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分类
一、前言
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发展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不是
为发展而发展。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
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
虑和不安。
发展的结果偏离了发展的目标。
在新时代、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得到空前发展,知识,资本,
科技成了国家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依靠传统自然资源发展的模式得到改变,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好中求快。
建立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
随着科技的进步,认识自然和社会手段的丰富,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具有多样性,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对资源的认识,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
深化和扩大,很多虚拟的未知的潜在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社会的发展和
社会的管理,都集中在资源管理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很多原本没有价值
的物资、知识、时间、空间等成为了可利用资源。
局限于资源的有用性,有用即资源,无用即不是资源,往往导致资源
的过渡开发和创新乏力,只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问题,从整个社会全局
及未来发展看,周围所有的都是资源,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灾害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往往导致对资源的垄断和略夺性开发,产生垄断利润和
环境灾害,与建立节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
二、资源分类综述
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特别是利用,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分类,即可以为开发利用提供方向,也可以为管理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有指导,有利于全体了解、学习、产生共识,共同去关心资源,节约资源,爱好资源、保护资源。
三分法的有资本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政治军事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知识(人文)资源,广义资源、中义资源、狭义资源;四分法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或,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生存资源、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
等。
周光召主编的《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资源科学卷)》认为“从现代的认识来看,资源由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知识资源三部分组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源,是可用的自然物,主要包括能源和矿产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称,包括"资本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知识资源(人文资源)是从社会资源中剥离出来的一类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和"体制资源"。
王铮等人主编的《理论地理学纲要》中将资源的效用与稀缺性紧密结合,侧重与资源的稀缺性纸的差别,提出了软资源与硬资源的分类体系。
所谓硬资源是指主要在量上的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又进一步分类即储量有限的硬资源和容量有限的硬资源;所谓软资源主要是指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这种分类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模型,分三类:信息和技术资源,区位市场资源,文化资源。
丁任重主编的《西部经济发展与资源存载力研究》把资源分为自然资
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自然风景资源、宇宙资源;社会资源分为物质资本
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与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通讯和城市经济设施)、金融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人口、劳力、科技人才等)、信息资源、区位和市场资源、制度和政策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
根据资源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来看,资源
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生存资源、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
战略资源。
资源是“资财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狭义的
资源仅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则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是
存在于自然界的、有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空气、矿藏等。
社会资源是人类活动创造的资源,包括资本、信息、知识、技术、信誉、
伦理、政策、制度、思想、观念等等。
民族、宗教、党派、阶层也是国家
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资源的分类说明
社会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对资源利用的历史,社会的进步其实就是有
效利用资源的进步,资源的合理的使用和合理的配置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是和谐社会的表现,人人享有资源,人人共同使用资源,是人类的基本权力。
资源的内容从原始的野生作物,到地下矿产的开发,经济活动从物物
交易,到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从自然资源到社会资源发展,从原始的
劳动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极大的丰富了资源的概念和范畴,一种
东西随社会进步从无用变成有用,从富庶到贫乏,一种资源替代一种资源。
资源已经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可用。
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进步也把很多社会的资源纳入资源的范畴中,
行政结构、社会结构、民族结构、法律制度、体制制度等等也是成为了资
源的重要组成部门,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
整个人类历史,行政
过程其实就是对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的过程,就是对资源分配的过程。
研究
资源的目的除了经济实用性功能外,现阶段对更加要注重到社会资源中对
资源管理、配置的体制的资源的研究,如果管理体制、配置体制等社会体
制不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对资源的配置肯定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研究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往往局限于资源的社会配置,出现了资源稀
缺性的认识,而资源替换(资源置换),用新的资源替代旧的资源,可循
环资源等等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源泉。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多样化,即产生了单一的资源,也产生了类似
于环境整天的资源,即有区域的社会资源,很多时候却产生全球的共有的
资源。
我们以其被动的收集资源的范畴,不如直截了当地扩大资源的范畴,
增加资源的种类。
对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即尊重资源分类的习惯和传统,也尊重学习特别是资源知识普及的方便;即尊重学术性也尊重通俗性;即
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方便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特别是资源的替换(置换);即考虑个体资源的稀缺性也考虑资源整体的无限性。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理论,人性、物性相平等的原则,资
源发展过程
间场所,“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过去和目前的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2)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地球上生命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源。
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要素。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代谢活动的能量源泉,也是气候发展变化的动力。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核心环节,生命活动和自然界水分消耗的补给源。
