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系悬壶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系悬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分析小说中细节,感知姚五医生形象;赏析本文,初步了解小小说篇幅短小、构思巧妙、结尾新奇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文本语言的细节,感知形象理解文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形成自己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感知姚五医生并非神医只是常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形成自己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命系悬壶”解题
1.“悬壶”词义:
《后汉书•费长房传》中说:“费长房曾为市掾。

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

长房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因向学道。

”在这个故事中,卖药的老翁是个神仙。

后因称行医卖药为悬壶,旧有“悬壶济世”之说。

“悬壶”在此句中也可做名词,解为行医的人。

2.“系”词义:
“系”的本意为“拴”即“捆绑”。

由此引申为维系,联结。

3.提问,对“命系悬壶”的初步理解:
病人的性命系于行医的人,即病人的性命是被行医的人维系的
设计意图:从字义入手,初步理解题目含义,引发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姚五医生在人们心中形象
1.读课文,回答:姚五医生在乡亲们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预设答案:名医,神医
2.乡亲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在文中找到原因,划出来。

预设答案:
1)医术超凡:如名字治病、死人医活、让活人死;
2)医德完美:不为名扰,专心治病;不为利动,一心救人。

3.乡亲们怎样表达对姚五医生的情感?
预设答案:为他祈祷,愿他长命百岁。

引申:人们对他极其崇拜,在心中将他奉为神医膜拜。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从文字表面了解人物形象
三、深度探究:姚五医生名实相符吗?
1.乡亲们的美好祝愿有没有实现?
预设答案:没有,五十岁死了。

引申:小小说重要特点: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2.乡亲们心中的神医怎样死的?
预设答案:不是膈食病,是长期吃斑鸪鸪积累毒素中毒。

追问:他自己有没有判断出来?
3.细读文章。

思考人们心中的姚神医到底医术怎样,他到底凭借什么被奉为神医?
预设答案:
1)世传名医,如治疗膈食病的祖传单方;
2)为他人治病的种种神迹,或传说或作用不大;
3)治疗自己,诊断有误;
4)吃饭挑剔,不全是为百姓着想;
5)他不相信自己的医术,而是信命。

引申:他并无神迹,且有性格缺陷,只是个常人。

设计意图:质疑从文字表面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多角度解读主题
1.姚五医生临死时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我们怎样理解“命系悬壶”一词。

(提示:哪些人的“命”系于“悬壶”?)
1)世人的生命系于行医的人,即世人的生命与医生联系在一起,——由此也可以衍生出“世人将自己的生命总是和医生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意思;
2)医生的命运系于行医,由此也可派生出“医生的命运被自己的行医(医德医术)维系着”。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指导现实生活
2.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你感悟到什么道理了吗?
预设答案:
1)姚五先生是有信仰的人,面对纷繁世界能够泰然处之。

但是姚五先生信命,认为自己是“命系悬壶”,结果这种信念限制了他,他能给别人开药都可以治好膈食病,自己却无法超越。

2)神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生命完全寄托别人身上。

当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陷入到盲目崇拜的误区之中。

设计意图:结合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深层次理解题目含义。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谈阅读感悟的环节的预设答案是1)、姚五先生是有信仰的人,面对纷繁世界能够泰然处之。

但是姚五先生信命,认为自己是“命系悬壶”,结果这种信念限制了他,他能给别人开药都可以治好膈食病,自己却无法超越。

2)、神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生命完全寄托别人身上。

当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陷入到盲目崇拜的误区之中。

在课堂上,学生的理解的确超出了我的预设,有的学生谈阅读时要质疑、有的学生谈个人喜好和健康,这些想法很独特,当然也很有道理。

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和质疑,进而分辨文中的细节背后蕴含的意义,多角度的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示:理解作品并不是去寻找作品固有的一个标准意义,面对任何文本都开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得出可以指导自己的结论。

(二)待改进的反面:开放结论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务必把握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度,设计问题时要围绕文本的主要寓意和主要特征展开,不能对学生的任何结论都与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