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栋运用萎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国栋运用萎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
受反复损害导致的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
性胃部疾病[1]。

CAG已明确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癌前疾病[2]。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
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
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使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
泌腺体萎缩,胃轴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西医对其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没有CAG的病名,临床医家多根据其主要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多种病因所致,既可以是七情内伤或者饮食不节,也可是感受外邪之损,导致脾胃的功能受损、气血亏损、气虚血瘀,病久产虚,以致形成脾气亏虚,胃阴不足,瘀血,故而常见胃院部痛,痞胀不适等症状,《灵枢·玉版篇》言:“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
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与脾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脾与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景岳全书》曰:“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

说明饮食的消化是由脾胃共同作用的结果。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易损易滞,易虚易实,气病、血病多见,常波及脾,并与肝密切相关,乃胃、脾、肝三者相关之病,初病在气,以气滞,气虚为主,久病入血,以血瘀、血虚为多;病性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
本虚在于胃阴亏虚及中气不足,甚则气阴两虚;标实在于兼夹气滞、蕴热、食积、湿阻、痰凝、血瘀等。

脾胃虚弱,气滞、瘀血阻络是该病的主要病机。

2.对中医治则及萎胃胶囊的组方分析
《脾胃论》云:“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病初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

“痿者萎也”,气血不足,胃络失养,萎弱不荣,乃为脾胃虚弱,瘀血阻络所致。

CAG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影响中焦气机的升降,脾胃气虚或脾胃气滞,必致胃腑血瘀。

胃黏膜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

“治病必求其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在“溯本求源”,
盖气虚不能温运,阴虚不能滋养,本病发生与转归,无不与脾胃之气阴有关。

胃腑功能以通降为顺,中焦气机失调,瘀毒内阻,血行不畅则诸症生。

因此,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清热”为法,其关键
有三点:
①则使纳化复常,气血生化之源充盛,胃腑、形体得以充养;
②则使清升浊降,中焦气机舒达,而痞消结散;
③则使气盛阴充,血脉畅利,清热解毒,消除胃络瘀毒。

老师根据辨病辩证相结合的原则,自拟萎胃胶囊(组成:黄芪、党参、砂仁、当归、丹参、
莪术、白及、蒲公英、佛手、枳壳、半夏、黄连、白术、五灵脂。

本院制剂室加工制成胶囊。

每天3次,每次4粒,相当于生药3g)。

以益气健脾益胃,活血化瘀,药用四君子健脾助运,养胃荣络生肌,黄芪与党参、白术配伍,增强补气健脾效果,从而达到培补后天,恢复脾胃
生理功能。

佛手性味辛苦酸温,有行气宽胸止痛功效,莪术辛散苦泄,温通行滞,既能破血
祛瘀,又能行气止痛;砂仁、枳壳、陈皮、半夏消痞开塞,通降胃气,黄连、黄芩苦寒,苦
寒能降泄胃热,燥湿解毒;蒲公英清胃抑菌,清热散毒;赤芍清热凉血,清胃中瘀热,丹参、莪术、当归、五灵脂化瘀养血;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全方熔健脾益胃,苦降辛散、寒
温攻补于一炉。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认为[3],黄连、黄芩泻热解毒,能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
E(PGE)生成,增加胃黏膜屏障功能。

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等有调整胃肠功能,增强免
疫功能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功能,增加胃黏膜“保护因子”;实验研究证实[4、5],大黄、黄连
有较好的抑制HP的作用;黄芪、白术、丹参具有补气活血生肌的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当归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亦有促进作用,可通过对自由基的清除而发挥抗炎
与抗损伤作用;五灵脂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并有抑制胃泌素释放,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
轻对胃黏膜损害、调节黏膜供血,为一种新胃黏膜防御因素增强药。

全方益五脏经脉之气,
降腑气、消痰化积,清胃中瘀热,散中满,消痞块,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生肌止血,共奏
调理中焦胃腑,益气健脾益胃,清泄胃热,活血化瘀,祛瘀散结,从而促进胃黏膜腺体生长,逆转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消除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和肠化异型增生。

3.典型病例
患者:毛某,性别:女,年龄:66岁,职业:麦积区东岔乡政府退休干部。

2014年5月19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痛满闷不适5余年,时发时止,曾被外院诊为萎缩性胃炎,服西药治疗时好时发,遂来院求治。

诊见胃脘胀痛,餐后明显,伴纳呆,恶心、暖气,
乏力、消瘦、大便略干,2天l行,小便略黄,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微腻,脉弦滑。

胃镜检查:慢性胃炎伴胃小弯溃疡。

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腺体上皮中度肠化。


医诊断:胃痛(脾胃虚弱,湿热中阻),治宜健脾养胃,理气止痛,清热化湿。

药用萎胃胶囊
一日三次,每次4粒,饭前口服。

服药两周自觉体力恢复,腕腹满闷胀痛减轻,嘱继服3疗
程的后以固疗效,待复查。

2014年8月21日复查。

主诉:诸症悉除,纳食增加,精神恢复。

胃镜复查:胃粘膜颜色基
本正常,小弯溃疡趋于好转。

病理活检未见异常。

按语:本案为脾胃虚弱,气机阻滞,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所谓“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
不藏”。

治疗此病,始终体现以通为主旨,寓益气、清热,健脾、理气、和胃、化瘀于一体,贯穿于治疗始终,通补结合。

朴而不滞。

脾胃健则运化调,脾升胃降。

气机通达,即“治胃不理气非其治也”之谓。

4.体会
CAG因受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加之环境、起居、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程中
常会出现一些夹杂证,如食积、湿热、痰浊等,它们与瘀血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在抓
住活血化瘀这一主要法则的同时,还要有机配合消食化滞、清化湿热和化痰泄浊等法,以促
进脾胃健运,升降协调,气血宣通。

另外,老师一再强调,饮食调护和情志调畅是防治本病
的关键,力倡“三分药治,七分食养,治养结合”。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饮食不宜过饱,需避免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条达,则脾胃升
降功能得以保持正常。

“移情易性以健脾,饮食有节以和胃。

”两者相辅相成,在治疗慢性胃
炎及防止其复发方面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Rugge M,Correa P,Dixon M F,et al.Gastric mucosal atroPhy:interobserverconsistency using
new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J].
[2]徐斌,黄玉凯,周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388-1390.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0-885.
[4]李庆明.五灵脂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90.
[5]候家玉,王晶,李宗泽.中药胃粘膜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38-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