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古诗文默写。
(1)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
(杜牧《清明》)
(2)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小语在做数学题时尝试了多种解法都找不到思路,随手在图形上添加了一条辅助线就解出来了。
不禁
的
令人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语与小文即将分别却不知何时相见,小文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的感慨,小语却乐观地宽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两人随后到公园散步,小文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有所好转。
【答案】①. 牧童遥指杏花村②. 苔痕上阶绿③. 山重水复疑无路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⑤. 相见时难别亦难⑥. 东风无力百花残⑦. 海内存知己⑧. 天涯若比邻⑨. 几处早莺争暖树⑩. 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注意“牧、遥、苔、疑、暗、残、己、涯”等字要正确
书写,描写生机勃勃的春景的诗句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根据语境作答。
中考在即,为了提醒学生珍惜时间,激发学习热情,徐州市某中学准备举行“古人智慧·时光印记”主题讲座,以下是小语准备的宣传单文案: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在钟表尚未普及的岁月里,古人是如何巧妙héng()量时间流转的呢?实际上,古人一般白天用日晷,晚上用漏刻。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太阳钟,日晷通过观察太阳光影的变化来(A)计量时间,而漏刻则是依赖水均匀滴落以计算时间。
壶中刻箭徐徐滑动,每一格刻度都见证了流逝的光阴。
除此之外,还有浑天仪等具备机械动力的计时器,可以神奇地展现星xiù()运动。
古代的计时方式充满了智慧与生活哲学,无论是利用自然力量的日晷,还是借助物理原理的漏刻,都揭示了古人对时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它们不再是科技的体现,更是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交融。
在现代精准计时技术面前,这些传统计时方法更显得(B ),让我们共同怀有这份对时间的敬畏,让时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1)小语有两个字不会书写,用拼音代替,请你写出正确的汉字。
héng ( )量 星xiù( )
(2)小语在A 、B 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你帮她选出合适的词语。
A .精确 准确 B.不可或缺 弥足珍贵
(3)小语一不小心将画线句写成了病句,请你帮她修改成正确句子。
(4)小语想写出如下内容,附在宣传单上,但顺序乱了,请选择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日月星辰为标记,刻漏沙漏定昏晓。
②古人计时蕴深智,观天测地巧安排。
③时光流转印智慧,启迪后人共未来。
④生活哲学融点滴,智慧传承显胸怀。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5)在研究计时文化时,小语发现了两个有趣的字,准备和小文分享。
①“莫,日且冥也。
从日在茻中。
”——《说文解字》
小语观察下面的左图“莫”的演变过程明白了“莫”的意思,太阳落到草丛中,即日暮,是“暮”的初文。
② ,明也。
从日见一上。
一,地也。
”——《说文解字》
请你依据所给材料,思考横线上应是哪个字?并结合下面的右图,说说这个字的含义。
【答案】(1) ①. 衡 ②. 宿
(2)精确 弥足珍贵
(3)关联词使用错误,使语义表达有误,把“不再”改为“不仅”。
(4)B
(5)“旦”字。
(指事字)上面是太阳,下面是地平线,表示的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景象,意思是早晨太阳出来天亮。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衡量:héng liáng ,①称物体轻重。
②比较;评定:~得失。
③斟酌;考虑。
的
星宿:xīng xiù,我国古代指星座,共二十八宿。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精确:极准确,非常正确。
准确: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或事先的要求。
结合语境,此处与“计量”搭配,形容极准确计算时间,应用“精确”;
B.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
贵,含褒义。
结合语境,此处形容传统计时方法显得十分珍贵,应用“弥足珍贵”。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不再是……更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不再”改为“不仅”,与“更是”构成递进关系。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这是一道要求根据逻辑顺序将四句关于古人计时智慧的描述进行排序的题目。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开头,即引入话题的句子。
在这四个选项中,②“古人计时蕴深智,观天测地巧安排。
”显然是对古人计时方法的总述,因此它应该是开头。
接下来,我们要找到与②相衔接的句子。
①具体介绍了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计时的,所以应该紧随②之后。
然后,我们寻找下一个逻辑上连接的句子。
④“生活哲学融点滴,智慧传承显胸怀。
”这句话提到了生活哲学和智慧的传承,这似乎是在总结古人计时方法的意义,因此应该在介绍具体计时方法之后。
最后,③“时光流转印智慧,启迪后人共未来。
”是对整个话题的总结,强调了古人计时智慧对未来的影响,因此它应该是结尾。
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古人计时蕴深智(总述)→日月星辰为标记(具体方法)→生活哲学融点滴(意义)→时光流转印智慧(总结)。
故选B。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
根据“___,明也。
从日见一上。
一,地也”可知,该字由“一”和“日”组成,故该字为“旦”,再观察图片可知,甲骨文和金文的“旦”都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太阳,下面是地平线,“旦”是指事字,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本义是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早晨)。
二、阅读(55分)
(一)(14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①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②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③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选自《宋史·赵立传》)【乙】
(窦宪)分遣副校尉阁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鑫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④。
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棠驼百余万头。
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
宪、乘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⑤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⑥,熙帝载兮振万世。
(选自《后汉书·窦融列传》)