空气运动不仅可以调节和输送水热资源,而且可将大气的各种组分不断输送扩散,供给生命物质的需要。
(3)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在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比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补给条件好的那部分淡水量,水资源包括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川水等淡水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水淡化前景广阔,因此,从广义上讲,海水也应算水资源。
(4)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全部动物、植被和微生物。
生物资源的分类也是各种各样的,通常采用生物分类的传统体系,将生物资源分为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在植物资源中又可以群落的生态外貌特征划分为森林资源、草原资源、荒漠资源和沼泽资源等;动物资源按其类群可分哺乳动物类资源、鸟类资源、爬行类动物资源、两栖类动物资源以及鱼类资源等等。
(5)矿产资源。
经过一定的地质过程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或地壳上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当它们达到工业利用的要求时,称之为矿产资
源。
其分类方法较多,一般按矿物不同物理性质和用途划分为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冶金辅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特种非金属、稀
土稀有分散元素等8类。
(6)能源资源。
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可以称
为能源。
大自然赋予我们多种多样的能源,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除辐射
能外,还有经其转换的多种形式的能源;二是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如热
能和原子能;三是来自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能源有多种分类形式,一般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指当前已
被人类社会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石油、煤炭等;新能源是指在当前技术和
经济条件下,尚未被人类广泛大量利用,但已经或即将被利用的能源,如
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
浪、海流、潮汐、温度差、密度差、压力差等所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8)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和劳务。
人们在旅行中所感兴趣的各类事物,如国情民风、山川风光、历史文化和
各种物产等,均属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
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指的是大自然造化出来的各种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景观和自然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的各种具有鲜明个
性特征的社会文化景观。
有形资源具有实实在在的,以物质形式产生的资源,着重于物质实体,不含借助物质而体现的内容,含自然资源的所有有形物质和社会中有形的
物质实体(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保留习惯的内容,但是包括了潜在的未
知的物质种类。
社会资源主要着重社会的基于自然资源而产生的有形东西,如果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生产社会设施,建筑,等等,包括公共设施和
生产设施。
其中公共设施具有公用的特征,如政府机构的建筑,交通设施、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通讯设施设施。
而生产设施具有私用的部分,如厂房、私人住房、工业设施、农业设施等。
从整体的角度看,在这些资源类别中,存在一个整体的资源,如自然
资源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科技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环境资
源的研究问题。
reource)分为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3个层次。
地文
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有人认为该标准只适用于观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对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则不适宜。
度假旅游资源由观赏游憩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餐饮及其环境、娱乐项目五大要素
构成,生态环境类旅游资源是度假旅游资源的基础要素,生态环境在度假
旅游地可直接转化为度假旅游产品,
社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以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
产物。
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基础,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
着正常劳动力的人,它是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的。
人
力资源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劳动者的人的数量,二
是劳动者的素质。
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但
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到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智力资源
智力资源是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的一个新观念。
他们认为在以物质形
态存在的资源(第一资源)和知识形态(知识资源或称第二资源)之外,国家
还拥有一种“智力资源”。
智力资源主要指开发创造知识资源、开发利用
物质资源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3.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的总称,是一种非实体性、无形的资源,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对新的技术革命,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转入信息
社会(或称知识、智力社会)。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促进现代社会
生产和科技发展以及人类的认识论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工业社
会正面临一场以扩展和延长人类信息功能为目标,以信息化、智能化、综
合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利用现代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
传递、交换、存储、检索、更新、处理、分析、识别、判断、提取和应用,是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的主要内容。
信息资源可分为数量信息及质
量信息,直接信息及间接信息。
4.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是指人们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现实技术和潜在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也是实现资源生态
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
5.管理资源
是指管理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比喻,当与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相结合,将显示其重要作用。
因此,它是与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并列的一种资源。
社会资源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的支撑与保障。
五、分类的特色
本分类中具有一下特点:
1、把周围的一切都看成资源,资源之间是平等的。
2、大部分资源具有公共性质,如果从单个个体而言,资源是具有绝
对的公共性,私用性只是相对的。
3、把社会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体制资源当一个平等资源,因为体制
的资源对先阶段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4、体制资源必须于其他资源相结合,体制落后于其他资源的进步就
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反之,促进资源配置,社会和谐。
5、从历史角度看,资源是无穷的无限的,关键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
过程中开始寻找资源的替换(置换)。
对于某种资源是有限度,有缺陷的,但是社会的角度看,资源是无限的。
6、因为资源的无限性,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可以发挥资源创新,寻
找经济的增长点。
7、一切资源的利用都离不开人,人是资源利用的目的,不是手段和
过程,但是人也是资源和资源是平等的,资源借助于人的智力而发挥其作用,人借助其他资源的帮助而进步。
8、再生资源进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