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赋
颜其麟
颜其麟(1935- ),祖籍湖北,现为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
自幼攻读四书五经,研习古典文学。
八十年代初著作开始问世,迄今有《香港赋》、《三峡赋》、《服装赋》等四十多篇精品出版。
除主攻诗词歌赋外,亦兼习书画,矢志为弘扬国粹而不懈努力,2002年荣获国际炎黄文化金奖。
赋是古代一种文体,是由楚辞发展而来,在汉代甚为流行。
其特点是“铺采攡文,体物写志”。
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用铺张手法,间用韵散,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等,多属咏物之作,于篇末或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
粤稽[1]洪荒之世,人缀树葛[2]之叶,越[3]寒暑而隐身蔽体;迨及[4]上古之时,又荷鸟兽之皮,至黄帝而育蚕治衣。
远溯周口磨骨而缝毛,庶几[5]两万年矣;史述殷商提花[6]而织丝,盖[7]有数千载乎!唐尧虞舜[8],垂衣裳而天下治[9];秦皇汉武,重冠冕而等级施。
吉、凶、军、宾、嘉,贵贱不能混淆;青、赤、黄、白、黑,尊卑岂可[10]差池[11]。
胡服振赵国之旅[12],依稀俗成时尚;赤舄[13]壮天子之威,彷彿钦定常仪。
以至[14]冠称元服,衣曰身章[15]。
上服曰衣,下服曰裳,章甫缝掖,气宇轩昂[16];簪缨缙绅,冠冕堂皇[17]。
左衽短后,夷狄武夫[18];布衣青衿,白丁文郎[19]。
褴褛华裾,敝美有度[20];绿衣黄里,贵贱失常[21]。
九锡三加,而分爵位[22];襁褓弁髦,以别童装[23]。
冠履勿容倒置,衣锦岂可夜行[24]。
何以製竹箨之冠徹,位卑意随俭,位高心犹廉[25];何以衣芦花之絮,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26]。
征袍不浣,以留嵇绍之血[27];道服未裁,而重僧彻之缣[28]。
起兵以赤帻,名芳千古[29];行酒荷青衣,事丑万年[30]。
马嵬拾袜,而使老妪致富[31];神武掛冠,更教世人崇贤[32]。
上书不果,貂裘破败谁换[33];入市无钱,新帽馈赠相怜[34]。
鷫鸘之裘,相如慨而贳酒[35];通天之犀,严续爱而输媛[36]。
狐帽亦慑貔貅之士,羊裘或胜轩冕之官[37]。
精忠膺主眷,金字袍亦绣授[38];阴德有天知,文犀带亦拾还[39]。
肌生银粟,黄庭坚谢紫驼尼于寒赠[40];肩耸玉楼,张平子脱红衲袄而暖捐[41]。
舄飞天外之凫,奇又奇也[42];钗化宫中之燕,玄而玄焉[43]。
独角神羊作法冠,以征是非曲直[44];分枝碧荷为隐服,一展节操清廉[45]。
缓带轻裘,亦可当将[46];葛巾野服,抑或成仙[47]。
姜氏翕和,大被可取暖[48],王章潦倒,牛衣可御寒[49]。
眉贴花钿,乃韦剑之所刺,岂能祸嫁[50];乳蒙诃子,
係安爪之所残,何可怒迁[51]。
富羡石崇,锦帐四十里;俭称晏子,狐裘三十年[52]。
牛僧孺迷色,金钗行十二;孟尝君好友,珠履客三千[53]。
君不见贫者裋褐欠缺;贵者裀褥重叠[54]。
公孙弘布被十载;卜子夏鹑衣百结[55]。
又须知,南州冠冕非冠冕,係称庞统之超群与迈众[56];三河领袖非领袖,是羡裴骏之盖顶与拔尖[57]。
至若冠、巾、冕、服、衣、裘、袍、带、绶、佩、裳、裙、裤、衫,履、屦、屐、鞋、靴、饰、袜,髻、钗、璫珥、钏钚、簪[58],说来美响美听,何惜累牍连篇。
华人之言冠,翼善而进贤[59]。
尊儒比七德,论道取三端[60]。
岸岸光连斗,峨峨势耸天[61]。
