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_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朵昙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封,北宋帝都汴京城,黄河南岸平坦低洼所在。

正午的阳光剑一般地划破黄河水波,猛然飞溅出一段历史的暗痛。

在北宋汴京时期,这里曾有一处华丽富贵的文化景观,曾有一座举世惊叹的皇家园林。

这文化景观便是宋代著名皇家园林——艮岳;那永远疼痛的历史便是令北宋王朝终结的“靖康之耻”。

其时,豁露的汴京城,一直横陈于北方强敌铁蹄之下,没有天然屏障,也失却了铜墙铁壁的国防,泥土伴着泪水的蹂躏践踏只是对方三四天的骑程。

艮岳,
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朵昙花
文/谢天开
阅读地球
GEOGRAPHY
《外城之图》,选自南宋陈元靓《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宋刊原刻本已佚,这是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主要表现宋代汴京城阙,绘有外城、内城、大内三部分。

因图中标有万岁山,再根据“艮岳位于汴京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可基本判断艮岳的位置应在图中阴影区域内
突兀惊现
我们见过《清明上河图》里的繁荣,那是民间汴京城的昌盛,但无法瞻仰艮岳的崇丽,那是看不见的皇家园林韶华。

艮岳开启了真正意义上中国皇家园林的先河,如后来明清的大型皇家园林,而在以前的只
史有红粉亡国之说,园林也潜具女性的阴柔之质,
后世视艮岳为亡国之孽!
史有红粉亡国之说,园林也潜具女性的阴柔之质,后世视艮岳为亡国之孽!
但,那一场壮丽的皇家造园活动,当初却是一场非凡的梦,一场中国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的艺术之梦,他独步天下,只是选错了时间与地点。

昙花一现,飞鸿踏雪,艮岳作为历史景观文化残留青卷。

能叫做“囿”或者“苑”。

“囿”与“苑”都有强烈的农耕种植或游牧狩猎的残痕,皇家活动多为娱乐军事功能,但艮岳的筑园,第一功能就是审美娱乐——这绝对是那位天纵艺姿的书画家皇帝艺术之梦的大手笔!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由皇帝本人亲自设计、亲自指导施工的大型皇家园林。

它体现了家国意志,
开封市卫星影像图
也是作为艺术家皇帝个人情感的寄托与才情抒写。

艮岳,宋政和七年(1117年)动土,宣和四年(1122年)完工。

以倾城倾国倾天下之力,花费六年的光阴,让平洼的开封城东北角凭空增添一座大型皇家御园,一座北宋王朝的文化景观。

艮岳,初名凤凰山,又名万岁山、寿山,或阳华宫,位于汴京城东北隅。

“艮”是卦名,《易·说卦》中称“艮,东北之卦也”,宣和四年,徽宗自为《艮岳记》,说因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

艮岳御园面积约750亩。

艮岳主峰万岁山,周围达10余里,最高峰达90步,位于园东,可从被誉为“有蜀道之难”的栈道上下交通。

于是,在坦荡如砥的汴京的东北角,突兀眼前惊现一座似画如诗、若梦幻一般的城市山林,放射着眩目的光晕,连它的设计者宋徽宗本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得意,摇头晃脑地吟出如下的句子:
“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


好一个“并包罗列”,中国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髓理念,在艮岳变成了超前的宏大现实,好一个无中生有的生花妙笔!
书画皇帝
对于北宋后期赵佶的盖棺定论,《宋史·徽宗本纪·赞》说:“疏斥正士,狎近奸谀……溺信虚无。

崇饰游观,困竭民力。


阅读地球
GEOGRAPHY
《听琴图轴》,宋徽宗赵佶作
,图上弹琴的就是赵佶,
下面右首红袍低头静听的是赵佶的大臣蔡京。

画面充分表现出了凝神静听的氛围,足以引人领略到园林的幽静
从政治上说,他算是一个低能儿。

这不能怪他,是历史的阴差阳错将他推上皇帝的龙椅。

但是文化上的赵佶,则是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书画家和画坛的领袖。

他自己说:“朕万机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

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就是别开书风。

这位杰出的皇帝书画家,在画风上既沾染蜀派黄荃父子的“黄氏体制”,又承继徐熙、崔白等人崇尚清淡、不重色彩水墨渲染的传统,在绘画,尤其是工笔花鸟方面达到了很高成就,传世作品有《写真珍禽图》、《腊梅双禽图》、《枇杷
迁。

