狐就像一个灵魂一样,天天陪在我的身边,我每天都沉浸在列那狐的世界,从它的身上我学到了课文中所得不到的知识,让我从无知走向智慧。
列那狐教会我敢爱敢恨,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恨丑恶、贪婪的现象。
感觉我就像一个大英雄,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列那狐在遇到危险困难时的沉着、冷静、机智、聪明,但决不伤害他人的精神。
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同桌、好朋友都因为我的痴迷喜欢上了列那狐这个机灵的小家伙,我们还在班级表演了一场列那狐课本剧,受到了热烈欢迎。
列那狐改变了我的生活。
四、加强读写结合,迁移激趣导写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把语文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因为课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加写作的素材,而且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亲身体会、搜查资料、情景再现等方式还会调动其写作的兴趣。
课文《西湖》《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等写景文,可以让去过的学生展现他们的照片风采并加以介绍,这样立即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结合着课文阅读,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写景作文。
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笔者带学生参观石榴园,课堂上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到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如何去写?就比较容易了。
学生刘某某(节选):我急忙把石榴切开,一看,一粒粒光亮、粉红色的果实像一粒粒粉红的水晶石,亮晶晶的,里面的一粒粒小白籽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粒粒果实紧紧地挤在一起,组成一队,像一串串螃蟹似的,一层接着一层。
石榴果实像一粒
课程研究
71
2019/05
粒玉米,果实很饱满,我剥下一粒塞进嘴里,里面的水分很足,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
我越吃越想吃,索性剥下一把石榴粒送进嘴里一嚼,清凉酸甜的汁水立即进入我的肚子。
短短的一学年已过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引领写作得到了体现,而实践活动的意义已经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班级已经有14个学生成功地成了《南京晨报》的小记者,更为可喜的是,他们还在《南京晨报》《金陵晚报》《南京日报》《江苏科
技报》等媒体上发表作文十余篇,由此班级写作的氛围更加浓厚。
相信这只是开始,在未来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探索,让作文在实践活动中舞“动”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实践活动成为作文精彩的“家”。
♪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培养学生起步作文兴趣的策略研究”之成果。
课题编号:Db0044)
XIAOXUE
JIAOXUE
YANJIU
“二度创作”让歌声更具感染力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
张建
英
【摘要】歌唱教学是深受孩子喜欢的高雅艺术,童声合唱圣洁纯净,被誉为“天籁之音”,它对学生审美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品特点,学会准确用声;提高艺术修养,正确处理“情与声”,实现声情并茂两大方面探索歌唱教学中对作品“二度创作”的实践与尝试,提高歌唱教学实效,让孩子们的歌声更具感染力。
【关键词】歌唱教学
分析作品
二度创作
有效教学
每一首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作曲家是写故事的人,而演唱者是讲故事的人。
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歌声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二度创作”。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给予创作作品更丰富、更完美的补充,它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
人肺腑,动人心弦,让歌曲通过演唱得到升华。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与学校合唱队指导老师,长期担任着小学歌唱教学与训练,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品特点,学会准确用声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深情厚谊,他们把情感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需要歌唱者去体会、去领悟。
歌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真,演
唱时就更完美动情。
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应该先将歌词反复吟诵,一方面感受歌词的寓意、韵律,另一方面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和思想情感。
然后深入歌曲旋律,从各音乐要素细细分析,体验音乐语言的艺术魅力,把握作品后再设计有效的歌唱策略,用相应的歌唱技能传递真情实感,只有深深打动自己才能更好打动观众,唤起情感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
1.抓细节、巧引导,让歌声更动情
优秀古诗歌曲词曲珠联璧合,语言文字的巧
妙、细腻也往往是音乐旋律最具感染之处。
抓住这些“细节”进行引导和深入,能让短小精悍的古诗歌曲在学生心中扎根,更是引领学生动情歌唱的有效催化剂。
课程研究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