华人之言巾,乌角而紫纶[62]。
鹿胎而鼠耳,蝉翼而虎斑[63]。
曳虹而承露,雨折而风掀[64]。
华人之言冕,星缀而珠嵌[65]。
朱旒有敬色,玉藻不违颜[66]。
低昂分高下,矩规辨方圆 [67]。
华人之言服,受茧而亲蚕[68]。
特赐尚金紫,再升贵貂蝉[69]。
朝服用赤缎,戎服尚黄绢[70]。
华人之言衣,采错而斓斑[71]。
五色而六铢,蔚矣而烂然[72]。
流黄而蘸碧,饰绣而製纨[73]。
华人之言裘,羔袖而豹襜[74]。
翠云而紫绮,桂布而木棉[75]。
千金非一腋,黑貂而青豻[76]。
华人之言袍,碧纱而白绢[77]。
赭黄而惨紫,黄绯而白氊[78]。
狄公曾忠表,范叔曾寒怜[79]。
华人之言衫,连理而合欢[80]。
鸳鸯襟缀荷,芙蓉袄垂莲[81]。
叠雪因风拂,流波以浪翻[82]。
华人之言带,鞶革而纫兰[83]。
绕腰而抱肚,廓落而阑单[84]。
水犀而云鹤,悸兮而褊焉[85]。
华人之言绶,身带而腰悬[86]。
贤君眄而睐,青禽吻而衔[87]。
二采三采佩,大双小双连[88]。
华人之言佩,握玖而鸣环[89]。
宓妃而神女,骚客而江媛[90]。
昭声而章德,觞角谍而韦弦[91]。
华人之言裳,绕衿而施缘[92]。
青锦伍红罗,金缕配银纤[93]。
天子云锦艳,楚客白虹丹[94]。
华人之言裙,书字而留仙[95]。
金泥诱蝶簇,彩凤引鸦盘[96]。
椰叶映碧宇,藕花照清潭[97]。
华人之言裤,紫绫而白绢[98]。
虎锦冬不失,豹文晚仍添[99]。
黄革凿孔就,乌皮缦裆联[100]。
华人之言履,双翅两头骈[101]。
三千又五两,取进又守谦[102]。
宵燕喧石径,晨凫翔云山[103]。
华人之言屦;泥没又霜黏[104]。
惯教山翠入,常使涧苔钻[105]。
花间著勿践,云表飞不穿[106]。
华人之言屐,行水而登山[107]。
水为而铁铸,沙没而苔黏[108]。
好蜡数阮孚,折齿推谢安[109]。
华之人言鞋,陪月而望仙[110]。
平小行香径,双尖踏青山[111]。
玉香而金缕,蒲织而芒编[112]。
华之人言靴,童捧居士穿[113]。
叔通曾束带,马周曾加氊[114],赐军姑代赏,击吏权当拳[115]。
华人之言袜,红绫又白绢[116]。
天女凌波捷,宓妃渡水欢[117]。
莲花才一瓣,簾影已初弦[118]。
华人之言饰,堕马又飞仙[119]。
敛黛盘龙髻,凝花坠马鬟[120]。
香泽珍珠袄,芳脂玳瑁簪[121]。
华人之言髻,惊鹄而骖鸾[122]。
三角又九环,反绾而半翻[123],同心结以巧,百合扮以娟[124]。
华人之言簪,扣户而整冠[125]。
凤凰青髮拥,翡翠红玉栓[126]。
犀角宜斜插,象牙须轻安[127]。
华人之言钗,三凤兼九鸾[128]。
三十支方够,十二行始全[129]。
铜鼓声敲罢,金环赐新颁[130]。
华人言璫珥,效爱又思愆[131]。
尚有钏环饰,洋洋一大观[132]。
泱泱我华夏,服饰美无边[133]。
呜呼!服装之于人,可谓至矣哉[134]!遮身蔽体兮,始为护肤之用;锦衣绣裳兮,方有饰美之功。
以致彰宦彰爵,昭赐昭封[135];象文象武,征富征穷;兆荣兆辱,示主示佣;扬丰扬俭,助奋助慵。
地位高低兮,精斟细酌而符格[136];等级大小兮,谨量慎度而求工[137];达官贵人兮,肥瘦或许各異其趣;凡夫俗子兮,长短或许每有不同。
色调分冷暖;款式别西中。
厚薄分春夏,节令别秋冬。
金盔铁甲兮,须眉顿生英风;红装素裹兮,巾帼突显丽容。
黄袍加身兮,霎时凛然气盛;华衣罩体兮,立刻盎然春浓。
虽然[138]衣冠楚楚之辈[139],或杂摇尾之犬[140];缙绅倜傥之流[141],或混叩头之虫。
是以古之君子,弃轩冕而远富贵;谢膏腴而鄙丰隆[142]。
终生逢奢即戒;一世唯俭是崇。
一未毁其耀,二未损其荣。
何则?服之不衷,身之灾也[143];装之失谐,人何钟乎[144]?服装学子,可不慎矣哉!
