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破损紧迫局面的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2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2 2019年 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Febr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3
作者简介:徐 涛(1964-),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船舶海上安全。
船舶破损紧迫局面的应对措施
徐 涛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江苏 南通 226010)
摘 要:为避免破损对船舶造成的危害,保证船员沉着应对出现的紧迫局面,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每艘船舶必须经常性地开展堵漏演习,加强船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堵漏技能,要求每位船员都能掌握堵漏措施程序并能熟练地使用堵漏设备,在全力合作下快速完成堵漏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应船舶破损造成的损失,保证船舶的安全。
关键词:船舶破损;堵漏;应急程序
中图分类号:U6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2-0016-02
船舶堵漏是SOLAS 公约对船舶的应急要求之一。
船舶堵漏应急是为了水上人命、财产及海洋河流环境的安全,摆脱船舶进水沉没,避免或减少燃油、化学品、毒害品等对人员与陆海空环境威胁,尽快恢复船舶安全状态。
船舶破损通常有船体破损和船内管道泄漏二种形式。
船体破损进水是由搁浅、触礁、碰撞、船舶老旧、水密失灵、造船缺陷、严重横倾、武器攻击等原因引起,如果进水量大于本船泵的排量,船舶会有沉没的危险,通常伴有海洋污染等状况的发生,船体一旦破损进水,就要在短时内运用合适的设备完成堵漏。
船内管道泄漏是指船上输液(水、油等)、输气等管道破损,如不及时封堵,会造成货损、污染,也会造成冻伤、烫伤、燃烧和爆炸等危险。
一、重视运用破损控制图,力求堵漏应急行动快速有效 门、窗、阀等设施灵活自如地开关需要船员进行良好的保养。
船员应按照SOLAS 公约及一系列规范要求,既要精心维护保养好设施,还要记住开口设施的位置与正确的关闭方法。
在船舶破损控制图上,对各舱室的开口作出详细的说明,只有对开口设施的位置与开关方法熟悉掌握,才能保证缩短应急响应时间,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船舶堵漏。
1.水密舱壁上的开口关闭设施
其一是防撞舱壁上的管子:在首尖舱舱壁的内侧位于舱壁甲板上设有控制阀。
其二是铰链式水密门:位于船舶甲板间舱水密舱壁上,离港时关闭,航行中不得开启,能在舱壁两侧迅速关闭,并装有防止任意开启的装置。
其三是滑动式水密门:位于水密舱壁上,有门开关指示器,能从舱壁两边就地关闭,也能从驾驶台遥控关闭。
2.船壳板上的开口关闭设施
其一是舷窗:一种是永久关闭式舷窗;另一种是离港前关闭、到港后才开的舷窗,常用铰链式设置。
其二是排水孔:舱壁甲板以下通到船壳板外的排水孔,除配有自动止回阀外,在舱壁甲板上还设有强制关闭
装置。
3.舱壁甲板以上的水密设施
露天甲板上的所有开口,均能关闭;所有舷窗都有舷窗盖,可以有效地关闭,并保证水密;设有的排水口或排水孔,可以在任何气候情况下将水迅速排出舷外。
二、精心维护使用堵漏设备,确保选用器材与破口匹配 按照SOLAS 公约要求船舶至少配备二套远距离分开存放的堵漏器材,每6个月进行一次堵漏演习。
船舶应根据自身的结构特点,必须配备相适应的堵漏器材,且应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
由于堵漏演习周期长,船员对堵漏设备使用方法与时机容易生疏。
调查发现,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设备配备不足或不会使用、训练演习时间不足、有的训练与演习流于形式等),导致船员不能按规定的程序熟练使用设备进行抢救,不能沉着冷静地应对较为严重的危险状态,惊慌失措,导致船毁人亡悲剧的发生。
所以平时应妥善保管好船舶堵漏器材,经常使用各种堵漏器材进行堵漏操作。
1.船舶堵漏器材的维护要求
其一:由水手长保管且对堵漏器材每半年检查一次。
不能移作他用,舱室外应有明显标志。
其二:金属堵漏器材应防止锈蚀,活动部分应经常加油润滑。
纤维材料堵漏器材象堵漏毯、软垫、帆布和麻絮等,应经常晾晒通风,保持干燥,防止霉烂。
木质堵漏器材不要置于高温、潮湿场所。
橡胶填料等不可遇油,也不宜置于高温或潮湿处。
水泥要防潮,防止压实结块,应每半年至一年更换一次。
黄沙应保持清洁,防止被油污染
2.船舶常用的堵漏设备
船舶通常配备有堵漏板;堵漏毯;堵漏垫;肋骨撑架;堵漏螺杆;堵漏箱;堵漏木塞;堵漏木楔;铝合金堵漏支柱;堵漏伞;快速泡沫堵漏器;水泥黄沙;堵水气囊;弓形堵漏夹等。