[注]①擐(huàn):穿②捽(zuó):揪。
③磔(zhé):古代一种酷刑。
④私渠比鞮海:地名。
⑤夐。
(xiòng):远。
⑥嵑(jié):古同“碣”,碑石。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书上书谏寡人者
B. 立数有战功扶苏以数谏故
C. 遂临私渠比提海把酒临风
D. 去塞三千余里睨之久而不去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2)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6. 下面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侧重写赵立作战的勇猛,而【乙】文侧重写窦宪的作战功绩。
B. 我们也可像【乙】文一样,给【甲】文中的赵立刻石勒功,以表忠烈。
C. “燕然未勒归无计”就是运用了【乙】文中的典故,两者表达意思相同。
D. 【甲】【乙】两文均是对外抗击侵略的故事,都体现了忠君报国思想。
【答案】3.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4. B
5. (1)于是组织乡民全部为兵,终于收复徐州。
(2)同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作战,大败敌军。
6.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善长骑马射箭,不喜欢歌舞女色钱财名利,与士兵均分官府发给的粮米。
“善骑射”表示某人擅长骑马和射箭,这是一个完整的描述,所以可以在此处断句。
“不喜声色财利”中,“声色财利”是并列结构,共同作为“不喜”的宾语,所以“不喜声色财利”应该作为一个整体“与士卒均廪给”表示该人与士兵们平均分配粮食和物资,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正确划分为: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读书/奏疏;
B.均为“屡次”;
C.靠近/到,面临;
D.距离/离开;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乃:于是。
尽:全部。
复:收复。
(2)句重点词语:与:同。
于:介词,在。
大破:大败。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两者表达意思不相同,一个是功成名就,一个是功名未就;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果敢英勇附属军籍。
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盗贼群起,赵立多次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进攻徐州,王复据险坚守,命令赵立督战,赵立身中六箭,战斗更加勇猛。
徐州城刚开始被攻破时,赵立和金兵展开巷战,抢夺城门想要逃出。
金人把他击昏,半夜时下了小雨,赵立得以苏醒,于是杀死看守,暗地组织乡民做收复州城的计划。
金人北归,赵立率领残兵阻截金人,切断金人的归路,夺取船只黄金布帛数以千计,军队的士气再次振奋。
于是组织乡民全部为兵,终于收复徐州。
赵立的家先前在徐州已被残害,他单骑一人进入楚州。
他为人性直刚强,没有读过书,天性忠义。
善长骑马射箭,不喜欢歌舞女色钱财名利,与士兵均分官府发给的粮米。
每次战斗他都穿上铠甲,戴上头盔冲在前面,有退却的人,他就揪住斩首。
他仇视金人,每次谈到金人都会咬牙切齿,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枭首示众。
由于这样忠义的声名,远近都钦佩他,金人不敢直呼他的名字。
报丧的通知传来,朝廷中止上朝。
赵立的谥号为忠烈。
乙
于是窦宪分派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人的精锐骑兵一万多人,同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作战,大败敌军。
匈奴军队溃败,单于逃跑,汉军追击各部落,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
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人口、马、牛、羊、骆驼等一百多万头。
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首领率领部众投降的,前后有二十多万人。
窦宪、耿秉于是登上燕然山,离边塞三千多里,刻石记功,纪念汉朝的威德,命令班固作铭文,铭文的词句是:显赫的王师啊,出征到边远的地方,消灭了凶恶的敌人啊,一直打到天涯海角。
地域是那么遥远辽阔啊,横贯大地,在神山上封神祭天,在高山上建立高大的石碑。
振兴大汉的皇帝啊,功绩将永远流传万世。
(二)(4分)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①,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①白虹:喻指钱塘江潮。
7. 分析本诗蕴含的丰富情感。
8. 简要赏析“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答案】7.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伟观(雄伟奇丽的钱塘江潮)的赞叹(惊叹)与热爱之情。
情感词“赞叹或惊叹、热爱”。
)
8. 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震撼)的作用,写潮头过后的情况,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衬托了水势、浪头的巨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这首诗的大意为: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的
作者通过白色长虹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雄伟奇丽的钱塘江潮的赞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意思是: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这两句是写潮头过后,满江涌动潮水的景象。
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令人心震撼。
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这是侧面描写,进一步渲染、衬托了水势之猛、浪头之巨大。
(三)(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
今天的教育者或许无法精准预测未来复杂交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人工智能这个正在巨变的因素,但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使其无论面临多么复杂难测的境遇,都能用坚定的价值理性做出独立判断,并妥善地加以应对。
二是要重视建构机器智能高度发展后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坚守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初心,就必须将其建立在人类伦理道德规约之下。
同时,人类伦理道德体系也须随着文明形态的变化而实现相应的进步。
三是要转向对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人机协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情感能力等高阶能力将成为人类的关键竞争力。
培育机器智能无法具备的社会情感等是未来教育的关键内容和目标。
四是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引导全民终身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以适应日新月
异的未来社会。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25日)
材料二
从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挥了技术的独特优势,如拓展教育资源和场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
