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_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 学 术 交 流 Aug.,2008
总第173期 第8期 Acade m ic Exchange Serial No.173 No.8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
———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例
周朝霞
(浙江教育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杭州310012)
[摘 要]民营企业国际化近几年出现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还有较多的障碍要克服,如日益繁多的贸易壁垒、产品和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缺乏国际影响力等。
企业要确立国际化经营
战略,深化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减少和化解国际贸易
壁垒;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政府
应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政府支持体系;加强与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所在国与地区之间的
官方联系;采取有力措施壮大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
服务效率和水平;建设国际化的城市社会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为企业国际化服务。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8)08-0074-05
民营企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企业国际化可使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通过自身制度优势的发挥而直接切入到产业国际分工的高端,融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通过干中学来逐步提升本地产业的技术能力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成为国际级的强势企业。
企业国际化对于民营企业克服面临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产业的成长空间日渐狭窄的困境,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营企业国际化实证研究概况
温州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具有先进性和典型的代表性。
我们“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策研究”课题组在2006年10—12月对此进行了调研。
课题调查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问卷调查,二是重点企业的深度访谈。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及程度、民营企业国际贸易壁垒状况及问题、民营企业品牌国际化状况、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民营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我们先后对其中温州20家跨国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企业国际化的访谈。
企业的负责人平均接受2—3个小时访谈,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度的意见交换,坦率、详细回答了有关问题,课题组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
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
二、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在对收回的115份问卷进行审核无误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的研究结果。
(一)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蛛网模型分析
衡量和比较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有苏利文测量方法、威尔什(La w renceS.W elch)和罗斯坦瑞尼(Reij o Luostrinen)的六要素模型及国际化蛛网模型[1]。
我们认为国际化蛛网模型能够比
[收稿日期]2008-05-08
[基金项目]2006温州市科技局重大软课题:“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策研究”(R20060003)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朝霞(1966-),女,浙江温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品牌传播研究。
较综合、客观反映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经过统计分析得到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六个指标即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和跨国化指数的分值,如下表2。
表1 115家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类型行业类型出口规模类型样本数比重类型样本数比重出口额(万元)样本数比重私营5447%贸易4640%1000以上3631.3%股份合作4236.5%电子电器1210.4%500-9997565.2%中外合资1916.5%鞋革业2723.5%100-49943.5%
农业21.8%100以下00
其他2824.3%—
合计115100%总计115100%—115100%
表2 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蛛网模型指标
企业国际化程度衡量指标分 值
跨国经营方式2.65
财务管理管理方式4.34
海外市场营销战略2.02
国际化组织结构2.13
人事管理方式2.27
跨国化指数1
根据六个指标的分值,我们得到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蛛网模型图(如下图1),下图中ABC2 DEF是标准、均衡发展的企业国际化程度图形,而A′B′C′D′E′F′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图形,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是很低的,除财务管理方式外,其他五个方面:跨国经营方式、跨国化指数、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市场战略等的发展都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图1 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蛛网模型图
(二)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阶段
根据美国密执根大学的卡佛斯格尔(Cavusgil)教授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过程五阶段理论,我们对115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
目前温州民营企业有40%的企业处于积极投入阶段,有21%的企业处于国际战略阶段。
只有14%的企业处于国内营销阶段,还有1/4(25%)的企业处于前出口阶段和试验性地卷入阶段这两个较低的国际化经营层次。
(三)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方式
从企业国际化发展方式看,在内向国际化方面:有56.67%的企业采用了国外先进设备,有26.67%的企业进口原材料,但只有20%的企业引进过国外技术或人才,另仅有3.33%企业为合资、合作企业,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在引进技术、人才和利用外资方面还极为有限。