【注释】
[1] 稽:查考。
[2]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
[3] 越:度过。
[4] 迨(dài)及:等到。
[5] 庶几:将近,差不多。
[6] 提花:用经线、纬线错综地在织物上织出凸起图案。
[7] 盖:大概。
[8] 唐尧虞舜:指我国远古时代,大约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
[9] 垂衣裳而天下治:形容君王无须亲力亲为便可天下太平。
[10]岂可:怎么能。
[11]差池:差错。
[12]胡服是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头戴羽冠,窄袖短装,皮靴、皮革。
这句话是引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典故。
[13]赤舄(xì):红色的鞋。
[14]以至:直到。
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或范围上的延伸。
[15]“元”即首,冠居首上,故称为元服。
“章”即文采、装饰品之意。
即言衣是遮蔽与装饰身体的物品,所以衣又称身章。
[16]章甫是殷代的缁布冠,缝掖是宽袖的单衣,都是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服装,穿起来显示身份不凡、气宇轩昂。
[17]簪是发针,缨是带子,缙绅指古称的达官贵人。
古代显贵用簪与缨固定冠,显得体面庄严。
[18]我国有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衣服的后幅较短,便于行动。
左衽是夷狄的衣服,短后是武夫的衣服。
[19]古时平民只能穿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白丁的代称。
青衿即青领衫,是古代成年学子的衣服,后世作为生员即秀才的代称。
布衣称白丁,青衿称文郎。
[20]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
“敝美有度”意为简陋的、华美的都有一定的说法。
[21]古代黄色象征高贵,绿色表示低贱。
故将绿色布料做外衣,用黄色布料做里子,是颠倒了尊卑贵贱的秩序,即贵贱失常了。
[22]爵位最高的大臣,由皇帝赐给相当等级的制服和九种特殊器物,称为九锡。
男子成年行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称为三加。
“锡”通“赐”。
[23]襁褓:泛指小儿衣裳,弁是缁布冠,髦是幼儿下垂至眉的短衣。
古代行冠礼时,先束缁布冠,剃去髦发,然后去缁布冠,由于弁、髦都是冠礼中废弃之物,所以也就成了小儿装饰的代称。
[24]帽与鞋不能颠倒位置;穿着锦衣不宜在夜间走路,不能让尊卑失序,富贵就应衣锦还乡。
[25]箨(tuò):竹笋外面一层一层的皮。
汉高祖刘邦用竹皮做帽子,其威严与众不同。
他在位卑时,思想是很俭朴的,位高发达后,仍然崇尚廉洁。
[26]春秋时,鲁人闵损以孝著称,寒冬其继母给亲生儿子穿棉衣,而给闵损的寒衣却以芦花为絮,其父知情后要休弃后妻。
闵损说:“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其父只好作罢。
[27]侍中将军(嵇绍)在抗敌战斗中中箭身亡,他为国捐躯的血将永远留在自己(晋惠帝)的的战袍上,以志对其英勇献身精神的永远不忘。
[28]唐代名士韩彦思为孝子张僧彻写颂词感谢朝庭的表彰,张僧彻送二十匹细绢作谢礼,韩只收下一匹,并对家人说,这是孝子的绢,不准随便裁剪它来做衣裳,以表示对僧彻的敬重。
[29]东汉光武帝刘秀招兵反抗王莽,让兵士扎上红头巾,美名流传千古。
[30]西晋怀帝被前赵主刘聪俘虏,刘聪命他在宴会上穿着下人的青衣向大家一一敬酒,成为万年丑闻。
[31]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后,相传一老妇拾到杨贵妃的一只棉袜,来往客人纷纷前来观看,看一次交一百文钱,结果这老妇发了大财。
[32]南朝陶弘景为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把朝服挂到金陵神武门上,辞官隐居茅山,后来成了著名的道
士。
[33]战国时,苏秦到秦国游说,上书十次不被采纳,钱花光了,貂裘也破败不堪,回家受到家人的冷遇,谁会换他的破裘呢?
