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相关计算讲义-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相关计算
溶液的溶度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注意事项
①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不代表溶液和溶质的具体质量;
②溶质质量分数一般用分数表示;
③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指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算在内。
如: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则20°C 时,将20gNaCl投入到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8gNaCl,故溶质的质量为18g,而不是20g。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对比
比较内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影响因素受外界条件影响(如温度、压强等)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温度一定不一定
溶剂量100g不定量
溶液状态达到饱和饱和或不饱和均可
单位克无单位,是比值
相互转化:
【补充】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例如,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就是指每100体积的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
3.溶液的稀释和增浓问题
(1)将100g 10%的NaCl溶液稀释到5%,需加水g。
(2)将100g 10%的NaCl溶液增浓到20%,需加NaCl g/蒸发g水。
(3)将100g 10%的NaCl溶液与100g 20%的NaC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下列关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
B.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配制好溶液后,取出其中10g则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
D.配制该溶液时,如果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
2.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
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
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
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3.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10g食盐,搅拌,食盐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再加入10g 食盐,搅拌,得到溶液B,底部约有2g食盐固体没有溶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溶液B的浓度一定大于溶液A的浓度
C.溶液B不一定是饱和溶液D.升高溶液B的温度能把底部的食盐固体溶解
4.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
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A.4 g B.8 g
C.192 g
D.200 g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2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 g 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6.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7.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冰块
7.20※时,某同学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
接下来向盛有溶液Ⅰ的烧杯中又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Ⅱ(如图所示)。
对所得两种溶液,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溶液Ⅰ一定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溶液Ⅱ一定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溶液Ⅱ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
D.溶液Ⅰ和溶液Ⅱ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8.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a”点的含义是
②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②60※时,将6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③60※的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最简分数)。
④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9.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
右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该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
(2)小明参照上图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固体配制
【实验仪器】药匙、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
【实验步骤】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所需的NaCl质量为,水为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固体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溶解。
玻璃棒的作用:
(5)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实验步骤】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所需的3%的NaCl溶液质量为,水为。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NaCl溶液和水的体积,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为例。
1.小红在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会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在称量前,指针稍向左偏移便进行称量
C.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中已有少量水
2.如果所配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
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
4.某同学在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过程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液面读数。
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不能确定
5.要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
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6.学习了溶解度有关的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溶解性展开了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该小组的同学得到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物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表示的意义是:。
②已知甲是一种常见的盐,其可能是:;
丙可能是:。
③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方法提纯甲。
④t1※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物质是:。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①计算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③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⑤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的原因有:。
7.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图1是某化学小组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计算: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g。
(2)称量(量取):
①校零后,若在称量时出现了天平指针右偏,右盘偏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
是。
(填序号)
A.调节平衡螺母
B.减少左盘中食盐
C.增加左盘中食盐
D.减少右盘中砝码
②配制溶液时应选择(填写“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③若在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则所得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16%(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在0※时,向质量为50g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1)A点时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钠的溶液
(选填“饱和”、“不饱和”、“无法确定”之一)。
(2)A点时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3)20※时,求B点所对应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溶液的综合计算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物总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杂质质量
1.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010********
溶解度/g
(1)氯化钠属于_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2.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
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21624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氨水的密度(g/mL)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保留到).
3.小强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
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液3
4.0 g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直到不再放出气体,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结果为33.7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1)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
(2)若二氧化锰的质量是0.5 g,则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g。
(3)计算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求:(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克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克稀盐酸的烧
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既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克.求: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4)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6.某同学对若干块矿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克?
(2)如表中m的数值应为?
(3)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7.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见图。
计算:
(1)分析上述图与表,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克;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