这一制度于文士学子,显然吸引力巨大;于民间,则引发对绘画的空前热情;于后世,更是影响深远。

元末夏文彦《图绘宝鉴》及补遗、续补,共收著名唐代画家192人、五代110人、宋代853人、元代190人。

从以上数目来看,宋代名家几乎为唐五代总和的两倍多,是元代的四倍。

其时,民间嗜画之风炽盛,深入社会各阶层。

当时汴京开封的城市笔记者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宋家生药铺,铺中两壁皆李成所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由皇帝本人亲自设计、亲自指导施工的大型皇家园林。

《雪江归棹图》,宋徽宗赵佶作,该卷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

艮岳风景虽已不在,但是从艮岳主人的山水书画作品中还是可以见其情致
山鸟图》等。

其中《写真珍禽图》逾九百年后,在北京的嘉德拍卖会上创下了中国画售出天价:人民币2350万元。

宋初设立画院,授予画家官职,待遇优厚。

徽宗时不仅画院兴盛,画师的地位更是空前提高。

那段至今都叫天下画家钦羡不已的幸福时光,曾在中国绘画史上大放异彩。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特设画学——即国家绘画专业学院,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皇家绘画学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学院。

学院以画取士,入院学生也是要考综合素质的,“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在专业上“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


入学后,又将人分成三舍三等,按其考绩升
画山水”;《梦梁录》中有:“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足见以画入仕的宋代画坛之盛,因而构成了被誉为中国农耕文明文艺复兴时代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于是,对于艺术造诣极高、笃信道教的赵佶来说,追求人间的洞天福地,集天下名山大川之奇绝便成了他的全部审美理想了——还有什么事情能挡住这位皇帝画家实现他的宏伟蓝图呢?
原始动机
如果从文化景观论的角度来考察艮岳的曾经存在,我们会得出另一种解释:人类居住的大地,不单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塑造”的
对象。

我们会发现艮岳是必然要产生于宋徽宗为人主的北宋王朝末期的,在那样的文化地理情境之中,在艮岳的诞生演变过程中,呈现出这样的典型意义:“文化是动因、自然条件是中介,文化景观是结果。


艮岳大兴土木的最初动机,与赵家皇室的子嗣有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嗣为古代华夏男性最大的心理焦虑,何况当上了皇帝的男人。

对此,宋人张淏《艮岳记》解释得最为清楚:“徽宗登极之初,皇嗣未广,有方士言,京城东
阅读地球
GEOGRAPHY
置介亭立于万岁之上,成为群峰的收束焦点。

这有点类似今天北京颐和园万佛山上的佛香阁。

节假日里,万岁山森林公园都会上演丰富多彩的节目。

一位艺人正在舞动莽蛇 图/李俊生/CFP
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傥少增高之,则皇室繁衍矣。

上遂命土培其冈阜,使其稍加于旧矣。

而果有多男之应……”
这是说在风水上,黄河边上的汴京地势平缓,东北方向更为天然缺陷,阴气极盛,应将改造。

于是宋徽宗赵佶在有了这一初始强烈的雄性荷尔蒙动机之后,便将自己全部的审美理想付诸艮岳的设计蓝图之中。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那命名为艮岳的山峰,象征着雄起的阳具,不过那终为园林假山,恐不堪托付起这般沉重的梦想。

万岁山森林公园里残留的古城墙遗址
宏伟蓝图
在艮岳建造工地,头戴直镤帽的皇帝赵佶,在后宫姘妃、宦官们的前呼后拥下,黄帏罩遮住阳光,四处指点,倾情演绎他的才情与修养,所有的人都在俯首执行他的圣旨,迅速而高效。

