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小学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搭建适宜的教育环境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学生的教育环境入手,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十分重要。
为此,我认为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调整教学模式。
静态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
要面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
教育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和发现。
2.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
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必不可少的因素。
要让学生有一个安全、互信、和谐的环境。
3.鼓励学生表达意见。
为了使学生主体性能够顺利萌芽,教师
需要给学生一个表达课堂意见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在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感到非常投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比如小组或个人制定一些学习设计,然后再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或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采用情境式教学
教师为学生营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情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逐渐发现和掌握的过程。
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体性的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的大脑是处于发育期,他们不仅需要理解数学知识,还需要实践动手。
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参加许多活动,建立实例,不断的推敲正确答案。
只有通过实践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之后才能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中,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难度,通过和同学讨论来促进思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
教师需要从适宜的教育环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情境式教学、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注重思维过程等方面加以关注,让学生主动起来,探索发现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只有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法,才能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