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价1.2元的锅巴超市为啥卖3元促销费、返点费……超市赚走1.2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价1.2元的锅巴超市为啥卖3元促销费、返点费……超市赚
走1.2元
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市场相当便宜,但中国的消费者却享受不到这样的价格,这是为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进场费这个中国式的“商业怪胎”成为物价居高不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进场费一方面不断侵占生产商的合理利润,另一方面又大肆盘剥消费者的腰包,它的危害已不容忽视。

一包锅巴3元,超市赚走1.2元
一袋锅巴,在超市售价3元,经销商告诉记者,这袋锅巴的出厂价只有1块2,经销商运输经销拿走了6毛,超市赚走剩下的1块2。

那么超市凭什么赚那么多钱?
刘雪松是北京一家经销公司的经理,他给超市供货已有十年。

他说:“我进货的价格是1.2元(一袋),我给物美超市的价是2.55元,超市大概要卖到3块钱。


超市2.55元进货,卖3元,似乎只赚了4毛5分钱,但这只是超市的“前台毛利”,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后台毛利”的利润,就是超市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供货商的手中赚钱。

刘雪松说:“结算的时候我会根据合同的费用再给超市30%倒扣的费用,2.55元×30%,结算价格1.8元。

1.8元到3元之间的都是物美赚取的利润。


刘雪松介绍,各个超市收取的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
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促销员管理费、咨询费、促销服务费等十几种。

在2009年的合同中,超市还给他们企业规定了260万销售任务。

“你要做不到260万,你也要交260万乘以12个点,大概30多万块钱。

”由于各种费用太高,从2010年开始,刘雪松已经停止与物美超市合作。

刘繁平是另外一家经销公司的经理,他是给家乐福供货的,可做了两年也退出了。

“2005年合作时候返佣是16%,我们还是有钱挣的,做了两年涨到17.5%。

两年多时间,一共销售三百万,给它交的费用有90多万,占到销售收入30%多,我们的毛利只有30%多。

没法做了。

”刘繁平说。

进超市卖东西销售额两百万以上才有赚
记者以经销商的身份对几家超市进行了暗访。

在物美超市的总部,一位采购人员告诉记者,要想进入卖场,门槛很高。

“现在美廉美和物美合并之后是两边开户,一边四十万。

一件新产品,一边开户是四万,两边开户八万。

返点费一般在15%~18%,规定的销售任务,完不成,也要按销售任务的数额来交费用。


在北京的家乐福北区采购部,一位经销熟食的供货商告诉记者,这里合同返点很高,而且每年都涨。

在深圳,记者以经销商的身份来到人人乐卖场在深圳的总部,一
个采购向记者介绍了进入深圳的人人乐卖场每年需要缴纳的费用,具体有开户费、信息分享费、节庆费、固定的十个扣点费、8000块钱一个的新产品费等等。

这些只是合同内的费用,还不包括平时的海报和促销服务费。

记者粗粗算了一下,一个产品进驻深圳的人人乐卖场,还没销售产品,就要交3万元的开户费加信息费,12万的节庆费,还有每个产品8000元的条码费,那已经达到了近16万元,销售产品之后,还要交给卖场占销售额10%的扣点。

采购人员也说,销售额要在两百万以上,才有钱赚。

百货商场费用更高成本几十元的衬衫卖上千元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相比较超市,百货商场的进场费还要高。

首都经贸大学营销系主任陈立平分析说:“百货业通常返点30%~40%,这是百货业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

”陈立平说:“进场费必然要推动价格的上升,而且是消费者去买单。

一些衬衫成本就是几十块钱,经常是零售价格人民币上千块钱。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也表示:“一件服装的成本加价率从2.3倍可以到12倍。

零售商收得越高,加价就越高。


中国商业联合会在行业中进行了测评,有的卖场费用达到了40%~45%。

也就是说某种产品的进价,超市要加价40%卖给消费者。

许多供应商也对记者说,进场费高了,他们也只有转移到商品价格上。

清华大学营销系教授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飞说:“很多的大型综合商场和超市的上市公司的报表你会发现,它的其他收入,所谓其他的收入包括进店费,上架费,促销费,宣传推广费,或者应付
账款,没付的利息等等,这些费用已经超过它的利润了。


同一产品超市比批发市场贵3倍
记者在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对六种干果的价格进行了调查,发现同一产品超市的价格比批发价贵了近3倍。

干果每100g批发市场(元)超市(元)涨幅
杏仁 4.8 15.9 331.3%
腰果 7 14.2 202.9%
开口松子 7.2 25.8 358.3%
生核桃仁 6.6 19 287.9%
葡萄干 1.2 3.29 274.2%
开心果 6.6 17 257.6%
中国制造国外便宜国内贵
过路费、进场费压弯消费者腰
由于进场费的原因,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漂洋过海,但它们在国外超市的售价,其实比在中国要便宜。

进场费这个中国式“商业怪胎”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零售业与国际接轨产下进场费“怪胎”
专家们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家乐福开始进入中国,也带来了一套它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模式,通过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占压货款的方式,赚取后台利润,实现了低成本的快速扩张。

陈立平说:“家乐福这种低成本扩张战略当中,我觉得它的核心就是收取各种入场费。

”这种省钱、省力,又无需承担风险的经营方式,很受零售业的推崇。

当时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学习这种盈利模式,是与国际接轨。

陈立平告诉记者,这种依靠收取进场费用、延长账期的扩张方式在其他一些国家并没有成功。

在日本、韩国和南欧地区,当地都有比较成熟的零售市场,国际零售巨头不仅市场份额有限,而且还受到了严格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的控制。

遏制进场费“怪胎”,需加强立法
进场费这种在国外无法扩张的模式,却能在中国野蛮生长,对其遏制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

许多专家介绍,发达国家现代零售业利润,绝大多数来源于自身经营,促销服务费用占利润的比例一般都不到10%。

而国内零售业在反垄断、限制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的法律法规方面不健全,进场费这种零售模式已成了中国商业的主流。

有关部门曾在2006年出台过一份文件遏制进场费,但是收效甚微。

日本为打击进场费,措施法规既系统又严密,终于彻底改善了本国的商业环境。

陈立平说:“ 中国的低成本推动世界零售业发展。

我们自己零售业为什么没有办法去采购,从这可以看出来,咱们国家零售业出现了问题。


消费者面对的不光是进场费,媒体之前曾报道的物流顽症,比如高额的过路过桥费、公路上肆无忌惮的乱罚款等这些物流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最终都变成了物价的一部分,像是一块块砖头,压得消费者直不起腰。

(责任编辑:Newsho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