[34]晋代王蒙家贫帽破,到市上买帽子,一位老妇看他长得英俊,便送了他一顶新帽子。
[35]鷫鸘(sǜshuāng):古书所指的一种雁。
贳(shì):赊欠。
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成婚后,回到成都又穷又闷,用自己穿的鷫鸘作抵押向人赊酒喝。
[36]五代时南唐严续为了得到唐镐的通天犀带,用自己心爱的姬妾作赌注,与唐镐赌博,结果唐镐得胜,严续输掉了爱姬。
[37]貔貅(píxiū):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宋代将军沈庆之,患头风常戴狐皮帽,声威赫赫,压倒军中猛士。
东汉严光隐居江边,常披羊皮裘衣钓鱼,光武帝刘秀亲自请他做官,他卧床不起,刘秀只好作罢。
[38]唐代狄仁杰对国家忠心耿耿,为官政绩颇佳,很受武则天器重,在他转升幽州都督时,武则天赏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袍上绣了十二个金字。
[39]唐代裴度,封晋国公,早年游香山寺拾到了一个妇人丢失的玉带和绣犀纹的带子,还给了失主,原来这是妇人为营救入狱的父亲所准备的财物。
也许因为这件好事,裴度才很快发迹。
[40]银粟:因寒冷,皮肤上长出的粟状物,俗称鸡皮疙瘩。
宋代诗人黄庭坚冻得身上起鸡皮疙瘩,友人送来驼绒制的呢子,黄庭坚写诗表示感谢。
[41]西汉张衡春日与友人同行,天气很热,他连忙耸起双肩,脱下红色的补缀成的衣服。
玉楼:道家称肩为玉楼。
[42]传说东汉时叶县县令王乔有神术,能把鞋变成野鸭,来往于叶县和京城之间。
这是非常稀奇古怪的事情。
[43]汉武帝时,赵婕妤是个美人,武帝曾赐其一根玉钗,到了汉昭帝时,宫女打开放有玉钗的匣子,玉钗化作白燕飞上了天。
这也是非乎离奇的事情。
[44]古时用独角神羊的形状作执法者的帽子,象征区别曲直。
[45]屈原用荷叶裁作衣服,以示自身高洁。
[46]晋代羊祜字叔子,作为荆州军队主帅,经常身不披甲,穿轻裘,衣带松缓,游山玩水,被人称为“斯文主将”。
[47]晋代陶渊明,弃官归田,头扎葛布巾,身穿山野服,人称他为“陆地神仙”。
[48]翕和:聚合。
东汉姜肱兄弟三人在家里相处得非常和睦,每晚都同睡在一床大被里。
[49]西汉京兆尹王章,未得志时,家中贫穷,夫妻俩盖着给牛御寒的草帘子睡觉。
[50]相传韦固遇到月老,问自己的妻子在哪里。
月老说,现在三岁,住在北边卖菜的陈氏妇人家。
韦固到那家一看,那女孩相貌十分丑陋,便用剑在她眉心刺了一下。
十四年后,韦固娶相州刺史王泰的女儿为妻,王氏在眉间贴着花钿,并告诉韦固说,她在幼年时寄养在乳母家,乳母以卖菜为生,有一天,她被贼人用剑刺伤眉头,现在疤痕仍在,只好用花钿盖着。
花钿:花形装饰。
[51]唐杨贵妃私通安禄山,胸部被安禄山抓破,为了遮丑,杨贵妃作了诃子将伤处盖上。
诃子:女人戴在胸前的饰物。
[52]晋代石崇在比富中为压倒别人,搭起四十里长的锦帐。
春秋齐国宰相晏婴,一件狐皮衣穿了三十年,可以说是节俭的典范。
[53]唐代宰相牛僧孺姬妾甚多,头戴金钗的女子都有十几排。
战国时齐国的贵族孟尝君,穿着缀有珍珠鞋子的门客都有三千人。
[54]裋(shǜ)褐:粗陋的衣服。
[55]西汉大臣公孙弘非常节俭,一床布被盖了十几年。
孔子的学生卜子夏特别穷,穿着许多补丁的破衣服。
鹑衣:形容衣服破烂。
百结:许多补丁。
[56]三国时,司马懿是位名士,他认为庞统人才出众,称庞统为“南州冠冕”,即南方各州读书人中拔尖的代表人物。
[57]北魏司徒崔浩十分赏识裴骏的超群才干,称他为“三河领袖”,即黄河南北读书人的带头人物。
[58]履:西时称上朝穿的鞋;屦(jǜ):古代用麻葛制成的鞋;屐(jī):木底鞋;璫珥:妇女戴在耳垂上的用珠子或玉石做成的装饰品。