“按图度地”,就是按照宋徽宗精心构想的山水景色绘图,并作为施工的蓝图。

艮岳的设计主题鲜明,远近的景区布局安排,悉符山水画理。

全园以主峰万岁山为各景中心,以万松岭和寿山为宾辅,形成主从关系。

置介亭立于万岁山之上,成为群峰的收束焦点。

这有点类似今天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如此一来,园东的万岁山与东南的寿山,二峰并峙;南山之外的小山,也横亘二里,与中部的万松岭一同构成层峦叠嶂之势,相互开合崎角,或为深谷或为险峪;三山相交处有雁地,以汇众岭之水;水有缓流,有瀑布;周围种中草药以示长生不老,辟农舍以示心悬天下。

作为万岁山的陪衬,万松岭与寿山的高度与体量都较小。

三山各具风致,或林麓繁茂,或峰峦起伏,或奇石罗列。

艮岳布置高下有致,动静得宜,让人徘徊其间,犹身处于名山大壑、幽谷巨岩之中而感叹不已:“万形千状,不可得而备举也……皆物理之自然,岂人力之所能?”(李质:《艮岳赋》)
艮岳山中有大洞数十,以石灰岩石置于其中,自生云烟,俨然真山。

在山洞处理上,模拟生态,最奇妙之处为“其洞中皆筑以雄黄及卢甘石,雄黄则避蛇虺,卢甘石则天阴能致云雾,滃郁如深山穷谷。

”(周密:《癸辛杂识》)
苑中景物,都有品题。

如山之东有萼华堂、八仙馆、紫石岩、栖具嶝、览秀亭、龙吟堂。

山之西有药寮、西庄、巢云亭、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亭、罗汉岩 不禁让人联想到后世的《红楼梦》里的品园文字、颐和园长廊中的水墨丹青……至于理水方面则更为巧妙,除了在园中平地凿大方沼,作凤池、雁池两静水之外,还可“车驾幸临,则驱水工登其顶,开闸注水而为瀑布。


在植物种植上,可以说是“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于斯尽矣。

”有苏州、杭州、湖南、
广东、四川等地的枇杷、柚橘、槟榔、荔枝、楠木、文竹等奇花异木。

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珍禽异兽莫不毕集于此,鹤鸣九阜,鹿鸣呦呦,野趣盎然。

艮岳突破了秦汉以来皇家苑囿“一池三山”的呆板陈旧,而以山水为主题营构园林。

园中的建筑兼具使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园中的珍禽奇兽不再供狩猎之用,而是仅为增加自然情趣,成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天被改了,地被换了,艮岳注定要成为北宋汴京开封城夺目抢眼的一道风景。

万岁山森林公园内部一角
在金兵南下攻城的时候,遗弃在发运途中的部分太湖石
成就了江南园林中的珍贵景观,图中的“冠云峰”就是苏州留园中的一大特色,乃太湖石中绝品,与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江南园林三大奇石,均为“花石纲”之遗物 图/于祥/CFP
巧取豪夺
以人工掇山叠石为全园主体建筑和景物中心的艮岳,其叠石量需求量之大,质量之高,在中国造园史上当居首位。

正如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前世叠石为山,未见显著,宣和艮岳,始兴大役。

”可见其叠石工程之浩大史无前例。

而其掇山叠石的考工也属登峰造极之作,连宋徽宗这样挑剔的皇帝也大为满意。

他在《御制艮岳记》中这样赞叹:“峰峦崛起,千叠万复,不知其千里,而方广无数十里。

”“四向周匝,徘徊而仰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崖之底,而不知京邑空旷坦荡而平夷也!”
真是“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如此搬运之功,只有倾天下之力举家国之功才能实现。

阅读地球
GEOGRAPHY
宋徽宗不仅为书法兼丹青圣手,也是一位奇石品鉴专家,他画的一幅传世之作《祥龙石》就是证明。

他大约读过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太湖石记》的名句:“石有聚族,太湖为佳”。

因此,在政和年间决意兴建艮岳的时候,就下旨命令能臣悍吏朱、蔡攸在江浙一带大量采集太湖花石和天下的奇花异木、珍禽异兽。

同时委派思精志巧、多才多艺的宦官太尉梁师成作为工程总监督办,专门为自己掇山叠石,打理百工技艺,辨别九州之珍产。

花石纲
“善致万钧之石,徙百年之水者,朱父子也。

”这是宋蜀僧祖秀在《华阳宫记事》中的评论。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朱的霸悍与狡狯,艮岳最终是不会落成的。

