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高一上·成安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外宣称钓鱼岛国有化,此种危言危行严重伤害中日两国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B . “玖月奇迹”将新颖独特的双排键表演与各种风格的跨界演唱完美融合,开创了舞台上的全新表演模式,在中国乐坛上革故鼎新。
C . 钓鱼岛事件还没有平息,菲律宾又开枪射杀我台湾渔民,面对这些石破天惊的事件,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D . 湖南靖州发生的特大火灾已造成248户村民房屋被毁,相关部门应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务求釜底抽薪,避免悲剧重演。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由于王熙凤善于对上阿谀逢迎,因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政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B . 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C . 鲁迅以文学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
D . 海明威以朴素的词汇、简约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美国语言,并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
3. (2分)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云是所有的漂泊和探取、欲求和乡愁的象征,人类的灵魂在有限和永远之间游移徘徊,就好像是云在天和地之间游移徘徊。
B . 高中生的写作要有社会性,我们固然要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但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C .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D . 我号啕大哭,把眼泪都哭干了,一直也平静不下来,但是浑身哆嗦了好一阵。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
4. (6分) (2018高三下·安达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如何看待道德价值导向和一般价值导向的关系
朱贻庭
道德价值导向不能脱离一般的价值取向问题,应该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价值导向问题。
这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将“价值导向”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道德价值导向问题。
即使在“价值”概念合法化之后,大部分的舆论都是集中在人生价值、个体道德的领域之内。
这种情况在1991年之后,也延续下来。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和口号,但是基本的倾向没有变化。
最初的阶段,主要的是“集体主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对集体主义不断地作出新的解释和界定。
比如从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到界定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还有的学者解释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后来,源自中国文化传统的“义利观”的概念凸显,对此也不断地作出新的解读。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荣辱观”的概念一度凸显,,近年来则强调了个人的修为、修养等等,不一而足。
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但是,道德价值导向是不能脱离一般价值取向问题的。
以义利关系而言,大都将传统的义利观盂局限于人生价值的领域。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利观”,依然没有越出个体的人生价值的范围。
实际上,大量的史料表明,传统的“义利之辩”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统治者的治国价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是“重义”还是“重利”;是“由义”还是“离义”。
它通过制度、政策和统治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
而选择何种治国的价值方针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对人们价值观念影响的角度,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但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现实和历史都表明,体现在治国和施政中的价值观念,能否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是社会成员是否愿意遵循道德规范的一个必要条件。
总之,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但是体现在社会制度、各项政策、各种施政行为中的价值观念,以及整个社会文化负载的价值观念,也许更为根本。
只有把涵盖着两者的一般价值导向问题抓住了,才能真正实施包括道德价值导向在内的“价值导向”的要旨。
(有删改)
(1)下列从论述文写作角度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有力的论证了“应该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理学的价值导向问题,才能真正实‘施价值导向’”这一中心论点。
B . 文章列举了“集体主义”“传统义利观”“科学发展观”和“荣辱观”等一系列口号和提法,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一般价值观的高度重视。
C . 文中以“义利观”为例,既指出了把单纯解读为个体的人生价值范畴的局限性,也强调了统治者选择的治国价值方针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的重要性。
D .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从现象到本质,阐释了道德价值导向和一般价值导向的关系,此文章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价值导向,这就意味着把导向问题从伦理学提升为一般价值论的高度,从而解决长期困扰的“价值导向”的问题。
B . 对人生价值和个体道德的探讨和思考,一直是舆论对于道德价值导向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价值”概念合法化前后,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C . 从传统的义利观到社会主义义利观,其义利观的内涵自然发生了变化,但两者都坚持在个体的人生价值范畴开始,没有实质的改变。
D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价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般价值观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无足轻重或毫无意义,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 . “重义”还是“重利”,“由义”还是“离义”,分明是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统治者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
C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国家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影响到人民的价值观念,就必须在制定和实施时,考虑社会成员的意愿。
D . 道德价值导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价格导向不能归结为道德价值导向,必须从一般价值论的视角来把握价值导向。
5. (13分) (2017高三下·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槐花
阿来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
是槐花的香气。
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
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
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
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
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
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
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
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
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
”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
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
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
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
”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
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
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
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起。
儿媳妇说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
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
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
床低矮柔软。
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
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
儿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
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儿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
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
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
吃完,儿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
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
儿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
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
儿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
”“父亲不会。
”“慢慢学嘛。
”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
谢拉班突然高声说:
“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
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
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
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
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
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
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
”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
馍馍熟了。
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
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现在。
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
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老人的警察儿子并不太喜欢“小家伙”,是因为“小家伙”横亘在他和父亲之间,造成了他们父子失和。
B . “小家伙”大大咧咧,身上稚气未脱,能够引起老人的认同,是因为他身上有老人年轻时候的影子。
C . 老人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来源于和儿媳妇语言上沟通的不顺畅和对儿媳妇某些行为的不认同。
D . “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一句用了拟人手法,渲染了谢拉班和小家伙相处时快乐的气氛。
E . 老人是一个藏族猎人,进入城市后极其不适应,除了城乡生活的反差外,还存在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冲突。
(2)概括并分析谢拉班这一人物形象。
(3)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6. (18分) (2017高三·龙泉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
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
此文激起巨大波澜。
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
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
“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
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
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
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
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
这其实并非易事。
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
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
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
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
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
“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
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
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
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
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
者、作者的路。
”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
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
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
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
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
相关链接:①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②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③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
“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
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 . 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 . 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 . 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E . 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
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2)为什么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4)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7. (13分) (2016高三上·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
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
”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
②祥日:丧祭名。
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
B . 思远不从,案事如故案:查究
C . 今一旦赞人如此事赞:赞同
D . 卿可数诣王思远诣: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 .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且尽
D .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④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 . 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 . 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 . 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②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③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四、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古诗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 ,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④李商隐在《马嵬(其二)》中将帝王往日夫妻恩爱场景与军队哗变停留不前的状况进行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7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