[59]翼善: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冠名;进贤:缁布冠名。
翼善和进贤都是当时文儒的服饰。
[60]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薪、亲旧为七德。
尊崇读书人就要用七德做标准。
文士之笔端、武士之锋端、辩士之舌端为三端,评价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就要用三端的标尺来衡量。
古时服冠,或翼善,或进贤,是一种高贵人格的标志。
服冠者言必称七德,论必取三端,为人必须谈吐高雅,举止端庄。
[61]冠焕发的光彩和天上的星光相连;服冠者神态挺拔威武,其凌云之势好名象伸手到了天际。
[62]乌角巾即黑色头巾;紫纶即紫色头巾,都是古时隐者所戴的头巾。
[63]鹿胎:指鹿胎巾;鼠耳:指鼠耳巾,言形如鼠耳;蝉羽:巾名,极言巾之轻;虎斑:巾名,言巾上绣有虎皮花纹。
[64]曳虹:言巾垂缒之状如虹;承露:言巾可以承受露珠的浸润;雨折:言巾可以经受雨的摧折;风掀:
言巾可以经得起大风的吹刮。
[65]星缀:言冕上缀有星月。
珠嵌:言冕上嵌有珠宝。
[66]朱旒(liǘ):冕前下垂的红色缨条,令人看起来肃然起敬;玉藻:天子冕上下垂的饰条,以藻穿玉,以玉饰藻;“玉藻不违颜”意即见了冕冠有玉藻的装饰(就如同见了天子),人们就不会违背天子的意志。
[67]冕宽八寸,长一尺六寸,前低后高,即低昂分高下之意;前圆后方,即矩规辩方圆之意。
冕旒是古时天子、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冠。
它的表面是黑色,里子是朱红色,覆盖在顶上的冕板叫“延”,以五采丝绳贯五采珠玉垂于“延”前叫做旒。
天子的旒数为十二,诸侯的旒数为九,上大夫的旒数为七。
[68]古时皇后躬亲过问蚕事茧事。
《觳梁传》记载: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皇后亲蚕,以共祭服。
[69]皇上之赐崇尚金色和紫色的服饰。
再升:更讲究一点之意。
更讲究的服装就要以貂蝉为贵重了。
貂蝉:胡服
[70]朝服:上朝时所着礼服,一般用红色的缎料做成。
戎服:军旅之衣,常用黄色的丝绸。
[71]采错:指衣上的花纹,斓斑:指衣服的纹彩。
[72]五色:即五色玉衣;六铢:即六铢衣,指佛家语称的极轻薄的衣服;蔚矣:指衣色鲜丽;烂然:指衣色亮丽。
[73]流黄:指黄绢制的衣;蘸碧:轻绡染成碧色的衣服;纨:洁白的细绸。
[74]羔袖:古人用羔皮制成的裘袍之袖;襜(chān):指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
[75]翠云:指有翠云纹彩的裘;紫绮:指紫色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制的裘;桂布:指白色裘;木棉:指木棉裘。
[76]千金之裘非一狐成可制成,需集腋成裘。
黑貂:指黑貂之裘;青豻(ān):指青豻裘。
豻是北方一种野狗,形如狐狸。
[77]碧纱:指碧纱袍,又叫青纱袍;白绢:指白绢袍。
[78]赭黄:赭黄色袍,天子所用;惨紫:浅紫色袍;黄绯:黄绯色袍;白毡:白毡袍。
[79]指狄仁杰转幽州都督,皇上赐紫袍龟带,后自制金字十二于袍上,以表其忠。
范叔,即范睢,字叔,魏人,在他担任秦相时,魏派须贾出使秦国,范睢微行敝衣见须贾,须贾见了甚为同情地说:“范叔一寒至此哉?”乃取一绨袍赐给了他。
后来唐人高适有诗云:“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
