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后来怎么样了?她怎么死的?死在哪里?谜底终于被揭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圆圆后来怎么样了?她怎么死的?死在哪里?谜底终于被揭

贵州东大门附近的一个小山村,近年来它的名声逐渐大起来了,这就是岑巩县的马家寨。

马家寨的出名和两个人有关。

一个叫陈圆圆,另一个叫晏晓明。

陈圆圆是大名人,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她是谁。

作为一代名媛,她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当年齐名的董小宛、柳如是等,也超过了由《桃花扇》而名闻遐迩的李香君。

吴三桂开山海关大门,引清兵入关一事,被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句,为这一事件增添了艳情色彩,陈圆圆也因而成为大名人。

人们总是关心名人的。

陈圆圆后来怎么样了?她怎么死的?死在哪里?由于史书记载不详,成为历史之迷。

解开这个谜的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晏晓明先生。

比起陈圆圆的知名度来,他可说是无名小辈了。

晏先生是一位年逾花甲、朴实、敬业的文人。

当他风华正茂,从学校毕业来到岑巩县时,晏被分在文化宣传部门工作。

有一次,文艺宣传队下乡巡回演出,来到水尾镇。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可是件大事,四乡八寨的人都来了,人山人海,演出很受欢迎。

人们也议论到年轻漂亮的女演员。

有人插嘴说:这算什么?我们的老人家,才真叫漂亮。

听到这句话的晏晓明十分奇怪,问旁人,他们的老人家是谁?得到的回答是:陈圆圆。

他感到愕然。

经过一番打听,300年前陈圆圆以及他们的后人避难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事,逐渐浮出水面。

吴三桂反清兵败去世后,陈圆圆在军师马宝的帮助下,带领子孙来到古思州(现岑巩县)的狮子山下、龙鳌河边避祸,隐姓埋名。

直到二十世纪民国初年,因为与邻村争水吵架,才把这一段隐情捅了出来。

由于时过境迁,加之马家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也并不为外界所知道。

马家寨位于狮子山下、龙鳌河边,离县城将近二十公里,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山寨。

二十多年来,晏晓明先生一直奔走在县城和马家寨之间。

据他说,他已经是第196次来到马家寨了。

不仅吴家的后代他已十分熟悉,连葬在狮子山脚下的数百座坟墓和那里的一石一木也十分熟悉。

马家寨的人都姓吴,是吴三桂的后代。

但寨子却叫马家寨,这是为了纪念吴家的大恩人马宝。

是马宝在吴家面临株灭九族大祸之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带着吴家老小躲进了当年十分闭塞的黔东深山老林。

他在鳌山寺出家当了和尚,照应吴家,了此一生。

吴家人不仅把寨名称为马家寨,而且还把马宝的墓埋在吴家的祖坟山上,与吴家男姓族人葬在一起,并在墓碑上刻上"重垒土茔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

没有上述这种特殊关系,在十分传统的我国农村,哪有把别人葬在自家祖坟中并称为"己祖"的道理?晏先生不仅给我们解释了马宝墓上的文字,而且当年立此碑的人(吴三桂的子、孙)作古后也葬在附近。

并以碑刻上的文字为凭,为我们一一指
证。

狮子山前另有一小山头,形似狮子玩的绣球,是马家寨女姓祖先的墓地。

最显眼的自然是陈圆圆墓。

晏先生告诉我们,他介绍的有关情况是他调查、访问的结果,就象挤牙膏一样,一次得一点,慢慢积累的。

1983年,他把关于陈圆圆墓在马家寨的事写成文章,向有关报刊投稿。

没有哪一家报刊相信这件事,都纷纷退稿或不予理睬。

关于陈圆圆死后的墓地,大家都知道有昆明说、苏州说、上海说,还有说葬在日本的,各执一词,未能定论。

现在怎么又说她葬在贵州岑巩呢?谁也不相信。

晏先生说,他十分感谢《贵州文史丛刊》,唯独该刊登了他写的《陈圆圆墓考》这篇3500字的小文。

就是该刊编辑,也十分犹豫,在文前还写了500多字的编者按语,大意是,大家可以探讨云云。

《陈圆圆墓考》一文的刊出,掀起了轩然大波,晏先生不断接到来信。

指责者有之,询问者有之,还有一些信,简直就是谩骂了。

这促使晏先生进一步埋头深究有关历史。

至今他基本上搞清了陈圆圆的年谱和落户马家寨后她与当地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一些史实。

陈圆圆56岁来到这里,76岁去世。

二十年间,她利用带来的金银财宝修桥、补路、办学、向孩子们传授技艺、资助贫困苗民,认苗民头人为同宗等等,做了不少好事,促进了民族团结,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个中虽有她为了得到保护的求生动机,但也说明陈圆圆并非凡俗之辈,令我们现代人也对之刮目相看。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想解放,吴家后人对于公开这一段历史逐渐消除了戒备心理。

史实不断拓清,马家寨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却也引起了盗贼的光顾。

1990年陈圆圆墓被盗。

幸被发觉,尚未破棺。

吴家人都埋怨这位县文化局的晏局长。

不是他,哪个盗墓贼会来光顾这座再平凡不过的小土包?当公安人员赶来时,村民们早已开棺整理后,重将他们的老夫人安埋好了。

墓中有否遗物吴家人秘而不谈。

墓碑是新的。

如果不是旁边还有一块又旧又小的石碑(上面的文字仍清晰可见),人们肯定要怀疑陈圆圆墓的真实性。

这块小石碑就是当年村民们为了证明祖传的说法不谬,在晏的要求下,在陈圆圆墓地的前面地下一米深处挖掘出来的。

墓碑上的文字仍依稀可见。

"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

清雍正年间"聂"字尚未简化为"聂",居然显现。

据吴家秘传,吴门指吴家和苏州(苏州又称吴门),聂指陈圆圆的姓。

她原名邢沅沅,幼年丧母,寄养姨爹陈家,改名陈圆圆,两姓均有耳旁,以双耳表示。

位席二字以示她皇妃地位不同一般。

一个人一辈子做成一件事,不容易。

晏先生几十年的精力并没有白费。

虽然青春年华已随龙鳌河清清的流水逝去,但他终将历史的迷雾拨开,为我们提供了又一处旅游胜地。

300年前马宝和陈圆圆们匿藏于深山荒野,唯恐被人发现。

如今久居城市的人们赫然发现,无论是青青的狮子山,碧绿的龙鳌河水,还是山间溶洞奇观和银河飞瀑都是那么秀美动人,这里原来是一处十分难得的风景区,加上马家寨让我们联想起如此之多的历史故事不是很有意思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