传统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基础技能,而“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技素养,还能促进其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深度实践场域中,被调研学校发现,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学习的学生,明显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善于分解复杂任务,与同伴形成合作关系;二是在课堂上,特别是科学课堂上,对教师或其他学生提出的观点,有更强的追问、讨论、交流的欲望,充分显示出学生在课堂中具备的求真、合作、质疑能力。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29日)
材料三序
号
核心内容
1
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2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
“智能向善”的宗旨……
3坚持伦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
责机制,形成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监
管制度……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材料四
以上分别为三个人工智能(AI )的回答内容。
而《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
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节选自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月16日)
9.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内容。
10. 材料三内容能否作为材料一论据,请阐释理由。
的
11. 结合材料四,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为原创作品。
12. 小语有一个困惑:人工智能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我们还需要学习吗?请你结合四则材料,帮其解惑,至少说明2点。
【答案】9. 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挥了技术的独特优势。
10. 能。
理由: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核心内容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坚持伦理先行,能有力论证要重视建构机器智能高度发展后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坚守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初心,同时,人类伦理道德体系也须随着文明形态的变化而实现相应的进步。
11. 不是。
因为原创作品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所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虽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智能性,更像是信息的重新组合和表达,但不能视为完全原创。
12. ①需要学习人机协同能力,②培养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情感能力等高阶能力,③终身学习,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展求真、合作、质疑能力,培养原创能力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一“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二是要重视建构机器智能高度发展后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三是要转向对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培养”“四是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概括可得: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结合材料二“从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挥了技术的独特优势,如拓展教育资源和场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概括可得: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挥了技术的独特优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首先明确:能。
材料三表格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观察表格内容,倡议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智能向善”的宗旨;坚持伦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形成人工智能
伦理指南,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
这与材料一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中的第二点“要重视建构机器智能高度发展后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相一致,因此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而《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可知,能够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应当被认定为作品。
观察图片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虽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智能性,更像是信息的重新组合和表达。
因此不能算原创作品。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
首先明确:我们仍然需要学习。
结合材料一“三是要转向对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人机协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情感能力等高阶能力将成为人类的关键竞争力。
培育机器智能无法具备的社会情感等是未来教育的关键内容和目标”概括可知,我们需要学习人机协同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情感能力等高阶能力。
结合材料一“四是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引导全民终身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概括可知,要终身学习,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在课堂上,特别是科学课堂上,对教师或其他学生提出的观点,有更强的追问、讨论、交流的欲望,充分显示出学生在课堂中具备的求真、合作、质疑能力”、材料四“《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概括可知,要发展求真、合作、质疑能力,培养原创能力。
(四)(17分)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声落在油纸伞上
周华诚
①伟学喜欢听雨声。
他喜欢撑着油纸伞走在山村小路上,远山飘浮着白色的雾气,草木的气息将人萦绕。
(A)雨落在山村的瓦背上,啪嗒,啪嗒。
雨落在芭蕉的叶上,啪嗒,啪嗒。
雨水落在老屋顶,再沿着屋檐滑下来,啪嗒,啪嗒。
多么诗意的春天啊!