外向国际化方面:贴牌、代理出口和自营出口是温州民营企业出口的三种主要途径,用这三种途径出口的企业分别占样本数的33.33%, 53.33%和93.33%,我们看到随着外贸出口权的扩大,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已实现自营出口,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另有50家企业建立了海外办事处,27家企业有海外技术合作或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19家企业在海外建立了生产性企业,分别占样本数43.33%,23.33%和16.67%(见表3)。
由此可见温州民营企业已更多地“走出去”,向外向型国际化迈进。
表3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方式
类 型方 式企 业 数所占比重(%)
内向国际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6556.67进口原材料3126.67引进技术、人才2320.00合资、合作企业43.33
外向国际化贴牌生产3833.33代理出口6153.33自营出口(包括出口子公司、海外专卖店)10793.33建立海外办事处5043.33海外技术合作或建立海外研究与开发中心2723.33建立海外生产性企业1916.67
(四)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驱动因素
从调查数据可见,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驱动因素按选择量来看,最主要源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调查单位中有93.33%的企业,已把国际化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国际化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
而在鲁桐2002年所作的调查[2]中,企业海外经营的动机排为第一位的是“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而认为“海外经营为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的占据倒数第二位。
这说明温州民营企业已经看到国际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非常可喜的。
其他的目的依次为获取国外较高的市场利润率、获取国外市场信息、获得国外技术与管理技能、保护原有国外市场、缓解国内竞争压力、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规避政府管制。
总体来说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原于企业的发展与赢利的需要。
(五)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从调查数据可见,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大优势在于产品质量与成本、价格,这是一个性价比的优势组合,我们的出口优势就是基于低成本、低价格上的优质产品。
但这种优势在未来的贸易中将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不是我们民营企业未来可依据的发展优势。
其他的优势依次为:款式多、新、快,完整配套的生产体系优势,品牌,政府支持力度,海外温州人营销网络优势。
我们看到品牌和政府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弱的。
(六)民营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和障碍
民营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可划分为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
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遇到的内部障碍主要是跨国经营人才的缺乏、同行业无序竞争、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外部障碍最主要的是市场进入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此外还有市场信息来源有限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
(七)对未来三年民营企业国际化展望
从调查数据可见,温州民营企业在展望未来3年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前景时,都充满了信心,并期望进一步深化国际化进程。
在115家样本企业中,有76.67%的企业欲到国外设立销售分支机构,有36. 67%企业正在准备或打算要引进外资开办合资或合作企业,有36.67%企业计划在国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有33.33%的企业将在国外建立或购并生产性企业,还有3.33%的企业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对外进行技术转让。
这表明,民营企业国际化将进一步深化,从进入的深度来看,民营企业对国际化的路径还是选择先销售后合作再建立海外企业,采取的是谨慎积极的模式。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民营企
业国际化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三、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基本判断
1.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偏低。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起步较早,但程度低,层次低。
2.民营企业国际化近几年出现可喜的变化和进步。
(1)从企业国际化方式看,民营企业已更多的“走出去”,向外向型国际化迈进。
民营企业国际化水平在提升。
(2)民营企业对国际化的认识加深了,已把国际化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3)民营企业对未来国际化充满期待,并计划采取更多的行动推进国际化。
3.民营企业国际化虽然经验不足,但总体是理性的。
总体看企业国际化决策与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核心能力是基本相匹的。
4.民营企业国际化还有较多的障碍要克服。
化解日益繁多的贸易壁垒是民营企业国际化最紧迫和要解决的问题;产品和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核心问题;缺乏品牌影响力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问题。
四、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
(一)企业层面的对策
1.确立国际化经营战略。
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扩展到全球,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不断拓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通过跨国经营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3]。
2.深化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能力。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组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国际水平的大企业,作为国际营销的主力,以协同竞争力冲破市场上的重重进入堡垒,增强与国际市场上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能力。
借鉴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这三种战略以形成大型企业。
同时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深化企业改革,建立适应国际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集团对所属海外公司的管理,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母子公司体制。
3.运用多种手段,减少和化解国际贸易壁垒。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企业需进一步完善其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进一步熟悉国际贸易法则,规范自己的行为,顺应和遵守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以减少国际贸易壁垒。
