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宿命论观点:如认为患精神疾病是自己命 不好,是命中注定,是天意等,而丧失治疗信 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4页
2.精神病人情绪问题:
(1) 自卑 :过分对疾病担心所致。 (2) 消极 :由自卑而造成消极 (3) 无望 :因为病人自卑及消极,造成对自己
前途感到无希望。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9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嘲弄、欺侮:这是不道德行为,可使病人造成 消极情绪,不利于病人康复。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0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2) 家庭对精神病人态度问题: 精神病人首次患病住院回家后,全家人都会感
到不幸,同情可怜病人,并会有一个内疚感, 认为病人之所以患病是家人对他关心不够所致, 所以大家是有责任。
1培养病人主动情绪: 正视现实,重塑乐观、自信、自尊性 格,参加 家庭事务劳动。
2培养病人适应能力: 勉励病人走出家门,勉励病人参加各种活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7页
详细办法
3纠正错误认知,建立正确就医行为: 主要是对病人及家眷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4正确应专心理防御机制: 正确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去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3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4) 医疗条件问题: 医务人员态度; 药品治疗状态。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4页
二,指导与管理:
管理中需要注意问题 (1) 患者病情不稳定,要及时寻找可能原因,
给予对应处理,包含提升治疗依从性办法、调 整药品剂量、种类或者用药路径等等。 (2) 发觉患者和家眷存在疾病不良心理反应, 要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教育。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2页
对病人指导:
白天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如读书、 看报、下棋、听音乐、做家务劳动,也能够进 行适当.体育锻炼,但不要过于疲劳。
不宜参加猛烈运动,也不要观看情节过于悲 伤或惊慌电影或电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3页
对病人指导:
多与亲友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多与社会接触, 多与他人交往,充实空闲时间活动内容。提升 自己兴趣和情感活跃度,努力消除孤独、懒散 及无所事事等表现。
第42页
(如赞扬、点头、微笑)。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7页
2、操作要领:
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眷要选择患者喜 欢、需求强化物。“奖赏”时要马上兑现,要 说明出现了哪一个“行为”后得到奖励。强化 物数量不宜多。当到达期望行为时,应逐步取 消物质奖励,以赞扬、微笑代替。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8页
3、操作方法: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9页
操作方法
(3)、拟订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患者 主动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行为,还 应包含采取何种治疗形式和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 物等。依据情况改变,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
(4)、治疗过程中,每当目标行为出现,应马上给予增 强物,不能延搁时间并向患者讲清楚被强化详细行为, 使之明确今后该怎么做。
适应困难并寻求新出路,对付人生不幸。 正确引导鼓动他们做生活强者。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8页
详细办法
5预防医源性不良影响: 医务人员以及一切医疗设备都是为病人服务。 医务人员要按心理规律办事,使病人产生信
赖而不依赖。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9页
6, 对病人指导: :
注意休息,养成良好有规律生活作息制度,不 要太晚睡觉,晚餐不要过饱,睡前不进行较兴 奋得活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4页
对病人指导:
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恋爱、婚姻、家庭、 前途问题,多与家人倾诉,请他们帮助分析矛 盾或找心理医生咨询。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5页
对病人指导:
如遇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不良 情况,及时找医生反应,作深入检验和处理, 以防复发。
正确对待自己疾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页
一.居家精神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1.精神病人在认识上错误: (1) 否定:一些精神病人。因为自知力不全,
所以否定自己有精神疾病,拒绝继续治疗, 对康复不利,常造成疾病复发。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页
精神病人在认识上错误:
(2) 偏见:多见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卫生知 识者。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40页
操作方法
(5)、一旦目标行为屡次按期望频率发生时, 应该逐步消除可见增强物,而以社会性 增强 物及间歇性强化方法,继续维持。以预防出现 强化物饱厌情况。
(6)、治疗程序结束之后,周期性地对该行为 做出评价。三个月一疗程。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41页
谢谢
年12月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1)、治疗前,首先了解病史,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 基准线。被选出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 观察与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重复进行强化。
(2)、选择有效增强物。如消费性增强物、活动性增强 物、操作性增强物、拥有性增强物、社会性增强物等。 针对患者详细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到达确实 有效强化与矫正目标。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2页
三 ,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情况: (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行为:包含危险性
评定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患者。 (2)急性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包含急性药品中毒 (自杀或误服),或者长久服药过程中出现需及时处 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3) 应急处置标准:合理、及时、安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5页
指导与管理:
(3) 发觉患者功效缺点,提供详细康复指导和 训练,介绍到康复机构接收系统康复训练。 (4) 对于已经恢复工作学习者,提供连续性支 持,处理压力和治疗相关问题。 (5) 与家眷建立良好关系,主动争取家眷参加 个案管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6页
(三),详细办法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0页
对病人指导:
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药,不间断、不随 便增减剂量,要坚持服药,定时到医院复诊, 严防复发。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1页
对病人指导: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定时剪发、剃须、洗澡、 更衣个人卫生习惯。气候改变时及时进行衣被 增减。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
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食物,饮食不宜过饱或 过少,最好不要抽烟、喝酒、饮咖啡或浓茶。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0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关心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关心患 者个人卫生、饮食,确保充分睡眠。
家庭气氛好坏影响着患者健康,给患者提供 一个舒适、平等、民主、和睦家庭环境对患者 康复大有帮助。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1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学会观察病情改变,做到早期发觉问题、早期 处理,定时到医院进行复查。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6页
1﹑强化物
在矫正中,家眷要用好奖赏品(也称“强化物”) 强化物普通分五类: 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品; ②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 ③操作性强化物:如涂颜色、跳绳、游戏等; ④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患者拥有享受 东西,如自己喜欢衣服、喜欢物品; ⑤社会性强化物:指患者喜欢接收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3页
应急处置方式
(1) 现场暂时性处置:主要针对普通急性药品不良反 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很好,患者家庭有 一定管理条件患者。
(2) 精神科门诊留观: 主要针对较严重急性药品不良 反应,或患者家眷/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而且危险性 评定在2级及以下患者。
(3) 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 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办法复杂,病情需 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 需深入检验、观察或会诊情况。主要针对危险性评定 在3级及以上患者,或出现严重急性药品不良反应患 者。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4页
应急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应急事件时,患者家眷或监护人 能够向所在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 汇报。后者在接到汇报后,应及时向县区精防 机构汇报,县区精防机构组织定点医院精神病 专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对有急性危险行为或者 急性药品反应患者提供给急处置,必要时市级 或者省级教授技术组提供技术指导,应急处理 未能及时缓解病情情况下应转到精神病专科医 疗机构治疗。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5页
四、阳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称正性强化法:
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改变是 依据行为后果而定,其目标在于矫正不良行为, 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即利用正性 强化标准,每当患者出现所期望心理与目标行 为,或者在一个符合要求良好行为之后,采取 奖励方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频 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
(3) 偏信:由偏见而产生偏信。 (4) 依赖:病人过分地沉溺于病人角色之中,
出现对医生、家眷过分依赖,不重视自我调整 和自我训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页
精神病人在认识上错误:
(5) 固执:因为人格特点及偏见,少数病人有 固执已见,自认为是,对医生治疗百般挑剔 、 干预,经常打乱疾病康复步骤。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7页
精神病人人格问题:
(3) 含有强迫人格精神病人,经常过分小心慎重, 拘泥于程序和治疗常规,固执、偏见,假如治 疗程序稍有变动,就会产生怀疑,信心动摇。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8页
4.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1)社会对精神病人态度问题: 同情与关爱;是一个非常好主动态度,有利于 增强信心; 怜悯:这种态度即使没有恶意,但假如施加过 多,则会伤害病人自尊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8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出院后因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出现 新人际关系,使患者感到陌生。要尽可能了解 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精神 康复。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9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因为需要长久服药,家眷要帮助或者督促患者 遵医嘱服药。定时做必要检验,如血常规、心 电图检验,有药品副反应及时处理,或者寻找 医生帮助。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6页
(2),家眷应注意问题:
首先家眷要尊重患者,对患者病中异常行为不 嘲弄,不讽刺。对其正常要求尽可能满足,答 应事要认真去办。对不合理要求也要耐心说明 道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7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要尽可能以平和心理,和善态度对待患者。 且要关心体贴,又要有限制,不能想着是病人 事事依着他,事事包办,要有限制,养成有规 律生活,督促做力所能及事,勉励参加必要社 会活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
第11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伴随病人病情重复发作,全家人开始绝望、气 馁丧气,并出现一个无可奈何沮丧感。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2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3﹚ 病人角色问题: 应注意有一些居家精神病人,为了长久享受优 抚、劳保,不愿降低残疾待遇,即使病情恢复 良好,但仍夸大不适感,不接收康复。
第5页
3.精神病人人格问题:
(1) 含有疑病性人格精神病人,较为敏感、多疑, 对本身不适耐受性低,往往夸大疾病严重程度, 对治疗及康复缺乏信心,造成康复进程延缓。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6页
精神病人人格问题:
(2) 含有癔症人格精神病人,则感情脆弱,在挫 折和不幸面前,情绪表现和症状多改变,给康 复一样带来困难。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4页
2.精神病人情绪问题:
(1) 自卑 :过分对疾病担心所致。 (2) 消极 :由自卑而造成消极 (3) 无望 :因为病人自卑及消极,造成对自己
前途感到无希望。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9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嘲弄、欺侮:这是不道德行为,可使病人造成 消极情绪,不利于病人康复。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0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2) 家庭对精神病人态度问题: 精神病人首次患病住院回家后,全家人都会感
到不幸,同情可怜病人,并会有一个内疚感, 认为病人之所以患病是家人对他关心不够所致, 所以大家是有责任。
1培养病人主动情绪: 正视现实,重塑乐观、自信、自尊性 格,参加 家庭事务劳动。
2培养病人适应能力: 勉励病人走出家门,勉励病人参加各种活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7页
详细办法
3纠正错误认知,建立正确就医行为: 主要是对病人及家眷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4正确应专心理防御机制: 正确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去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3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4) 医疗条件问题: 医务人员态度; 药品治疗状态。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4页
二,指导与管理:
管理中需要注意问题 (1) 患者病情不稳定,要及时寻找可能原因,
给予对应处理,包含提升治疗依从性办法、调 整药品剂量、种类或者用药路径等等。 (2) 发觉患者和家眷存在疾病不良心理反应, 要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教育。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2页
对病人指导:
白天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如读书、 看报、下棋、听音乐、做家务劳动,也能够进 行适当.体育锻炼,但不要过于疲劳。
不宜参加猛烈运动,也不要观看情节过于悲 伤或惊慌电影或电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3页
对病人指导:
多与亲友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多与社会接触, 多与他人交往,充实空闲时间活动内容。提升 自己兴趣和情感活跃度,努力消除孤独、懒散 及无所事事等表现。
第42页
(如赞扬、点头、微笑)。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7页
2、操作要领:
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眷要选择患者喜 欢、需求强化物。“奖赏”时要马上兑现,要 说明出现了哪一个“行为”后得到奖励。强化 物数量不宜多。当到达期望行为时,应逐步取 消物质奖励,以赞扬、微笑代替。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8页
3、操作方法: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9页
操作方法
(3)、拟订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患者 主动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行为,还 应包含采取何种治疗形式和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 物等。依据情况改变,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
(4)、治疗过程中,每当目标行为出现,应马上给予增 强物,不能延搁时间并向患者讲清楚被强化详细行为, 使之明确今后该怎么做。
适应困难并寻求新出路,对付人生不幸。 正确引导鼓动他们做生活强者。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8页
详细办法
5预防医源性不良影响: 医务人员以及一切医疗设备都是为病人服务。 医务人员要按心理规律办事,使病人产生信
赖而不依赖。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9页
6, 对病人指导: :
注意休息,养成良好有规律生活作息制度,不 要太晚睡觉,晚餐不要过饱,睡前不进行较兴 奋得活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4页
对病人指导:
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恋爱、婚姻、家庭、 前途问题,多与家人倾诉,请他们帮助分析矛 盾或找心理医生咨询。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5页
对病人指导:
如遇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不良 情况,及时找医生反应,作深入检验和处理, 以防复发。
正确对待自己疾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页
一.居家精神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1.精神病人在认识上错误: (1) 否定:一些精神病人。因为自知力不全,
所以否定自己有精神疾病,拒绝继续治疗, 对康复不利,常造成疾病复发。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页
精神病人在认识上错误:
(2) 偏见:多见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卫生知 识者。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40页
操作方法
(5)、一旦目标行为屡次按期望频率发生时, 应该逐步消除可见增强物,而以社会性 增强 物及间歇性强化方法,继续维持。以预防出现 强化物饱厌情况。
(6)、治疗程序结束之后,周期性地对该行为 做出评价。三个月一疗程。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41页
谢谢
年12月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1)、治疗前,首先了解病史,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 基准线。被选出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 观察与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重复进行强化。
(2)、选择有效增强物。如消费性增强物、活动性增强 物、操作性增强物、拥有性增强物、社会性增强物等。 针对患者详细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到达确实 有效强化与矫正目标。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2页
三 ,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情况: (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行为:包含危险性
评定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患者。 (2)急性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包含急性药品中毒 (自杀或误服),或者长久服药过程中出现需及时处 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3) 应急处置标准:合理、及时、安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5页
指导与管理:
(3) 发觉患者功效缺点,提供详细康复指导和 训练,介绍到康复机构接收系统康复训练。 (4) 对于已经恢复工作学习者,提供连续性支 持,处理压力和治疗相关问题。 (5) 与家眷建立良好关系,主动争取家眷参加 个案管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6页
