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能取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麻,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能取效
升麻,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图经本草》对升麻的植物形态作了描述,书中云:“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为胜。
春生苗,高三尺以来。
叶似麻叶,并青色。
四月、五月着花,似粟穗,白色。
六月以后结实,黑色。
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
”
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阴脾经的引经药,凡补脾胃之药若不得升麻引经不能奏效。
李东垣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所创制的补脾名方中都配有升麻,比如补中益气汤。
方中的人参、黄芪为君,主补脾气,升麻为使,引药入经,诸药共同配伍才能发挥健脾益气的作用。
人参、黄芪、升麻三药配伍,是中医健脾益气的基本结构。
李东垣云:“人参、黄芪,非升麻引之,不能上行”。
这种配伍结构也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比如张介宾创制的举元煎、以及张锡纯创制的升陷汤,都借鉴了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方思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
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
胃引经最要药也。
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
若病发大便里急后重、小便长而数、或吞酸、或吐水、或作泻、或阳痿,宜方用升麻、柴胡引生发之气上行。
”
足阳明胃经循行于人体正面,从头走足,属胃、络脾。
升麻不但可以引补药入经,也可以升胃中清气,治疗阳明经气不利的头痛、牙痛,以及头面的皮肤风邪。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晋元帝时,西北流行“虏疮”,病人头面发斑疮,状如火烧,皆戴白浆,随后斑发周身。
葛洪教民以蜜水煎煮升麻,不拘时间饮用,并用棉花沾药汁洗疮。
《本草纲目》升麻条下附方:
1、卒肿毒起,升麻磨醋频涂之。
____《肘后备急方》
2、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
____《直指方》
3、口舌生疮,升麻一两,黄连三分,为末,绵裹含咽。
____《本事方》
4、热痱瘙痒,升麻煎汤饮,并洗之。
____《千金方》
附方中升麻所治疗的肿毒、喉痛、口舌生疮、热痱瘙痒,从病位来看都属于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部位,且都处于胃上;从病机来看,也都是阳明经气不利,感受风邪所致。
治以升麻发散阳明风邪。
此外,有的医家认为:“升麻其性升发,若下元虚者,用此升之,则下元愈虚,又当慎用。
”
/完/
长按下方,与我一起领略本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