[80]骆宾王诗“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连理衣,为夫妇相爱之喻;合欢衫,指夫妇合和欢乐之衣衫。
[81]鸳鸯襟:指绣有鸳鸯的襟;缀荷:缀有荷花之饰;芙蓉袄:绣有芙蓉花之袄,上有低垂之莲花,袄即短袍,长为袍,短为袄。
[82]白衣衫因风拂而有叠雪之感,也因衣衫翻卷如浪,故有流波之象。
[83]盘革:指盘带;纫兰:结兰,结秋兰作为佩饰。
[84]绕腰:即金绕腰;抱肚:即玉抱肚。
都指带里金包玉而缠腰围肚。
廓落、阑单都是带名。
大带叫廓
落带,松软之带称为阑单带。
[85]水犀、云鹤皆是带名。
悸兮:指垂带有节度;褊焉:即带的紧缩。
[86]身上带佩之物和腰间悬挂之物。
[87]珍贵的组绶是贤君器重我而对我的奖赏;豪华的朝服,是明主器重我而对我的恩赐。
青禽吻而衔,指雕衔绶。
[88]二采:即红、绿两色;三采:即红、白、青三色;大双小双连:指大双组绶、小双组绶的组合。
[89]玖:玉名。
握玖,握贯有玖玉的佩带;佩: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鸣环:使佩带上的玉发出响声。
[90]宓妃:应指灵妃,即灵妃佩;神女指神女佩;骚客:骚客佩;江媛应是江妃,即江妃佩。
[91]佩带的作用在于弘扬名声,彰耀德操。
觞角谍(chè):佩带饰于身的典雅风采;韦弦:即韦弦佩。
[92]绕衿:披肩;缘:衣服的襟边;施缘之裳:有边的衣裳。
[93]青色的棉缎之裳与红色的罗绮之裳比美,缕金之裳与绣银之裳争妍。
[94]天子穿云锦之裳而鲜艳无比,楚客穿白虹之裳而彩光流丹。
[95]书字:书字裙;留仙:留仙裙。
[96]金缕之裙诱使一群蝴蝶飞簇在裙上,裙上的彩凤招引鸦鹊在它周围盘旋。
[97]碧宇之中有椰叶裙摇摆,清潭之间有藕花裙舞弄。
[98]紫绫、白绢:皆裤名。
[99]虎锦、豹文:皆裤名。
陆游诗:“裂面霜风快似镰,重重裘裤晚仍添。
”
[100]黄革、乌皮指做裤之材料;凿孔、缦裆指做裤之工艺、款式。
[101]双翅:鞋名。
骈:成双、并列。
[102]三千:指三千履。
《苏轼刘孝叔会虎丘诗》:“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
”五两,应指五双履。
取进、守谦:出自《赵良器履赋》:“其取进也,每迎前以启路;其守谦也,常处下而翘容。
”
[103]夜间之燕喧叫于石径之上,晨间之凫翱翔在云山之中。
[104]屦(jǜ):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泥没、霜粘:泛指屦名。
[105]常常让山上枝叶或溪涧青苔穿入屦里。
[106]花间穿屦,无践踏之忧,云表飞屦,无穿漏之虑。
[107]屐(jī):木底鞋,泛指鞋。
其用途常常是涉水登山。
[108]水为、铁铸:皆屐名。
沙没:沙没屐;苔粘:指苔粘屐。
[109]好(hào)蜡:即好屐。
《晋书·阮孚传》记载:孚性好屐;谢安似误,应为谢灵运。
谢灵运,南朝宋人,曾寻山陟岭,常穿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110]陪月、望仙:皆鞋名。
[111]平小、双尖:皆鞋名。
穿着平小鞋可穿行香径,穿着双鞋可踏步青山。
[112]玉香、金缕、蒲织、芒编:皆指做鞋的材料和饰品。
[113]童子捧而居士穿。
[114]束带:系带于腰,整束其衣。
叔孙通本是秦朝大臣,因向二世献计得宠。
于是二世赐给他帛二十匹、衣服一套。
叔通穿着朝服,自然要束带。
马周,字宾王,太宗拜为监察御史。
加毡:是一种礼仪服饰,马周当了监察御史,自然有朝服、朝靴。
[115]将靴赐给军队,以代替赏赐;将靴去击打部属以当拳打。
[116]红绫:指红绫袜。
白绢:指白绢袜。
[117]天女穿着凌波袜走起路来非常轻捷,宓妃穿着渡水袜,走起来也极其欢快。