朱父子出身苏州太湖边,其善治园囿的才能是蔡京发现的,并给予官职。

后来,朱得知徽宗性喜花石苑囿,便投其所好,专门寻取浙中珍异花石进贡。

后来年年岁岁不断增加,舳舻相衔于淮汴之间,而这些运输花石的船队被称为“花石纲”。

朱为徽宋采石可以说已经达到病狂程度。

他是从两个方面取石的:第一,只要是好的奇石,不管是在江湖不测之渊,还是在巉崖陡峭之上,他都要“百计以出之,必得而后已。

”这是取之自然天地。

第二便是搜查于民间。

只要士民家的一石一木稍有模样,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反叫人家护视,若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

到了搬运的时候,必定要撤毁人家的屋子与围墙。

为了将太湖石完好无缺地运抵汴京,朱可谓绞尽脑汁。

因为高大多窍透空的太湖石经长途运输极易折断,因此需先用胶泥填实孔窍,加上麻筋包裹,然后在日光下晒硬。

起运时先用大木为车,再置于舟中。

运抵汴京后,浸泡水中,旋
去泥土,省工省力。

朱搬运的最大的一座巨型太湖石,采自无锡鼋山,高四丈有奇,广得其半,玲珑嵌空,窍穴千百,专造大舟以载之,挽以千夫,
凿河、断
面力面力面力面力面力面力面力面力
桥、毁堰、拆闸,数月方至京师,徽宗见之大喜,赐名“昭功敷庆神运石”。

“困竭民力”。

在宋徽宗赵佶以最浓厚的兴趣营造他的艮岳时,民间却被搅得鸡犬不宁,苦不堪言。

《水浒》中青面兽杨志,就是遇风翻船失了花石纲,以至流落街头卖刀的。

花石纲也是激起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

对此连蔡京都感到太过分了,赵佶也病其所扰,曾要朱收敛一些。

规劝归规劝,艮岳总是急需花石的,天字第一号工程。

呜呼哀哉
风风雨雨,日落日出。

就在艮岳落成十余年,艮岳山上的奇花异木郁郁葱葱渐成气象时,北宋王朝的气数却已尽了。

契丹辽亡后,女真金强大。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无力主持朝廷大政阻止金兵南犯,被迫下罪己诏,让位于儿了宋钦宗。

第二年,即靖康元年,金人兵临城下,又逢大雪盈尺,城中补给断绝,新即位的钦宗不得不诏令自毁江山,在艮岳“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篱”,“是日汴京百姓奔往无虑,十万人台榭宫室悉皆拆毁,官不能禁也。

”并且,“取大鹿数百头杀之,以啖卫士。

”“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

”(宋张淏《艮岳记》)
余烬袅袅,鹿鸣嗷嗷;十万珍禽异鸟,扑腾汴河,水浪惊溅,不尽悲凉……
劫后余波,岁月沧桑。

待女真人在燕京定都,改名中都后,一些精美的太湖石又千里迢迢转辗运送到中都,置于琼华岛上妆点景色——近九百年后,我们可以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内见到伊们洗尽铅华的容颜。

徽、钦二帝及皇室千人被掳往天寒地冻的北方……在解送途中,时年四十五岁的赵佶哀吟诗词《眼儿媚》一首: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他一定是在回顾他的那座辉煌盛大的艮岳,可谓悲怨无比,家山无望!这便是靖康之耻。

至此以汴京为帝都的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灭亡了。

战争从来就毁灭艺术,外患的祸水倾刻覆顶。

青烟袅袅,华贵的楠木树成为焦炭灰烬,不出半月光景,中国造园史上的第一座著名皇家园
林艮岳就湮灭了。

《祥龙石图卷》,宋徽宗赵佶作,一看到它自然让人想起花石纲故事。

画中仅是一块太湖奇石,但是它玲珑剔透,棱角凹凸,起伏分明,成为皇家花园的点缀 图/笑云/CFP
“困竭民力”。

在宋徽宗赵佶以最浓厚的兴趣营造他的艮岳时,民间却被搅得鸡犬不宁,苦不堪言。

面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