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名词解释
沙尘暴:由于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对流:由于外界加热或抬升作用造成流体温度的不均匀性所导致的流体对流运动
热浪: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的炎热35度以上,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种波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含体波与面波。
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不一样。
海啸:发生在港湾的滔天巨浪,是深海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引起的一种浅水波,具有超长波长,波速快。
近海海啸:也叫做本地海啸。
海底地震发生在离海岸几十km或一二百km以内,海啸波达到沿岸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很难防御,灾害极大。
远洋海啸:从远洋甚至横越大洋传播过来的海啸波。
远洋海啸波是一种长波,波长可达几百km,周期为几个小时,这种长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少,因而能传播几千km
以外仍能造成很大的灾害。
海啸特点:海啸是水中一种特殊的波,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超大波长,能量大,传播速度快。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km。
洪水:江河湖所含的水体水量在短时间内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自然现象。
洪水三要素:洪峰水位、洪水总量、洪水历时。
山洪灾害:在山区有强降雨时,雨水汇聚到山谷或者山沟,因地势的高低变化较大而急速的流下有强烈的破坏作用的灾害。
泥石流:砂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洪流。
崩塌:陡坡(80°以上)上的岩体由于重力作用突然快速下移。
寒潮: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天气现象台风:大气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平时多发生在夏、秋季,风速在12级以上。
龙卷风: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火山泥石流:又称“火山泥流”。
当火山雷雨降落时挟带火山碎屑物沿山坡向下流动的现象火山碎屑流:是气体和碎屑的混合物,用来描述火山爆炸后形成的岩石火岩浆碎块。
浅水波:波长远大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海啸波。
深水波:波长远小于海水深度的海浪,如船行波、风暴潮引起的海浪。
弹性回跳: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
到未变形前的状态。
自然灾害:当各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活动。
地震:地壳的快速震动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空间灾害:空间环境中的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对空间、地面技术系统的损坏,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洪涝灾害: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
“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排
泄不畅造成的积水成灾。
平流层:对流层上高于海平面500m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
对流层:接近地球地面的一层大气,其间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
岩浆:地面下熔化的岩石。
冰雹:一种降落在地表的固态水,常常发生在强对流天气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45°左右)上的岩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太阳风: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空间天气:空间天气是指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瞬时或短时间内的状态。
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居住:1、圈层划分明显2、温度合适人类居住3、各圈层运动使能量循环,物质交换4、地球与太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适合生命繁衍
发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
地球活动的能量来源:内能、太阳能、重力能、磁能
地球内部能量来源: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减轻地震灾害:
滑坡发生的条件:
减轻洪水灾害:洪水的有益之处:
洪水发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