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摘要:本文以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题,以语文思维的
内涵及其特点浅析为切入点,就其有效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和剖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思维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正确语文思维意识的
形成和培养密切相关。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
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和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相对忽略了学生切实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培养。

一、语文思维的内涵及其特点浅析
语文思维有着较广的内容范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指在日常的语文教
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创设,通过和谐、良好教学氛围的
营造,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有效渗透和落实,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自主
学习意识、自主探究意识,并正向迁移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定势思维方式,进而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其特点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互动性思维。

语文思维的
形成是学生个体通过与外界(老师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并不断剖析、
探究形成的。

其二,外向性思维。

语文思维不仅拘泥于汉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中的
思维意识,更应延伸为应用于其他诸多学科、领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探究
1.合理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教
学活动的主导者。

语文教师的职业认知水平、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
养息息相关。

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身负高考重任,部分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观
念影响程度较深,对创新形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不够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
培养不够重视,课堂教学氛围严肃、刻板,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其次,部分教师将语文教学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完成,相对机械、重复,学生将语文课
程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较为被动、消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相对匮乏。

鉴于此,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合理转换个人的心理角色定位,
培养积极向上、科学乐观的教学态度,加强自身学习;其次,学校领导及相关管
理层应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使
教师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实践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意识。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营造轻松、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生是
身心发展成熟的有机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
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尊重学生认知、思维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提
高语文思维水平。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收获了良
好的效果和评价。

以司马迁的《鸿门宴》一文的学习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教师
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学生呈现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有关“鸿门宴”的经典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背景——司马迁及刘、项楚汉相争的基本
史实;其次,教师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导入,学生将视频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
起来,妙趣横生的多维度、动态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充满了探究学习的欲望;随后,教师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思考,如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是什么。

文章是如何通过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的
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刘邦、项羽为例简单谈谈;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情境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分别扮演项羽、项伯、亚父、刘邦、张良、樊哙等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文学作品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启发提问式教学理念的实践,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更是学生语文思维形成和培养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语文教师不但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认知水平,加强对高中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了解,更应注重对教材内容本身的深度挖掘。

要以教材文本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行问题、悬念的提出和设置,从而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和点拨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行良好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培养。

4.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化构建,对语文教学形成有效反馈。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离不开正确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浅析:一方面,评价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过程,相互反馈有效信息,便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方式和习惯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所在,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评价的综合性,语文教学评价不仅应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等量化因素的评价,更应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语文学习兴趣、语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非量化评价。

参考文献
[1]傅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

[2]宋建梅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

[3]朱柿林技能水平与学习效率——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