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课后作业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
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
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保持着顽强生命力
2.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3.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

据此推断,上述五省()A.城市化进程加快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C.轻工业相对发达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4.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

”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5.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1920年,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大楼建成,来自全国的物产商品展览会多次在此举行。

同时,总商会亦开始办起自己的图书馆和杂志,创建公益性商业学校,对青年职员或学徒进行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

这些举措()
A.实现了上海工商业的均衡发展B.借鉴了商帮地域整合的成功经验
C.利于增强民族工商业的竞争力D.推动全国统一工商社团开始建立
7.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

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

这一现象反映了()
A.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8.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9.下面是1929—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

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10.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

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

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
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B.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D.农村革命根据地壮大
11.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接收日本纱厂后,全部改为国营。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12.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1865年由英商佛南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

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材料二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

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

1937年2月生产出了
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

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

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答案: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排除A项;材料涉及各类资本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投资情况,没有涉及重工业资本和轻工业资本的对比,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外国资本在1914~1920年间投资减少,没有体现占据主导地位,排除;从1894年到1920年民族资本的投资保持较大比例,故体现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D项正确。

2.答案: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

3.答案:C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A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B项错误;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远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C项正确;政府的鼓励显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女工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4.答案:A材料中“如确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的功效……抵制许多日货”的信息说明该报纸社论还在坚持实业救国思想,故A项正确。

5.答案:B“经济奇迹”指的是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春天”。

6.答案:C由题目中上海总商会展览全国物产商品、创建商业学校和“对青年职员或学徒进行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可知,是在提高从事商业职员的素质和水平,这些措施利于增强民族工商业的竞争力,C项正确
7.答案:A据材料可知,吴蕴初借发展“国货”打开产品销量,反映了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故A符合题意;B、C、D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8.答案:C轻重工业发展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的统计角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机械”进口增加,“棉制品进口”和原料“出口”下降表明国内工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与材料中“1
931年”不符,数据变动表明绝不是迅速萧条,故D项错误。

9.答案:A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B项错误;C项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是客观原因,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对日本的经济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项正确。

10.答案:D从材料中的时间提示“1933年底”和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职能的变化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蒋介石大力围剿红军,需要更多的军费,D项正确
11.答案:A材料中国民政府将原本属于人民的敌伪产业收归国有,体现了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

材料中未体现荣德生主张国民党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企业改为国营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的结论,故D项错误。

12.答案:(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条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状况: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3)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币制改革、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

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4)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众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政府的决策。

(任答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