[118]莲花瓣装饰的袜。
通过门帘透视进来的影子就像初弦月一般。
[119]堕马:指堕马髻,其髻侧在一方。
飞仙:指仙人髻。
堕马、飞仙都是指古代百官上寿时,女队最讲究的发饰。
[120]敛黛:指束发之状;凝花:指束花之发饰。
[121]香泽:指香水;芳脂:指胭脂;珍珠袄:指嵌有珍珠之袄。
[122]惊鹄:受惊之鹄,此处形容髻形。
骖鸾:亦形容髻形。
[123]三角、九环皆形容髻形。
反绾:反旋之髻;半翻:翻卷一半之髻。
[124]巧结同心之髻,美夸百合之形。
[125]指发簪即可以扣门,又可以整冠。
[126]凤凰:凤凰簪。
[127]犀角、象牙:皆指相应材质的簪,因其昂贵,故宜斜插轻安。
[128]三凤、九鸾:皆钗名。
[129]三十支:极言钗数之多;十二行:指二十钗。
[130]铸铜为鼓,金银钗叩鼓。
金环赐新颁,指皇上之赐刚刚颁发下来。
[131]珥:用珠子或玉石做成的耳环。
愆(qiān):过失。
[132]钏:手镯。
大观:美好景象。
[133]泱泱:弘大的样子。
[134]至:极至。
[135]以致:表示行为同目的、结果的联系。
彰:表彰。
[136]格:标准法式。
[137]工:精细。
[138]虽然:即使这样。
[139]楚楚:鲜明、整洁。
[140]杂:混杂。
[141]倜傥:豪爽大方,不拘束。
[142]膏腴(yǘ):肥沃。
[143]穿衣服不适应环境和要求,很容易为自身招来灾祸。
衷:称心。
[144]服装穿在身上显得不自然,看上去有矫揉造作之感,人们怎么会喜爱呢?谐:配合适当。
钟:钟爱
【提示】
《服装赋》是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颜其麟先生亲自撰写,为颜先生赋中精品之一。
颜其麟先生,祖籍湖北,少时即研习诸子百家,尤擅文赋。
迄今出版有《香港赋》、《郑州赋》、《威海赋》、《海上田园赋》、《服装赋》等四十多篇赋作,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其书法亦精,时人誉之“赋书双璧”、“书赋同辉”云云。
二零零二年春,颜先生欣见我院新建校区,变荒地为一所规模庞大的服装学院,对于学院发展之艰辛历程感慨殊深,砚成墨甲,心织笔耕,三月乃成此鸿篇巨制。
颜先生此著广泛论及冠、巾、履、屦、屐、冕、服、衣、裘、袍、带、绶、佩、裳、裙、衫、袜、髻、钗、簪等各类服饰的渊源、类别、材质及其所代表的身份、地位等文化内涵,俨然一部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简史。
通篇引经据典,典故多达百余处,用典恰到好处,毫无冗赘之感,显示了其极为广博的学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颜先生此赋虽似信手拈来,其实不然,能成此历久弥新、脍炙人口之佳作,除具备渊博的才学外,大量心血的付出亦是毋庸置疑的。
本赋洋洋数千言,气势宏阔,挥洒自如。
其中佳句叠出,词章精美,可谓妙语连珠,宛如群芳生树,流光溢彩,灿烂缤纷。
行文灵活多变,或整饬、或舒展、或恬淡、或丰赡,活泼流畅,琅琅上口。
赋体盛行于汉代,兼具诗歌、散文之特点,经过千年流变,其特质已然深入人心。
颜先生如今推陈出新,寓古典与现代于一体,手法独到,意境深远,其文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自不待言。
将颜先生此作付梓成册,一为激发我院服装学子学习服装知识的热情;二为开阔服装学子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服饰文化素养。
促使我院服装教育事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