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
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VAS评分及术后继续哺乳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
口恢复时间、VAS评分、术后哺乳率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与传统
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切口;负压引流;乳腺脓肿;临床疗效
乳腺脓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常伴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并可伴有恶寒
高热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大多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传统的治疗是行充分的
切开引流术,为达到引流充分,一般手术切口较大,大量纱布填塞引流,操作期
间患者痛苦大,治疗时间长,切口愈合慢,容易导致乳房变形,术后遗留较长的
瘢痕,为现代女性所不能接受。
经临床实践,作者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的方法治
疗乳腺脓肿,取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将
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
观察组年龄29~52岁,平均
(42.57±2.17)岁;乳腺脓肿类型:单房脓肿14例,多房脓肿13例。
对照组年
龄28~51岁,平均(43.15±3.09)岁;乳腺脓肿类型:单房脓肿15例,多房脓
肿12例。
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平卧位,患者脓肿部位定位以超声作为引导,行常规消毒、局部静
脉麻醉,在乳腺脓肿波动显著点造放射状切口,钝性分离脓腔间隙(辅助于止血钳、手指),将脓液吸出,其后予以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脓腔进行冲洗,将凡士
林纱条进行填塞,并对脓液进行计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
负压引流进行治疗。
让患者平卧在手术床上,使用超声引导对患者脓肿部位进行
精确定位。
手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
麻醉处理。
对乳腺脓肿明显部位切一个1.5 cm的放射状切口,使用止血钳和手指
对皮下组织做分离处理,到达脓腔后为止,使用超声定位彻底清理脓腔内的脓液。
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后留置持续负压引流管。
每天对患者治疗1次,夹闭
负压,自引流管侧注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后再次开启负压以持续引流脓腔内
脓液,直至引流液体转为澄清并且每日引流量小于20 ml,同时超声检查原脓腔
小于3 cm后拔除负压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继续哺乳率。
采用VAS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
对患者面部疼痛进行评估、打分。
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
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VAS评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继续哺乳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有20例恢复继续哺乳,继续哺乳率为74.07%(20/24);对照组患者有9例恢复继续哺乳,继续哺乳率为33.33%(9/27)。
观察组患者术
后继续哺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脓肿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脓肿形成阶段,主要原因是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
致病菌以金色葡萄球菌多见。
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扩大切开引流。
不仅手术
创伤大、痛苦、易形成乳漏等弊端,一旦形成乳漏可迁延数月不愈。
笔者采用小
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取得良好的效果。
(1)应用简便带侧孔的硅胶负
压引流管,可以将引流管折叠放置到各个间隙中,加上闭式可建立优异的引流,
具有促进脓液排出的优点。
且术后冲洗脓腔方便,将庆大霉素直接注入脓腔,庆
大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可高浓度杀菌,减少全身应
用抗生素数量,减少相应的副作用及医疗费用。
(2)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换药次数少,利于切口局部酒精湿敷,促进炎症吸收。
传统的皮片或者凡士林纱
条引流,因脓液分布在组织间隙中,经常引流不畅,造成引流不彻底,延长疗程;同时常规皮片或者凡士林纱条引流需一天多次换药,或需多次更换引流皮片及引
流纱条,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及精神压力。
(3)乳腺脓肿患者多
为年轻女性,对乳腺外形美观的要求较高。
传统的扩大切开排脓法,凡士林纱条
填塞引流。
对组织损伤较重,愈合时间长、瘢痕大、瘢痕挛缩易引起乳房外形改变、乳头方向变化等。
易对患者心理及身体造成创伤,本组治疗后显示,患者手
术创伤小,远期保持患侧乳房正常外观较好。
总之,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疗效
确切,创伤小,经济效益好,疗程短,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34例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57-58.
[2]邓素华,刘丽红,潘玉荣,等.小切口联合三氧负压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33):71-72.
[3]陈少全,张再重,邹忠东,等.小切口切开配合粘贴式多功能负压引流器治疗乳腺脓肿[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7):597-599.
[4]许先鑫,王侦伟,许先炎.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