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新时代青年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与新时代青年使命
侯鉴洋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更是一场伟大的青年运动。
心怀爱国热枕和远大理想的
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摸索救国真理,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们肩负着不同的使命,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学生通过激烈的革命手段对抗外敌,推翻反动政权。
在和平建设年代,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准备。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对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五四运动;青年使命;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侯鉴洋(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年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百年沧桑,五四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一代强烈的社会担当
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同时也击碎了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出现了丧失民族信心的民族危机。
在五四运动以前,青年知识分子曾在多方面寻求变革的出路,无论是军事上的强兵救国,还是经济上的富国救国,抑或是技术上的实业救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无一例外的相继失败了。
在此基础上,先进的知识分子经历了长期艰难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中华民族日渐衰落的原因——思想观念的落后。
因此,先进知识分子将目
光转移到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来,从具体深入到抽象,从物质深入到精神,义无反顾地发起了反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文化启蒙运动。
从此,中国迎来新的思想解放时代,同时也是中国青年群体觉醒的时代。
数十万青年学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为了救亡图存,毫不畏惧军阀的镇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主张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科学精神取代封建蒙昧主义的腐朽迷信,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青年。
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不仅是与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科学技术,更主要的是与封建蒙昧主义相对立的科学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理性主义。
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民主,不仅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更是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的反对封建专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民主思想,一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各种自由平等权利的民主。
五四青年始终以巨大的勇气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先进青年受任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为了救亡图存,承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第32卷2019年10月
Vol.32Oct.2019
起振兴祖国与民族希望的重任。
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南。
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青年的思想领袖,李大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刊物深刻地影响着新一代青年,李大钊强调“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1],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唤醒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体现了青年们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觉悟。
先进的革命观念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激发出广大青年无限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
先进青年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是启蒙思想的引领者,是革命实践的主力军。
五四时期先进青年的光辉事迹,为日后一代代青年坚定信念、实现价值树立了光辉典范。
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使命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青年的历史使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高度重视青年,将青年看作是祖国的希望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曾将青年人比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将希望和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
邓小平把培养青年一代看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所在,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成功“就看我们能够不能够发现一批年轻人”。
[2]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3]胡锦涛指出,“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开创未来”。
[4]习近平同志更是满腔热情地寄期望于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5]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青年是中国革命的先锋队,是推动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
在救亡图存的紧要关头,先进青年以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
先进青年们意识到革命运动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仅仅通过学生的力量无法完成革命,于是他们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一同推动中国革命,使五四运动迅速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爱国斗争。
满怀激情的青年改造社会的运动是自发的,
需要先进阶级和政党的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后使青年运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早期革命中,参与者大多为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青年农民运动始终是青年运动的薄弱环节。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农民运动,激发了青年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九一八事变”时期,抗日成为青年的时代重任。
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全民抗战政策,游行示威并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广大青年将满腔爱国热情化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行动,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此,青年的社会活动从政治领域转向了经济领域,从农村转向了城市。
广大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很多平凡的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肯干,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热情,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
三、新时代青年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党的十九大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成为新时代青年运动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6]。
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自觉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弘扬五四精神,需要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我们夺取伟大胜利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理想信念,使中国不断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青年一代应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国道路,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想,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弘扬五四精神,需要新时代青年刻苦锤炼本领。
一方面,新时代青年们要刻苦学习知识,崇尚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坚持科学理性的实践观。
新时代青年们只有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一代代青年共同艰苦奋斗。
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新时代青年们艰苦奋斗,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新时代青年们艰苦奋斗,新矛盾的变化更需要新时代青年们艰苦奋斗。
弘扬五四精神,需要新时代青年牢记使命担当。
生活在伟大的变革时代,面临新的时代发展主题,每一个青年都应有自己的使命担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复兴,是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复兴。
首先,新时代青年们担负着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政治使命。
新时代青年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此外,新时代青年需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呼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建设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
其次,新时代青年们担负着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使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们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创新创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顺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态势,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新时代青年们担负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自信,离不开新时代青年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践行。
最后,新时代青年们担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使命。
面对着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新时代青年应呼吁人们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升环保意识和使命感,为建设“美丽中国”倾尽全力。
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汲取五四精神内涵,始终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和时代担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李大钊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2.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6.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