企业与企业联手,运用合力,积极应对遭遇国际贸易壁垒。
具体方式: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经营,包括纵向国际化合作和横向国际化合作,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绕过贸易壁垒;开展技术创新、创牌认证,越过壁垒;争取局部市场经济地位,冲破壁垒,温州企业应充分利用温州作为“中国私营经济之都“在国外享有的知名度,主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即局部市场经济地位);本土化经营跨越文化壁垒,寻求和谐发展,采取合资、合作、联营以及投资建厂等多元化经营关系,与东道国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减少壁垒。
4.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特别是上规模的企业应积极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比较健全的技术开发体系,在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是目前温州推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使企业在边学边干中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实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企业应制定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根据品牌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品牌发展战略并能够随着环境随时调整和完善。
塑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首先,要设计国际化的品牌标识;其次,要创建独特的品牌个性;再次,实行基于品牌战略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运用品牌整体管理原理对企业国际化品牌进行管理,深化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力[4]。
具体做法:发现和挖掘品牌故事,进行品牌文化定位,深化品牌标识的文化内涵,设计品牌的包装文化,制订品牌文化传播策略,做好跨文化传播与沟通。
6.培育和激励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开发理念,建立自己的人才高地。
对于某些高、精、尖的紧缺人才,可以采用“借贷”的方式加以利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环境,给人才提供优厚待遇。
企业要与学校联合起来,“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复合型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步伐。
(二)政府层面的对策
1.制订民营企业国际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政府应把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纳入温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去,制订出长期发展目标。
政府应实施重点倾斜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2.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政府支持体系。
包括(1)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体系。
建立公正、合理、统一、开放、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减少乃至杜绝无序竞争。
(2)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产业政策体系,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技术加工工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信息化、高科技化。
(3)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体系,给予优秀国际化企业在财政、税收各方面的倾斜和支持。
如日本政府就是通过税收、折旧等途径扶持本国重点企业的发展,使产品成为世界名牌产品。
政府对企业因快速折旧而替代下来的半新设备采取收购政策,以减少企业损失。
(4)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积极鼓励优势品牌企业上市,为中小企业的海外融资创造可行的条件。
(5)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信息化政策支持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公共媒体和图书馆建设等。
成立海外投资和经营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加强对海外投资和经营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也可以在境外重点投资和经营地区设立政府驻外办事处,研究当地市场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国内投资、经营信息服务系统,由政府外经贸部门指导企业来该地区投资、经营。
(6)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应把“政策引人”的优惠政策惠及民营企业,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管理,使人才能够在当地安居乐业。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高级人才的后顾之忧[5]。
3.加强与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所在国与地区之间的官方联系。
与重点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建立长期联系。
通过政府间的交往,争取合资合作项目获得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并保障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该国的各项优惠政策。
积极推进同有关国家商谈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护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4.采取有力措施壮大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政府多做协调和引导工作,促使同行企业结成联盟,参与国际竞争。
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政府的做法,协调功能高度发达的“工业联盟”、“工业行会”、“海外事业协力集团”等来实现。
5.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深化效能革命,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深化效能革命,简化行政办事手续,实行规定工作日办事制,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做好服务,保驾护航。
6.建设国际化的城市社会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为企业国际化服务。
国际化的社会环境包括国际化的城市环境、国际化意识和作风的政府、国际化的市民素质、国际化的信息环境、国际化的服务(金融、交通、餐饮、旅游等)和国际化的城市文化。
[参 考 文 献]
[1] 鲁桐.企业国际化阶段、测量方法及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2000,(3).
[2] 鲁桐,李朝明.民营企业跨国调查[J].世界经济,2003,(5).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A lice M.Tybout Ti m Calkins.凯洛格品牌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 许基南.品牌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 刘英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