②伟学能回村子里来,让大家重新聚到一起做纸伞,倒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③伟学的爷爷对油纸伞可谓一往情深,爷爷说,从前啊,很多外地客人途经余杭,都会买一把余杭的油纸伞作为礼物,带回去送给家乡的亲朋好友。
从前的油纸伞非常精美,骨架是竹子做成的,伞面是用纸糊成的,再画上各样的图画,简直是典型江南的诗情画意。
④后来,钢骨雨伞大量出现,因为轻便价廉,一般人都选择了钢骨伞。
油纸伞也渐渐变成了老古董,变得无人问津了。
爷爷想把余杭油纸伞恢复起来,却起色不大。
⑤如今,伟学却奔着爷爷的油纸伞去了。
他发现,很多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其实非常耐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只是,有些东西不太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太老古董了,花花绿绿的……”伟学想,这么美的油纸伞,这么诗意,又这么江南的油纸伞,能不能用当代的设计语言,重新去讲述它的故事呢?伟学想,传统的工艺,一定要加上时尚的眼力,这样事情就好玩了,传统工艺也才会有新的价值。
⑥于是,伟学把工作室搬到了山里的祖宅。
这个房子长久没有人住,渐渐破败。
伟学把老屋修缮了一下,布置成了纸伞工作间,一道道制伞的工序都有地方施展。
山里有宁静的气息,不管春日的细雨,还是秋日的落叶,都会跟自然达成相同频率的呼吸。
在这样的老屋子里做伞,真的太接近古雅的趣味了。
⑦伟学把村子里几位懂做伞的老伯伯请回来。
“这一回,伟学又要做伞了。
”村里人有的说,(B)“小年轻哦,做伞没花头的,你一时兴起,做个半年就不想做了吧?”
⑧说归说,人还是慢慢聚起来。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后来伟学真的把这个油纸伞的事做起来了;不仅做起来了,还比他爷爷做得出色。
因为爷爷是恢复了制伞的复杂工艺,却没有销路,孙子呢,不仅做了,还打开了销路——每把伞最低价格六七百元,贵的两三千元,供不应求。
⑨伟学想的第一件事,其实是怎么让城市里的年轻人喜欢这个古老的油纸伞。
他把伞做了改造,第一件事是改变了颜色。
这个颜色清新淡雅,淡蓝色、天青色,又雅致,又高级。
人家一看,喜欢得不得了。
他用更轻便的竹子,取代了原来的木头做伞杆;用韧度更好的皮纸来替代桃花纸;用了味道更淡、光泽更细腻的木蜡油,让伞面的画面质感更清晰。
后来他又玩跨界,跟潮牌服装跨界合作,把时尚元素融入油纸伞制作,还设计了迷你版的材料包,可以让人体验制作一把伞的全过程……
⑩现在的余杭油纸伞、既洋气又精致,还实用。
一把伞,不仅可以撑在春天的细雨之中,还可以当作一件艺术品,展示在一个空间里。
不过,在伟学看来,对待一把伞最好的方式还是撑起它,走在具有江南味道的场景里——西湖边,山道上,芭蕉绿荫夏日,小桥流水人家。
⑪老屋的窗外,细雨如烟。
雨滴打在竹叶上,滴答滴答,如同古筝的琴音,那么宁静悠长。
伟学忽然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他也一下明白自己当初选择做纸伞的原因了。
(选自《解放日报》,2024年04月03日,有改动)
13. 伟学如何“用当代的设计语言”让油纸伞有了新的价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4. 按照要求赏析。
(1)赏析第①段A处画线语段中六个“啪嗒”的妙处。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中B处画线句。
15. 小文说,第⑥段写山里老屋是为了表现环境的艰苦。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16. 小语对题目有困惑,雨声怎么会落在油纸伞上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17. 现邀请你做油纸伞解说员,从实用与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写一段解说词,不超过100字。
【答案】13. 改变颜色,改变用料(或用更好的材料代替),融入时尚元素,设计迷你材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