另外各种新型的专利型堵漏器材更提高了堵漏施救的效率。
3.船体破损的形式与相应的堵漏措施
第2期 徐 涛:船舶破损紧迫局面的应对措施 17
其一是裂缝:呈现狭长、凹凸不平的不规则形状。
大多数在船内和舱室底部,采用从舷内堵塞。
可用木塞、木楔、固定堵漏螺杆、小型堵漏垫、弓形堵漏夹等。
其二是小破洞:直径一般在250mm以下,面积在0.05m2以下。
选材与裂缝堵漏相似,也可用堵漏伞、快速泡沫堵漏器等。
其三是中破洞:直径通常为250~500mm,面积在0.05~0.2m2之间。
可用活动堵漏螺杆、肋骨撑架、堵漏箱、大型堵漏垫(木板或钢板)、堵漏支柱、堵漏毯等。
其四是大破洞:面积一般在0.5m2以上。
可先将堵漏毯在舷外遮挡破洞,以阻止大量进水,然后再从舷内堵漏,可用堵漏垫、堵漏袋、铝合金堵漏支柱等。
4.船舶漏洞的形成与漏点的检查方法
其一:触礁或搁浅,船体破损部位多在船底;船舶碰撞,破洞部位多在水线附近;船体纵、横倾,破洞一般在船舶倾斜—侧。
其二:仔细倾听漏水声音和冒气声:双层底舱进水,则空气管和测深管会有出气声;大舱进水可从舱内听到流水声;邻舱进水可敲击钢板发出的声音判断水位。
其三:测量污水沟、压载舱等水量变化判断是否破损。
其四:观察舱内水流、舱外冒泡与油渍:观察舱内水流的动向可判定破洞位置;进水水位超过破洞口,水面会冒出气泡,从气泡的大小和间隔时间可推测破洞的大小;观察舷外是否有油渍,判断油舱柜内是否破损。
三、掌握堵漏应变程序,开展经常性的堵漏应急演习
船体破损进水时,船长应考虑船舶的状况,决定是否派人进入舱室进行堵漏,如果盲目下舱,一旦面临弃船的紧迫局面,被困舱内的船员因来不及撤离,就会有死亡的威胁。
在进行船体堵漏行动时,应根据不同舱室的应急预案,准备好堵漏设备与防护等用品(救生衣等),结合船舶破损控制图,按应变部署表的要求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要让船员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牢记应急预案的内容,让形成的紧迫局面化险为夷。
1.利用好破损控制图,让每位船员了解详情
正确识读破损控制图,会增加船员在船舶破损时的工作主动性,在应变过程中能主动地执行或完成堵漏任务;如果不了解破损舱室的详情,对正在施救的船员来说,只能被动地执行命令,缺少了主动性,有时会贻误堵漏的最佳时机,致使紧迫局面的形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堵漏应变的组成与任务
堵漏应变部署是船舶应变部署表的一部分。
有总指挥(船长)、现场指挥(大副或轮机长)、队长(堵漏队、隔离队、排水队、救护队)。
堵漏队由水手长任队长,堵漏队使用堵漏毯等堵漏设备直接完成堵漏任务。
隔离队由三副任队长,负责关闭或封堵水密门、隔舱阀、应急逃生孔、门窗等以及与漏水舱相连的各种开口。
排水队在轮机长的领导下,由机舱值班人员负责及时排水。
救护队由医生或大厨任队长,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稳定旅客情绪,指导救生衣穿着等),物资供应、通信联络、救助伤员。
3.船体破损堵漏应急程序
其一:发现舱室进水的船员应大声呼喊,用通信设施报告驾驶台;查找漏洞位置,判断进水量、受损程度,关闭与进水舱室相连的开口。
其二:驾驶台应立即发出警报(两长一短声,持续1分钟);显示船舶漏水信号;及时与船公司、海事部门、周围船舶取得联系;指挥现场指挥做好堵漏的工作,操纵船舶减少船舶进水。
其三:全体船员应在听到警报信号后,在2分钟内按应变部署表的分工,立即携带堵漏器材等到达进水部位现场。
其四:驾驶台据现场指挥汇报的情况,做好操纵船舶配合堵漏等工作。
少量进水:立即减速(使进水部位处于下水与下风位置),必要时停车备机;大量进水:停车备机,尽可能使漏洞处于下水与下风位置;必要时操纵船舶迅速向就近浅滩搁浅自救,及时通报并主动与赶来营救的船舶配合,力争在外援力量的帮助下脱险;船舶有沉没危险时,要做好弃船的准备工作。
其五:到达现场后的现场指挥向驾驶台报告堵漏现场的人数,组织人员详细检查破损部位损坏的程度,确定破口位于漏水舱室的具体位置(舱底、左右舷、水线以下大约多少米)、舱室积水量与水深、初步估计漏洞的大小、考虑选用的堵漏器材。
其六:在堵漏过程中,各队长(堵漏队、隔离队、排水队、救护队)要确保本队船员都能安全地行动。
保持通信畅通并及时汇报,各队应相互支援,确保堵漏成功。
其七:堵漏应急(演习)结束,要清点人数,检查损坏情况,及时恢复各种设施,现场指挥将清理等情况报告驾驶台。
船长要组织船员对所有堵漏设备的使用方法、存放保管等要求进行讲评。
四、结束语
全船重视,经常开展应变演习,掌握设备的使用,可以避免船舶破损紧迫局面的发生。
建议海事机构把船舶堵漏应急作为强制性的持证科目,可以杜绝船员及船舶管理部门的惰性,避免培训机构对船舶堵漏培训应付了事。
治好培训弊病:实训场地小,实训器材少而不全,培训时间不够,师资能力不足。
为船舶的堵漏应急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金良安,韩云东,王涌等.基于人工涡旋流的船舶堵漏
新方法[J].中国航海,2011,(3):40-43.
[2] 崔涛,李士国,董迪.谈海上船舶堵漏及其应对[J].世
界海运,2015,(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