(三),详细办法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0页
对病人指导:
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药,不间断、不随 便增减剂量,要坚持服药,定时到医院复诊, 严防复发。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1页
对病人指导: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定时剪发、剃须、洗澡、 更衣个人卫生习惯。气候改变时及时进行衣被 增减。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
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食物,饮食不宜过饱或 过少,最好不要抽烟、喝酒、饮咖啡或浓茶。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0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关心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关心患 者个人卫生、饮食,确保充分睡眠。
家庭气氛好坏影响着患者健康,给患者提供 一个舒适、平等、民主、和睦家庭环境对患者 康复大有帮助。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1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学会观察病情改变,做到早期发觉问题、早期 处理,定时到医院进行复查。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6页
1﹑强化物
在矫正中,家眷要用好奖赏品(也称“强化物”) 强化物普通分五类: 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品; ②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 ③操作性强化物:如涂颜色、跳绳、游戏等; ④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患者拥有享受 东西,如自己喜欢衣服、喜欢物品; ⑤社会性强化物:指患者喜欢接收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3页
应急处置方式
(1) 现场暂时性处置:主要针对普通急性药品不良反 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很好,患者家庭有 一定管理条件患者。
(2) 精神科门诊留观: 主要针对较严重急性药品不良 反应,或患者家眷/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而且危险性 评定在2级及以下患者。
(3) 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 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办法复杂,病情需 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 需深入检验、观察或会诊情况。主要针对危险性评定 在3级及以上患者,或出现严重急性药品不良反应患 者。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4页
应急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应急事件时,患者家眷或监护人 能够向所在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 汇报。后者在接到汇报后,应及时向县区精防 机构汇报,县区精防机构组织定点医院精神病 专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对有急性危险行为或者 急性药品反应患者提供给急处置,必要时市级 或者省级教授技术组提供技术指导,应急处理 未能及时缓解病情情况下应转到精神病专科医 疗机构治疗。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5页
四、阳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s)或称正性强化法:
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改变是 依据行为后果而定,其目标在于矫正不良行为, 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即利用正性 强化标准,每当患者出现所期望心理与目标行 为,或者在一个符合要求良好行为之后,采取 奖励方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频 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
(3) 偏信:由偏见而产生偏信。 (4) 依赖:病人过分地沉溺于病人角色之中,
出现对医生、家眷过分依赖,不重视自我调整 和自我训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3页
精神病人在认识上错误:
(5) 固执:因为人格特点及偏见,少数病人有 固执已见,自认为是,对医生治疗百般挑剔 、 干预,经常打乱疾病康复步骤。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7页
精神病人人格问题:
(3) 含有强迫人格精神病人,经常过分小心慎重, 拘泥于程序和治疗常规,固执、偏见,假如治 疗程序稍有变动,就会产生怀疑,信心动摇。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8页
4.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1)社会对精神病人态度问题: 同情与关爱;是一个非常好主动态度,有利于 增强信心; 怜悯:这种态度即使没有恶意,但假如施加过 多,则会伤害病人自尊心;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8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出院后因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出现 新人际关系,使患者感到陌生。要尽可能了解 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精神 康复。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9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因为需要长久服药,家眷要帮助或者督促患者 遵医嘱服药。定时做必要检验,如血常规、心 电图检验,有药品副反应及时处理,或者寻找 医生帮助。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6页
(2),家眷应注意问题:
首先家眷要尊重患者,对患者病中异常行为不 嘲弄,不讽刺。对其正常要求尽可能满足,答 应事要认真去办。对不合理要求也要耐心说明 道理。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27页
家眷应注意问题:
要尽可能以平和心理,和善态度对待患者。 且要关心体贴,又要有限制,不能想着是病人 事事依着他,事事包办,要有限制,养成有规 律生活,督促做力所能及事,勉励参加必要社 会活动。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
第11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伴随病人病情重复发作,全家人开始绝望、气 馁丧气,并出现一个无可奈何沮丧感。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12页
精神病人对社会适应问题:
﹙3﹚ 病人角色问题: 应注意有一些居家精神病人,为了长久享受优 抚、劳保,不愿降低残疾待遇,即使病情恢复 良好,但仍夸大不适感,不接收康复。
第5页
3.精神病人人格问题:
(1) 含有疑病性人格精神病人,较为敏感、多疑, 对本身不适耐受性低,往往夸大疾病严重程度, 对治疗及康复缺乏信心,造成康复进程延缓。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第6页
精神病人人格问题:
(2) 含有癔症人格精神病人,则感情脆弱,在挫 折和不幸面前,情绪表现和症状多改变,给康 复一样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