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课《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表3
《杨氏之子》课堂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一、成功之处:
1、教学开始,让学生释题后,用课题的方式介绍自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练习读出古文的韵味。
2、再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读懂文章内容,总结读懂古文的方法——查资料、看注释;通全文、反复读;想意境、做批注。
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3、在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探究文本,体会人物特点。
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要通过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联系
上下文来理解: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
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从而感悟杨氏子的聪明。
进而继续引
导探究文本,“应声”、找出一一对应的词语,如,“果”对“禽”;“君”对“夫子”;“君家”对“夫子家”;“君家果”对“夫子家禽”;“杨梅”对“孔雀”;“杨梅是君家果”对
“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未闻等词语感悟“聪明机智”从而激
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节课里,教学环节紧凑,循序渐进,课堂气
氛活跃,学生读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4、最后通过观察和品读本文只有“55个字”、“聪明和聪惠
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体会古文的特点。
二、不足之处:
没有注重运用古文评价的方式熏陶感染,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较少,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
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